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该文是文献[5]的续篇,由于文献[1]之2.5论证指出:当代极限论没有给Berkeley悖论留下任何有关0/0一类悖论生成余地或隙缝.(文献[1]P26),文献[5]在确认潜无限(poi)与实无限(aci)在ZFC框架内是无中介矛盾对立面(p,]p)前提下,论证结论是当代极限论所留给Berkeleyn悖论有关0/0一类悖论的,远不止一个隙缝,而是一个大窟窿.但文献[1]之2.5与2.6还有诸多针U对文献[2]之6.7.3的质疑,本文旨在质疑文献[1]对文献[2]的每一条质疑,结论是文献[1]针对文献[2]之任何一条相关的质疑都是没有根据的.并在逻辑数学层面上对文献[1]中所谓“双相无限”概念略作评论.  相似文献   

2.
关于自然数系统不相容性证明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献[2]在6.4.2、6.5.2、6.8.2中,分别用三种方法证明了自然数集合N={χ∣n(χ)}是自相矛盾的非集.而文献[1]在3.6中,针对6.4.2中的证明方法提出诸多质疑,经过对比分析和研究,不仅发现其中每一条质疑都不成立,而且发现文献[2]之3.6与2.4两处,对于同一个概念和相同内容的判断均自相矛盾.最后我们在§5中,对于合理的实无穷刚性集合的结构与内涵提出了不同于[2]之7.6.3的思想原则,为之本文主要是评论性文章,也有创新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3.
前言 罗素的集合演算(其内容包括[1]的*20、*22和*24)在经朗厄的[2]予以改进之后,有别于当前中学数学中集合知识的仅在于其论述的深刻性和系统性.从这方面看,它迥异于现今流行的公理集合论,后者排除了中学数学所承认的全集(参阅[3]).[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文章亮点一般表现在内容的表述、思想的展现以及语言的优美等方面。一篇好的议论文,不仅要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实,论证得当,语言严密、流畅、无懈可击,还要做到巧舌如簧,用智慧的语言把论据材料和升华的思想优美地展示出来,使论说充满理性的智慧之美。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确认潜无限(poi)与实无限(aci)满足排中律┣poi∨aci前提下论证指出:当代极限论并没有真正给出Berkeley悖论的解释方案.  相似文献   

6.
在前期研究[2][3][4]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康托对角线法及实数集的可数性问题,并给出了一个证明。同时对区间套法,康托定理,哥德尔定理,选择公理等与之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作了深入讨论并得出创新性结论。  相似文献   

7.
张伟平对文[2]中提及的关于可得无限与不可得无限的层次区分概念存在十分严重的错误理解.这种错误的理解会在数学教学中引起混乱.要正确解读康托(Cantor)(其实是由多宾斯基(Dubinsky)命名)的所谓可得与不可得无限的本来含义,不应忽略近现代数学、逻辑,尤其是集合论的发展及其对数学研究对象描述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议论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通过列举一定的事实材料和运用逻辑推理,表明作者对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阐述作者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一篇议论文通常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论点是议论文中作者要阐述的思想观点;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事实和根据;论证是议论文中对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揭示,也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者之间关系紧密,共同构成一篇议论文。  相似文献   

9.
都昌其老师的一篇作文指导文章《议论文叙事说理训练》[《语文月刊》(学术辅导版)2009年第2期《2009年高考语文作文专辑》第69—70页。]把“凤凰浴火重生的传说”作为论证“否定自我的价值”的论据,我觉得有些不妥。论据就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一般分事实论据和事理论据两种。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史实、确凿数据等。事实论据要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一篇完整的议论性文章,总要包含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所谓论点,是指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基本观点和主张;论据,即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它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三要素”是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论点用来回答“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则解决  相似文献   

11.
空间状态集比时间状态集高一个基数。因此,时间状态和空间状态的对应,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而是一对多的关系。这就为“运动着的物体每一瞬间既在这儿又不是这儿”这样的以往只能以哲学思辩来把握的辩证命题,在相关的形式刻画和逻辑模型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个形式证明。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超限归纳法给出L.A.Zadeh模糊集合系统的可逆模型,证明了该模型是2ermelo-Fraenkel公理集合理论的一个格值模型,建立了L.A.Zadeh模糊集合系统的数理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对称矩阵的对角化中,合同变换显现出模型化、程序化的简便性,变换和结果的多样性,变换矩阵列向量与对角阵对角线元素的对应性,变换结果整数化、有理化和标准化处理的方便性等特性。本文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必要的证明和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4.
集合论、传统数学对维数的认识是相互矛盾的,从两方面分析了这个矛盾:1)分析了集合论中空间填充曲线的证明过程,指出在该证明过程中本应使用超穷归纳法进行证明,但实际上却用归纳法进行证明,因此该证明是不严格的;2)分析得出在考虑序关系后,无穷集合中整体和部分的一一映射将包含矛盾。为了分析上述各个矛盾产生的原因,基于代数结构及方程论,建立了一个与集合论等价的代数模型,并把该代数模型与集合论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结论:1)罗素悖论、哥德尔不完全性等可以转化为方程组无解的问题。因此虽然在集合论中,罗素悖论、哥德尔不完全性不可避免,但对一个具体的集合,可以判断该集合中是否包含罗素悖论或不完全性命题;2)无穷集合的整体与部分的一一对应将导致矛盾,该矛盾与高维空间物体映射到低维空间后产生的重影点带来的矛盾相同;3)相对于集合论,传统数学对维数的认识更加可靠和严格。  相似文献   

15.
Disagreements exist among textbook authors, curriculum developers, and even among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educators/researchers regarding the meanings and roles of several key nature-of-science (NOS) and nature-of-mathematics (NOM) terms such as proof, disproof, hypotheses, predictions, theories, laws, conjectures, axioms, theorems, and postulates. To asses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se disagreements may exist among high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teachers, a 14-item survey of the meanings and roles of the above terms was constructed and administered to a sample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teachers. As expected, the science teachers performed better than the mathematics teachers on the NOS items (44.1 versus 24.7%, respectively) and the mathematics teachers performed better than the science teachers on the NOM items (59.0 versus 26.1%, respectively). Nevertheless, responses indicated considerable disagreement and/or lack of understanding among both groups of teachers concerning the meanings/roles of proof and disproof and several other key terms. Therefore it appears that these teachers are poorly equipped to help students gain understanding of these key terms. Classroom use of the If/and/then/Therefore pattern of argumentation, which is employed in this paper to explicate the hypothesis/conjecture testing process, might be a first step toward rectifying this situation.  相似文献   

16.
无限是数学上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也是哲学上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都是由于对无限本身的矛盾认识而引起的:空间概念的发展也经历了从有限到无限的过程;现代数学基础的三大学派的无穷观也各不相同。总之,人们对“无限”的认识也是一个无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第二重要极限的表现形式及特征的研究分析,得出了它的一些推广定理,并给予证明。同时得到了一些容易掌握的应用技巧。  相似文献   

18.
多值逻辑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逻辑分支,无论是多值逻辑的形式系统,还是多值逻辑的语义解释都处于研究之中。本文对罗萨和图尔克特对卢卡西维茨多值逻辑的改进做综述性的介绍,通过比较的方式,说明罗萨和图尔克特的否定跟卢卡西维茨的否定之间的特点与作用,罗萨和图尔克特的公理系统与华兹堡的三值逻辑公理系统之间的同异与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