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中国传统形象画法的地图和大比例尺实测地图的实例比较,谈古旧地图怎样展现城市,又如何用古旧地图研究城市历史地理。传统形象画法的古地图通过城市等级显示区域内城市的组群关系,为我们结合文字资料探究各级城市所处的山川地理环境,城市如何选址,城市形制及其之间如何配置和关联,提供了空间化的便利条件。实测地图体现城市的发展进程,显示城市已建成和未建地段的比较,在此以近代水陆交通沿线城市或开埠城市为例,结合实测地图进行阐析,以理解城市内部功能结构的地域分异。由于中国一些地方城市存在着被江河分隔而又用桥渡维系着的“双城”现象,这里通过分析传统形象画法的城市地图和近代实测城市地图,指出“双城”实际上是政治性治所城市与商手工业市镇,虽然二者地域功能不同,却共同组成了一个城市整合体。  相似文献   

2.
城市交通系统景观生态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城市景观的主要特征和城市(城镇)交通景观的结构和功能。强调了城市景观的保护和规划管理。初步分析了城市交通廊道系统的景观生态功能。探讨了城市交通景观生态的设计原则。以江南水乡为例,分析讨论了几种城市交通景观生态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3.
位于太湖平原水网地区的水乡城市景观,因河湖与道路、建筑物相交织而著称,具有特殊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由于水系受到严重污染,水乡城市景观生态保护已成为突出而紧迫的问题,它关系到区域持续发展和生存环境。分析指出,城市水系宜兴不宜废。当前,净化城镇水系,使其免遭污染,已很紧迫。笔者提出了综合治理水乡城市环境,采用生态工程和生物净化技术等初步方案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滨水区是城市的核心,是城市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护城河是江苏古城水系的特殊形态之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面临新的抉择,护城河作为城市景观资源,生态资源的充分挖掘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与强化城市的个性,护城河水系的空间,聚居,景观,生态的良性互动能促进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长春城市水系面临着急速萎缩的境地,原有的城市水系景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其开展研究对今后城市规划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謇奠定了南通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基地的城市历史地位,创造性建设了独特的“一城三镇”城镇空间形态,改变了古代以中轴线为对称的方形城廓、十字长街的城市形态。这种朴素的田园城市模式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今三门峡前身——陕州位于河南省西部,在汉唐历史时期,陕州作为崤函古道枢纽,因襟带两京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辉煌一时,一直作为崤函区域中心城市而存在。明清时期,随着东西陆路交通地位下降,陕州城市发展走向停滞。梳理陕州城的兴起基础和历史发展过程,复原明清陕州城空间布局和城市水利状况,并对陕州城在历史时期经久不衰的原因进行简要探索,可以看出交通条件对城镇发展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水系是避暑山庄园林造景的生命线,也是山庄景观的精粹所在。避暑山庄清代水系主要是引武烈水入园,其次是疏泉导流,故其水源丰沛,但随着历史的变迁也遭到军阀日寇的严重破坏。解放后,经历了数十年的抢修及山庄引水工程的恢复,使得这座世界名园以水创造出的许许多多的动人景观更加秀美迷人,江南水乡特色永驻。  相似文献   

9.
城市滨水公园是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资源,它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城市景观的丰富及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等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以广东省中山市岐江公园景观设计为例,对城市滨水公园生态化设计的理念及手法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有特色的、人性化的、资源再生的及传承历史文脉的城市滨水公园设计方法,并从水系处理、水岸设计及植物配置等角度对城市滨水公园的生态设计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城市水系规划应着重于水系总体架构、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滨水空间控制等,体现城市水系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满足社会经济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和人文环境用水等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近代纪念性建筑往往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发展历史,凝结着空间与城市发展、与社会、与人的复杂关系,具有很强的城市文化标识功能。栈桥是青岛最典型的纪念性建筑,它既是青岛早期城市空间规划的陆海中心,也是城市的起点;其建筑形制虽然简单,意义却格外丰富,是历届政府展现施政理念之所;作为一处公共空间,它呈现了都市日常生活的缩微图景以及人们的景观意象表达,其境况又往往与青岛的政治局势密切相关,是一处典型的政治空间,体现着空间与权力的互动关系。栈桥具象而浓缩地揭示了青岛的地方精神和文化样态,是理解这座城市历史发展与社会文化变迁的钥匙。  相似文献   

12.
近代湖北城市灾害频繁,类型多样,对城市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其成灾因素因灾害自身具有的主客体特征以及城市承灾能力的差异,在特定的历史地理环境下耦合在一起,严重地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长沙历史悠久,地名古老。以长沙地名为切入点去探寻近代长沙物质形态文化、城市规划文化、工商经济文化、军事制度文化、政治制度文化和宗教社会意识文化等的历史变迁,从中可以寻找到地名与城市文化的对接点,从而对近代长沙历史文化保护及地名规划提出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正>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说:“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础也。”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长久以来,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重时间轻空间,不能很好地依托特定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深度理解历史问题。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充分运用地图可以矫正这一问题,提升学生学习品质。笔者就此谈一谈地图融入历史学习的益处和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5.
鼠疫困扰下的伦敦——近代早期城市生活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城市并非乐土,有时竟成“吞噬人类的深渊”,高死亡率便是这一时期城市生活的重要表征。在造成这种状况的战争,饥荒、大火、贫困、匮乏等诸多因素中,疾病可算是罪魁祸首,其影响范围之广、发生频率之高、破坏性之大,在城市发展史上令人惊心触目。伦敦是其中典型的个案,有关史料记录了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大小儿十次鼠疫流行对城市经济、人口生命安全、社会生活的极大摧残。这外在灾变既清楚反映了城市发展的脉胳,也暴露出这一特定历史阶段城市生活的种种弊端和管理上的缺陷,本文拟以此为视角切入口,对伦敦为代表的早期城市状况作一分析诠释。 (一)  相似文献   

16.
南通城市发展的个案,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突出的意义。鸦片战争以后,开埠城市多以或快或慢的商业化开始了其畸形发展或分裂式发展,而非开埠的南通则以工业革命为动力,以抵制封建皇权的自治为屏障推动了城市的近现代化,并在发展中较好地处理了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和传统手工业与近代机器工业的交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英国式圈地运动的血腥过程的重现。南通的城市化形态与城市保障体系等也为全国之先。从一座封建城镇跃进为一座资本主义近代城市的南通,以其独特的方式昭示了中国城市近现代化的另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7.
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图是城市的基本地图,可以为各类GIS系统提供基础地理数据。随着GPS、GIS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数字地形测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田晓 《商洛学院学报》2009,23(5):40-42,96
在众多历史性质地段充斥于城市的背景下,通过对文化、景观、景观文化各类名词的解释与概念阐述,表达出人与景观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人与景观文化的互动中出现了“营造”与“使用”,人与景观文化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将这些概念置于在城市历史地段这个特殊区域内,便形成了景观文化的继承性、积累性、融合性、地域性等特性。从而总结归纳出城市历史地段周边环境之间的相处原则和景观文化在城市历史地段的处理原则.使得景观文化与城市历史地段文化得到融合,这些已成为景观设计方面参考的基本处理原则。最终使景观文化肩负起传承与延续城市文脉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气候和自然条件迵异的大国,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由来已久。步入近代,伴随着开埠通商和近代机器大工业在部分城市的兴起,区域城市间的发展差距日趋拉大。在区域上近代东部通商口岸城市和西部内陆城市的不同命运呈现了强烈反差。造成这种发展的不平衡主要是和历史地理环境、交通环境、政府政策以及人口的流动等因素密切相关的。通过揭示近代中国区域城市发展的艰难历程,对当前政府部门制定区域与城市经济发展战略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城市成长过程中一个突出类型,即是资源型城镇与近代交通体系的发展交互作用的结果,华北区域的唐山即是一例。服务于煤矿及铁路的相关厂矿及配套设施陆续建成,形成了最初作为城镇唐山的工业化基础。矿路结合的特性导致工矿业、运输业及商业的持续增加,形成了近代交通技术的初步移植和产业化,铸造了城镇唐山的工商业、交通业的品格,以火车站与矿山周边形成了唐山城镇的两大中心地带,以路矿为中心的工人群体及家属占据城市人口主体,“街市包围矿厂,铁路分割市区”的城市格局,是其他资源型城市较少具备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