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操作型作业 ,实践中深化语言的理解力操作型作业 ,即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性作业 ,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加语文知识 ,增长语文才干。教学中 ,我尽力增强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活动实际相结合 ,使课文静态的文字变成学生脑中优美的图画、生动的场面、活生生的人物。即让学生依课文内容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找一找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理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从中增长知识 ,增加才干。1.画一画 ,激发兴趣。画图画 :对写景文章 ,让学生画一画 ,可以再现美景。画游览图 :如学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后 ,为了调动学…  相似文献   

2.
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作业素材 ,只要改变观念 ,敢于创新 ,多动脑筋 ,就可以产生既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又让学生兴趣盎然的作业。一、写一写当学生读懂了一篇课文 ,明确了文章的中心之后 ,我经常让他们写一些小片段。例如 ,学完《丰碑》这篇课文后 ,我布置了作业 :给牺牲在云中山的军需处长写一段碑文(这里长眠着这样一位军需处长。)又如 ,学了课文《只有一个地球》 ,学生知道了地球的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让他们每人写三条环保标语。(还天空蔚蓝 ,还流水碧绿。)二、画一画小语教材中有许多写景的课文或古诗 ,这些文章美丽…  相似文献   

3.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在课文后新增加了一些实践性作业,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的思想。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谈一谈、说一说、想一想、写一写、演一演、问一问、查一查、画一画、做一做,不断巩固知识、扩大视野、开拓思维,提高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实践操作中要如何落实好课文后的实践性作业?笔者谈谈其中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4.
学完一篇课文,适当让学生做一些作业,使所学知识牢固掌握,一般都是老师设计作业,学生完成。我上完《林海》后,放手让每个学生学着老师前几课设计作  相似文献   

5.
1.摘录型在学过一篇课文后,要求学生摘录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片段,或者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文字章节,加深阅读理解。如:教学古诗《墨梅》时,让学生先查找已经学过了的王冕的诗及其他作者写过的吟颂梅花的诗句。学生可以查阅有关书籍或者上网浏览,进行摘录。这样学习新诗时,学生就能联系相关信息进行新课的学习。2.欣赏型学完有些课文后,让学生朗读最欣赏的片段,可以自己录音,或者排练成课本剧、小品的形式,在课堂上表演。这样,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会对学到的知识3.书画型也可布置一些书画型的作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手,写一段导游…  相似文献   

6.
根据课文内容续写故事。续写课文是我布置语文作业的一个重要形式。许多课文的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鼓励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续写下去,既巩固了课文所学的知识,又拓宽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如学了《跳水》这篇课文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孩子爬上桅杆后,你有更好的办法帮他脱离危险吗请将你的好办法写下来。”孩子们仿佛成了一位位小作家,纷纷把各自心中独特的想法有声有色地写了下来。联系课文进行角色移位。在许多课文中,有些内容是用精练的文字一笔带过的。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详…  相似文献   

7.
一、学生作业要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为目的修订版“大纲”提出 ,小学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 ,丰富语言的积累 ,使他们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所以学生的语文作业也必须以提高学生听说写的综合素质为目的。1 听的作业。可布置学生天听新闻或故事 ,第二天和同桌或全班交流。2 说作业。可在学完课文后复述给家长或弟弟、妹妹。也可布置学生回家后和爸爸妈妈聊聊天 ,既锻炼了说话能力 ,又促进了孩子和父母的沟通。3 读的作业。一方面对课文应做好学前的预习读和学后的复习读。另一方面 …  相似文献   

8.
谈谈作业形式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宝娜 《江西教育》2001,(10):45-45
一、语文作业形式要多样化,努力培养每位学生的语文兴趣。传统的语文作业形式只注重于学生的写,比较单调、乏味,有的老师往往将一些背诵改为默写,听说的训练改成了写作,大大的减弱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只忙于应付老师。因此,作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愿意学、喜欢学,并渐渐地迷上学。如学了古诗二首后,模仿诗的样子…  相似文献   

9.
一、加强预习指导,训练自学能力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就一篇课文而言,可以设计常规性预习作业和自主性选择作业。常规性预习可设计以下几项作业内容:1.通读课文。2.自学生字词(会读、理解意思、写正确)。3.初步理清文章条理,感知课文主要内容。4.画出文中含义深刻或让你感动的语句。5.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及创作作品的背景。6.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许多学生说 :“我最怕抄课文了 ,从头抄到尾 ,抄得头晕脑胀 ,抄完还不知写些什么 ,烦死人了!”看来 ,布置家庭作业也得放“调味品”。我在教完《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后 ,布置了“抄写课文中描写战士们英勇跳崖的章节 ,抄完后再读两遍 ,并找出用得生动的词语来”的作业。抄写的文字虽不多 ,都是文章的精华 ,抄完后还要读、找、画。学生普遍反映 :抄写的文字虽然少 ,但都是好句子 ,抄完后 ,课文中的情景好像出现在眼前 ,印象深刻。在教学《丰碑》一文时 ,我没有布置抄课文、写生字的作业 ,而是要求学生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人物的心理、神态、外…  相似文献   

11.
创设新型语文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谜语作业这类作业多应用于识字学词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儿童喜欢猜谜语的心理特点,每天布置一些谜语识字学词作业。这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能加深儿童对字词的理解与记忆。谜语作业的形式可以是教师编,学生猜,也可以是学生编大家猜(包括老师、同学、家人等)。即使学生编得不尽人意,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同时可以定期举行编猜谜语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绘画作业有些课文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安排作业。1.按方位顺序写的文章。如《三味书屋》、《北京》等,可以让学生画出作者介绍的各个场景,加深印象。2.游记类课文。如《记金…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充分拓展其学习空间,以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一、把课文中的内容画出来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内容片段如同一幅幅多彩的画面,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让这些画面浮现在学生头脑中并令其用语言描述出来。如学习《赵州桥》,就让学生用积木做模型,体会赵州桥设计上的创举。学习古诗,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话”变成“画”,再将“图”与诗结合起来欣赏、讲解,把“画”还原成“话”。学完《我要的是葫芦》后,让学生想象:假如课文有5幅插图的话,第五幅图应该画什么、写什么?学生兴趣盎然地动脑筋想、动手画、动笔写,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把课文中的内容演出来采用娱乐活动(如演课本剧、举办故事会、配乐朗诵会等),引导学生学语文,如学习《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我们就让学生学当讲解员,为同学们讲解这幅油画。任务一布置,每个学生都开始仔细读课文,思考怎么来讲解,学生都学得格外认真。三、创没口语交际情境,引导学生模拟实践对于小学生来说,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如在课堂上进行说话训练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创设情境,把教室变为商店、医院等,用录...  相似文献   

13.
传统教学中教师留作业,学生做作业,学生总是呆板、被动地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写作业完全是应付,更有甚者,干脆不做,视作业为负担。学生以这样的心态写作业,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面对这一现象,我们通过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和安排,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一、操作性作业——深化知识理解,激发探究意识1.画一画,再现情境。动手画一画,再现课文情境,能帮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新知。如教完《詹天佑》一课,我让学生回去熟读“开凿隧道”一段,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开凿…  相似文献   

14.
1.续写。在学完课文后,为了加强思想教育,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续写。如:学了《凡卡》后,让学生用《凡卡梦醒以后》为题续写,学生通过用心想象和体会,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学习要打破课内与课外 ,校内与校外的壁垒 ,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语文资源 ,来引导学生投身语文实践 ,培养语文能力 ,促进主动发展。因此 ,语文教师要在“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一大语文观的指导下 ,立足教材 ,又要超越教材 ,设计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的开放的作业。例1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了鲁迅的侄女周晔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后 ,为了让学生对鲁迅有深刻的认识 ,可以用这篇教材作为一个点 ,引导开去 ,布置《我心目中的鲁迅》作业 ,让学生通过上网、请教他人 ,读有关写鲁迅的和鲁迅著的…  相似文献   

16.
作业练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 ,而好的作业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及方法 ,还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并且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下面 ,笔者谈谈个人的观点及做法。一、新旧知识联系 ,设计铺垫练习学习了《鸟的天堂》后 ,在学生初步了解“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基础上 ,接着学习同单元课文时 ,设计练习 :《鸟的天堂》一文是写的 ,作者一共去了次鸟的天堂 ,第一次看到了 ,第二次才看到了。对树的这段描写我们称之为描写 ,对鸟的这段描写 ,我们称之为。《草原》一文是写的 ,作者写出了草原的特点 ,这是课文的描写 ;同时又…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重视语文课中的朗读教学,这样才能实现以读促讲,以读促学,以读促思,真正的让学生爱上语文。一、语文课课前预习时要让学生读教师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预习下一篇课文。学生在预习时就要先自己认真地读课文。读课文不是简单地将课文读出来,而是要通过读课文做到:将课文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即使做不到读得有感情,最起码也要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要对所  相似文献   

18.
<正>一、抓住文本,花工夫去读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就是读,文,就是写,语文就是读与写的结合。"如在教学故事性强的课文时,以演促读,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故事性强,通过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读,把课文读通,理清课文讲的是谁与谁斗智的事,讲了几个回合的斗智,把他们的对话画下来,再分  相似文献   

19.
常听到有学生跑到办公室问:“老师,今天的语文作业是什么?”A老师说:“预习下一课,读课文三遍。”B老师说:“把今天的字词抄三遍。”C老师说:“把刚学完的一课的《同步训练》做完。”读课文的,多半学生不会去做,这和没作业差不多;单纯的字词抄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同步训练》会做完,但多数同学会抄答案。布置语文作业,还得巧妙设计,既要让学生愿做,还得让学生有收获。一、每早一诗学生人手一本《课外古诗词必背》,如果不布置背诵,没有人自学,这本书一定被束之高阁。每天早上,课代表把今天要背的诗的题目写在黑板上,学生一到校就背诗,背过…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以组为单位,每一组都有一个训练重点,讲读、阅读、独立阅读课文都紧紧围绕这个训练重点。而基础训练上的作文练习也是紧扣这个训练重点,使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围绕重点,在阅读中学阅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些什么?而且更重要的应该使学生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也就是说,在一组课文的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每篇课文是怎样体现训练重点的。从中学会方法。如第十一册第七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讲读课文《少年闰土》;阅读课文《一分试验田》。独立阅读课文《我的心事》。在教学《少年闰土》时,让学生读通课文后,划出描写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词句,抓住这些描写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从外貌描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