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刘婷婷 《新闻窗》2012,(1):37-38
社会新闻含义相当广泛,主要是指关于民生方面的社会问题、社会事件、社会风貌、社会生活方面等进行报道,在题材和内容上更为贴切老百姓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联系,而在报道手法上,社会新闻的报道方式可以更活跃。社会新闻跟政治新闻、军事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科技新闻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广泛社会性、生动趣味性和人情冷暖性。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视社会新闻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它不仅以其贴近生活、时效性强、反应迅速、观点新颖给电视新闻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2.
有关社会新闻的定义,业界和学界虽然至今未有公认的统一说法.但在社会新闻的内涵上取得了基本共识.即社会新闻是关于社会现象、社会风貌、社会生活、社会动态、社会事件、社会趋向、社会问题等方面的报道。近些年来.社会新闻以其报道范围广、题材内容丰富、与公众生活有密切的联系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受众的关注.许多媒体把加强社会新闻作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3.
社会新闻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的一种新闻题材,报道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贴近、利益相关、情趣相连.因而博得了读者的广泛关注。搞好社会新闻报道也就成为当今党报提高自身竞争力、吸引受众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生活类报纸市场竞争形势的日趋激烈,时政新闻这个过去曾被忽视的新闻题材,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尤其是地市一级晚报,在做大做强社会新闻的同时,应将做活当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报道中,往往会涉及新闻事件的“正一面”和“负面”问题。通常认为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爱幼扶老、邻里相帮以及人们生活的新观念、新风尚等题材的社会新闻是“正面”报道:各种批评报道和跳楼寻短、抢劫嫖娼、事故伤亡等题材的社会新闻,一般被认为是“负面”新闻。  相似文献   

6.
王玉婷 《青年记者》2007,(12):86-86
在具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中,往往会涉及新闻事件的“正面”和“负面”问题。通常认为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爱幼扶老、邻里相帮以及人们生活的新观念、新风尚等题材的社会新闻是“正面”报道,是社会新闻的主格调;各种批评报道和跳楼寻短、抢劫嫖娼、事故伤亡等题材的社会新闻,一般被认为是“负面”新闻,作为党报要尽量少报或不报,以减少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7.
周保国 《新闻前哨》2007,(11):58-59
在一般人眼里,都市类报纸总是把眼睛盯着市井小事,关注的是突发事件,热衷于社会新闻、舆论监督报道,对重大题材的时政新闻不感兴趣。更有人认为,小报没有大手笔,写不出大文章。近些时来,楚天都市报积极转变办报观念,在精心唱响主旋律和严格控制负面报道、提高报纸格调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8.
社会新闻是以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为题材的,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利益、情趣、心理密切相关的报道。现在,各家新闻媒体都越来越重视社会新闻。有的党报还在要闻版辟出专栏,定期刊登社会新闻。党报要闻版选择社会新闻,要力求做到“四统一”。  相似文献   

9.
白婷 《今传媒》2011,(8):129-130
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作为两种不同的新闻类别,经常被新闻工作者或错误区分,或混为一谈。这不仅不利于记者高效的采写新闻,而且还易引发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的定义、特点、题材、报道角度、价值取向、报道形式等详细分析,找出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马晓霞 《视听界》2009,(1):99-99
一.具备大编辑视野和前瞻意识,实现题材突破 把党和政府要说的与群众要看的统一起来,增强重大主题报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发现和挖掘新鲜、重大并具有前瞻性的题材,为社会提供最具权威性和指导性的新闻信息。做背景报道、关联报道、组合报道时,不仅要播报新闻,还要解读新闻,把新闻策划落实在细微之处,处处体现新闻节目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柏建斌 《新闻实践》2005,(10):55-56
长期以来,媒体对公安新闻的报道多来自于公安机关的新闻发布和案情通报。特别是一些深度报道,由于信息源单一,报道题材的同质,媒体缺乏缺乏主动性,不能及时反映新出现的社会现象,也难以做深做透。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钱江晚报“新闻110”专版推出了《周末调查》栏  相似文献   

12.
王玉婷 《青年记者》2007,(22):69-69
通常认为,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爱幼扶老、邻里相帮以及人们生活的新观念、新风尚等题材的社会新闻是"正面"报道,是社会新闻的主旋律;各种批评报道和跳楼寻短、抢劫嫖娼、事  相似文献   

13.
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作为两种不同的新闻类别,经常被新闻工作者或错误区分,或混为一谈.这不仅不利于记者高效的采写新闻,而且还易引发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的定义、特点、题材、报道角度、价值取向、报道形式等详细分析,找出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社会新闻是对于社会现象、社会风貌、社会生活、社会动态、社会事件、社会趋向、社会问题等方面的报道,严肃的政要部门或机关人员把它称为"八小时以外的新闻".现阶段社会新闻的价值观改变甚至是颠覆了传统的新闻价值观,特别是社会新闻的报道,充满了暴力、血腥、色情与性、凶杀、矿难等,给社会生活带来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初当记者时,常常苦于没有题材可写。其实,新闻题材随处都有.缺乏的是作为记者的新闻敏感。一个记者想要写出好作品,除了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过硬的政治素质之外,还必须具有对社会生活现象的敏感,也就是常说的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个城市电视台社会新闻栏目的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甚至超过了某些热播电视连续剧,这是因为社会新闻是以反映社会生活、道德伦理、趣闻轶事等为主要内容的新闻,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手段,记录着丰富多彩的社会人生,新鲜、通俗、有趣。而它在家庭故事、人伦道德、人生祸福方面的报道,更是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然而,在社会新闻迅猛发展的同时,社会上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和情绪无形中也被带入社会新闻节目里,如果习焉不察,它又会反作用于社会心理,妨碍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进程。关于这点,在社会新闻对女性题材的报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李洪 《新闻前哨》2001,(4):24-25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很难说还有它没有涉足的领域。因此,许许多多的社会新闻中都或多或少地融入了科技的成分。至于科技新闻,那自然是科技含量更高了。 按照丁世义编著的《中国杜会新闻选评》中的叙述,“社会新闻是以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为题材,反映当前社会现象(和某些自然景象)、社会意识和道德观念(人际关系)变化并具有社会教育意义的新闻。”这类新闻因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故“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有广泛的社会性。” 而按照《科技新闻佳作选》中的定义,“科技新闻是传播科技信息的使者,…  相似文献   

18.
社会新闻是以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为题材的,与广大群众的生活、利益、情趣密切相关的报道。它的内容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较之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教育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艺新闻等,有更大的广泛性,加之它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所以,它拥有庞大的读群。报刊为了抢占读市场,所以,它拥有庞大的读群,报刊为了抢占读市场、力争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加强了“社会新闻”、“焦点”、“特别报道”等专栏或专版,并精心耕耘和培育,使社会新闻十分抢眼,成为报刊的名牌专栏,然而,纵观当前报刊的“社会新闻”专栏,尽管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出现了不少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具佳的新闻作品,但除各级党报和品位较高的大报外,在各类小报上也出现不少倒人胃口,令人作呕的“字垃圾”。较突出的问题是庸俗、虚假和不重视社会效益,笔认为,要提高社会新闻的质量,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加强对软新闻和硬新闻的整合提升,实行软硬兼施,对当前做好新闻、做好版面、提高宣传影响力大有好处。软新闻主要是指人情味浓厚、写法轻松活泼的社会、生活、娱乐、文体新闻,主要涉及的是人们生活中普遍关心的事情,软新闻突出的是服务性、实用性,强调的是可读性。硬新闻亦称“纯新闻报道”,指题材严肃、具有一定时效性的报道,注重报道的思想性、指导性和工作性。  相似文献   

20.
陈涛 《新闻传播》2010,(5):110-110
社会新闻是最吸引读者眼球的新闻.也是当前媒体竞争的主要新闻资源。社会新闻的新闻性、贴近性和可读性是其独有的特质,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遇到的很多都是比较现实的题材.比如商家和顾客发生了纠纷、邻里关系出现不和谐、某某群众的利益受到了侵害等等,在做这些报道时,都需要我们有客观的角度、理性的思索、公正的分析,更需要我们要坚持媒体的原则和立场.才能达到报道宣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