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2,(24):28-29
主持人龙吟:在一些经典的诗词中,往往能通过一字一词总览全貌,这便是"诗眼"。诗眼,是理解诗词的一把钥匙,抓住了它,就容易深入理解诗词的主旨。有时候,"诗眼"是作者偶然得之。有时候,"诗眼"是作者事先确立,这便是所谓的"一字立骨"。诗法指津"一字立骨",也称"一字经纬",是古典诗词创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巧。所谓"一字立骨",具体说来,即以某个核心字词(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愁"字)或关键短语(如柳永《雨霖铃》中的"伤离别")作为诗词作品立意的根本,使之成为整篇诗词布局谋篇的枢纽,该篇诗词的整体内容均受这一字的制约与驾驭,主旨的表达就显得更为鲜明而集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李遇春《中国当代旧体诗词》一书的命意与框架。认为全书可以用“立意高远,角度刁钻”八个字概括,是一部资料详实、论证有力的为当代旧体诗词的正名之作。同时文章认为全书在诗人之诗、学人之诗、士人之诗、新台阁体与地下诗歌等概念的使用上既恰当又充满新意。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与歌本为一体,诗词吟唱在我国由来已久。《墨子·公孟》曰:"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说明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吟唱的雏形可见一斑。《诗大序》也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  相似文献   

4.
面对困难重重的诗词教学,笔者以为必须树立五种观念,这五种观念也可以说是诗词教学必须遵循的五条基本原则。这五种观念是:整体观、感情观、诵读观、技法观、修辞观。下面笔者分别对这五种观念一一论之。 一、必须明确该诗和诗人在诗史上的地位及作用和该诗与诗人的关系及影响,笔者把这一点称为诗词教学的整体观。一首诗或词相对于诗词之河来说,不过是一滴水,但进行这首诗或词的教学必须明了这首诗或词在诗史上,在诗人的整体创作中所占的位置,这样,我们在教学时才不至于仅把这首诗或词当作一滴水,而是把它看作诗词之河的一滴水,以其达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教学境界。例如《雨巷》这首现代诗,相对于戴望舒来说,既是诗人的成  相似文献   

5.
<正>从古到今,描写风景名胜的诗篇浩如繁星点点,闪耀在文字的天空。如李白的《黄鹤楼》、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等。风景诗很大一部分属于咏物诗,其特点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心灵的寄托,与他的自我形象相融合。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阐释生活的哲理,或表现生活的情趣。如贺知章的《咏柳》、于谦  相似文献   

6.
正一、诗词的发展诗词的发展历史悠久,因而,学好诗词必须先了解诗词的发展历史。《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总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主要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继《诗经》之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在汉代,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名为《楚辞》。  相似文献   

7.
姜海军 《语文天地》2012,(23):47-48
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境高远,是历年高考的重点。那么,如何鉴赏和复习教材中古诗词呢?一、抓住诗词的信息诗的信息有两种:一为显性信息,一为隐性信息,鉴赏诗歌时要首先抓住这些信息。显性信息一般表现在诗的标题或注释中。标题中的信息一般是提示诗的内容、情感或诗的类别。如《伤田家》,"伤"为"哀","田家"为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审美意象中,“秋”大多都表现为“悲秋”的意象。王维作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笔下的秋景诗也为数不少,“悲秋”之作在前期创作中显而易见。然而,后期诗作《山居秋瞑》中流露出的却是“慕秋”之情。本文试分析王雏各阶段秋景诗的创作,探讨诗人对“秋”的审美意象产生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顾随《中国古典诗词感发》一书中提到诗的感发作用,诗不是教训人,而是在感动人,是"推"、是"化"——道理、意思不足以征服人.语文教学,应当把诗的美妙和道德内涵润物无声地传递给学生.本文以《关雎》一课的教学为例,通过品味诗歌语言,带领学生体会《诗经》中的传统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10.
清代是古代女性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兴盛的时期,而才媛早卒是一个突出现象,才媛的"高才"常被看作是"命薄"之因,笔者检阅《历代妇女著作考》,并析读《江南女性别集》中的才媛诗文集,试图对清代才女的早卒现象及其原因作一探寻。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审美客体的散文文本,是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变为社会性审美活动的中介,是创作主体与审美主体之间进行交流的依据.在接受主体眼里,它既是一种物化了的客观存在,又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审美存在,这与创作者追求的虚拟文本是不同的.本文从接受审美的视角,对文本的品质与层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内质的文本的审美探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马祖禅对自性、自身感悟的独特性的强调,以及随时著衣吃饭,任心自由的破除修行方式,对"吴中诗派"产生了影响,促使其文学创作表现出重心性、重主体的倾向,内容也趋向日常化、游戏化,体现了向元和诗风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9.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