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阮怀君 《新闻世界》2014,(11):220-221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的物质及精神财富,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因素。谁掌握了先进的企业文化,谁就能掌握企业建设的主动权。一、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1、提炼企业精神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团体以及每个个体都需要一种精神力量作为生存的支柱和前进的动力。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企业界悄悄掀起了一股研究、探讨企业文化的热潮,而且方兴未艾,大有蓬勃发展之势。这给我们企业报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就是如何认识企业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企业报能够比较自觉地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企业文化”一词是“舶来品”,70年代末期发端于美国,以后相继在西方一些国家和日本得到广泛传播。我国企业文化的兴起,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管理的客观要求。因为商  相似文献   

3.
胡庆 《大观周刊》2012,(18):286-286
文化是一种生活符号,是民族精神的演绎与传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正是这种悠久的历史文化滋养和鼓舞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注入了活力;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不仅塑造人、引导人,更能鼓舞人;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儒释道三家的完美结合,它包含了政治、经济、哲学、医学以及个人修养等各个领域,是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当前,党中央提出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把文化建设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这是重振民族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是相辅相成,互为推动的。从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到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再到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无不与文化的发展有关;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历史的高度,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是一条文化兴国之路。为此,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开发文化产品,加大文化输出力度,在巩固思想文化阵地的同时,扩大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重塑民族精神和树立我们的民族威望。  相似文献   

4.
选取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作为调研对象,对各个国家的公益性数字文化建设相关实践进行全面调研,总结分析其建设理念、服务模式和制度化管理经验等,比较研究不同国家在公益性数字文化建设方面的特点,从而为我国进行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企业档案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研究和探讨企业档案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充分发挥企业档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对企业经营发展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一、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企业档案是企业在生产、科研、经营等各项活动的运行中形成和积累的全部档案,企业档案管理就是对企业形成的各个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进行综合管理,即收集、整理、保管和开发利用等。企业文化简要地说是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经营理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企业精神的总和。企业文化建设由表及里,从物质到意识,表现…  相似文献   

6.
怎样抢救民族文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历史上看,我国民族众多,变化频繁,直到近代,还保留五十六个民族,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不仅共同蹄造了中国的悠久历史,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了极为丰厚的民族文物。民族文物的搜集,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在其上升时期就进行了,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不可能做这项工作,只能留给我们去弥补。毛泽东同志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指出:“一般地说,中国幼稚的资产阶级还没有来得及也永远不可能替我们预备好关于社会情况的较完备的甚至起码的材料,如同欧美日本的资产阶级那样,所以我  相似文献   

7.
扎西多杰 《大观周刊》2013,(11):163-163
目前我们国家大学生的就业率和供需比日益下降,大学生的就业形式日趋严峻.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而当今的我们更应该去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1.民族传统与民族风俗习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具有局限性。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和风俗习惯。如今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仍继承得很好.而有些传统风俗则对他们的就业有一定影响。例如.在苗族地区仍有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和本位主义的思想.这也就是很多苗族大学生毕业以后回家乡的原因.而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家乡就业机会又很少.这就造成了其就业难的状况。再如.一些少数民族在饮食上的禁忌,像回族不吃猪肉都或多或少的与如今的快餐文化难已融合,这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作为多民族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的主要建设目标,但在此过程中我们更应改变传统的由民族而文化、由文化而民族的观念,以地方为着眼点,通过建立以地方民族构成为主体的档案收集体系、以地方民族构成为结构的档案管理体系、以地方民族文化为核心的档案服务体系等途径,加强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挖掘与规范管理,落实民族文化与地方文化发展的基础建设,既能拓展新时期档案建设资源,又能更好的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和支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我国理论界、企业界悄悄掀起了一股研究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热潮,且方兴未艾,六有蓬勃发展之势。这给我们企业报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这就是如何认识企业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企业报能够比较自觉地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企业报的繁荣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文化建设的动力,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的契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使我们的企业有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时代,经济与文化逐步一体化,经济竞争正在渐渐变为更加隐蔽的文化建设竞争。企业档案是企业文化存储的主要形式,新的经济形态赋予企业档案更加重要的职能。怎样才能使档案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议题。一、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的内在联系企业档案是指企业在生产、科研、经营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积累的全部档案,企业档案管理就是对企业形成的各个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进行综合管理,即收集、整理、保管和开发利用。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经营理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  相似文献   

11.
在西化风潮泛滥百年之后,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的增强,我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也逐渐加强。在房地产界,中国本土建筑开始了复兴之路,出现了回归本土文化的大潮,诸多有代表性的中式建筑,比如广州清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现有民族文化基础上搞现代化,是我们当前急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这课题涉及的范围极广,本文仅从民族博物馆与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谈谈民族博物馆对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和建设现代化的作用和意义。民族博物馆是征集、收藏、陈列和研究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物及自然标本,并为公众提供知识和欣赏的一种文化教育事业机构。传统文化是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文化。现代化是现时代眼前的、现在的、正在进行和发展中的文化。在我国要实现农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都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他们在各自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创造了本民族独具特色和风格的文化,充实和丰富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宝库。少数民族文物以其独特而浓郁的民族色彩,为我国社会主义博物馆事业提供十分丰富的资源。因此,必须充分肯定各少数民族博物馆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看到发展民族博物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中的  相似文献   

14.
自隋唐以来,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极大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佛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已经渗透进我们中华文明的各个角落,渗透进每个华夏儿女的思维方式和民族习惯,细雨无声般默默地启迪着我们每个人的大智大慧。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并且强调:“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重新思考和认识企业文化,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我国理论界、企业界悄悄掀起了一股研究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热潮,且方兴未艾,大有蓬勃发展之势。这给我们企业报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这就是如何认识企业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企业报能够比较自觉地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企业报的繁荣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文化建设的动力,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的契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使我们的企业有条件有可能引进国外一切先进技术和文化。我国许许多多在商品经济的海洋中脱颖而出、奋力拚搏、有远见  相似文献   

17.
辛庆军 《大观周刊》2012,(40):85-85
石化企业文化,不但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在文化生活渗透、根植于社会每个细胞的时候,如果我们麻木不仁,轻视怠慢文化,藐视远离文化,那我们的身心必须遭到摧残,我们的工作必然受到损失  相似文献   

18.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就缺少了根与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胸怀两个大局,以大历史观贯通大文化观,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新闻报道在各个时期发挥了舆论导向的积极作用,使我国民族关系进一步改善,民族团结得到加强。从理论和实践中,我们逐步积累了经验,明确了民族新闻报道的正确方向。懂得了民族新闻报道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的民族政策,传播马列主义民族学、探讨新时期民族工作理论;同时,要报道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学、卫生等方面的新人新事新成果,民族地区在改革、开放中的新经验,介绍各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风貌,反映广大干部和各族人民的愿望、要求和呼声,推动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祖国的稳定与统一。  相似文献   

20.
王兵 《新闻世界》2011,(11):171-172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企业文化开始被我国的理论界与企业界所关注,并逐渐升温。1984年海尔公司在企业亏损的情况下,首先提出文化先行、企业理念先行,为中国企业界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心针。中国企业关注企业文化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比较国外企业近百年的企业文化探讨和建设历史来说,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