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红 《大观周刊》2013,(11):314-314
新课标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新课改之下,英语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从“厌学”转为“好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已经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白志田 《大观周刊》2011,(36):97-97
《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愈发地感到,创设适当的情境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那么,如何改变学生的“厌学”为“乐学”,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呢?为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杨顺歧 《大观周刊》2013,(1):202-202
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学生就会“厌学”。所以教育要善于创造条件和氛围,诱导学生对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和求知欲,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成他们的心理渴望,去探索、思考、去品尝他们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喜悦。  相似文献   

4.
黄启勇 《大观周刊》2013,(12):204-204
“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千方百计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严重阻碍了现代教育的发展,在这种模式中,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学生在课堂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难发挥,学生苦学、被迫学,甚至厌学,最终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益低下。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灵魂所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改革课堂教学理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教师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使他们获得真正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王明花  安天华 《大观周刊》2011,(15):197-197
小学生活泼好动.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全凭兴趣而学。如果他们对老师讲的课不感兴趣,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认为在教室里上课是“受苦”,进而导致“厌学”、“怕学”、“拒学”的心理。这对我们教师来说,就是教学的失败。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教学才能吸引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以下是我们的几点心得。  相似文献   

6.
谭建新 《大观周刊》2012,(11):258-258
爱恩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兴趣是人的一种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人们对某一种事物发生了兴趣时就会主动执着地去探求。学生只有对学科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学习,思维才能活跃多变。学习兴趣是学生追求、探索知识和克服困难的内动力,它能有效地强化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性。物理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学生对于这门课程既充满了好奇心,又怀有畏惧感,不知道这门课要学些什么,要怎么学,是否好学,因而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就是领学生走进物理世界的大门。  相似文献   

7.
陈熙 《大观周刊》2013,(4):143-143
著名的学者、教育名人都对学习兴趣给予重评,如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有过这样的感慨。作为语文教师,我对利用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尤为重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由“爱学”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善学”。  相似文献   

8.
冯洁 《大观周刊》2011,(42):114-114
应用文教学是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它很有用”;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写”;更新教学观念,让学生“疯狂地实践”;教学反馈和评价,让学生认识到“怎样写得更好”四个方面阐述了对应用文教学的见解,旨在使学生的应用文知识真正转化为写作能力,为学生就业搭起成功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祝武明 《大观周刊》2012,(47):341-341
我们数学教师就应该变数学教学的枯燥为让学生乐意参与教学得活动,并真正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善于用生动的语言,具有意义的实例,直观的教具创设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0.
同蕾磊 《大观周刊》2012,(43):382-382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英语教学也是如此。学习英语对于大多数学生来枯燥乏味,对其产生厌学心理,给英语教师带来很大障碍。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对症下药,为学生学习英语打开心结提高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在动力,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从教学角度讲,要想提高好的教学效率,作为教师就必须动足脑筋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寓教于乐,启发思维。  相似文献   

11.
孔子与音乐 孔子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他自幼喜爱音乐,尤其是对传统性的音乐特别喜欢。他好学不倦,不耻下问,因此掌握了多方面的音乐技巧。他会击磬、鼓瑟、弹琴、唱歌、作曲等。孔子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叔,学琴于师襄等人。他不管学习什么知识都很认真、刻苦。他跟乐师师襄学弹琴曲《文王操》时,从音乐的各个角度探索音乐表现力。师襄一再说:“可以益矣。”然则孔子却一再用“未得其数”“未得其志”“未得其为人”的谦虚态度来严格要求自己。最后孔子以“精辟微妙之义人神化”的娴熟技巧向老师汇报演奏了这首曲子,使得师襄佩服得“避席而拜”。  相似文献   

12.
“导—学”协同教学与混合型学习法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探索基于综合网络的“导—学”协同教学模式的同时,为适应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的深入发展,本文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开放教育实践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探索基于现代综合网络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各种优化学习资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混合型学习模式,并指出“导—学”协同教学模式中混合型学习方法的应用和研究方向,为构建更加人性化的远程教育学习模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梁月红 《大观周刊》2011,(39):107-107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定得从思想上对“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要以“叹人为本”理论为指导,转变教育观念,重新调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主的师威观念。让每住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时空氛围。  相似文献   

14.
谭春祥 《大观周刊》2012,(3):260-260
高中物理无疑是理科中难度较大的学科之一,不少同学厌学,惧学。造成物理学习成绩低下,导致其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学习水平常常达不到课标要求,成为“学困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何高富 《大观周刊》2013,(12):220-220
当前,许多教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主要以教师传授为主,采取填鸭式、注入式的方法,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则是重灌轻导、重讲轻练,强调一致性,忽视学生个性发展,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甚至苦学、厌学,对双基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更无法谈及。为改变这些弊端,我在数学教学中开展了“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操作,即通过教师运用多变的手段,精心设计、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自觉自主地学习,提高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6.
简家伟 《大观周刊》2011,(43):87-87
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兴趣对传授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学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思维,甚至会达到使人废寝忘食的境地。因此,要较好数学,就得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学质量才能提高。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17.
盛修建 《大观周刊》2012,(47):294-294
高中语文教学面临教学中学生厌学的尴尬的境地。当下,很多老师都为语文课堂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而苦恼。纠结其原因,“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高考语文成绩得高分不易,考分差距也不是很大,高中语文学习在学生心理的地位堪忧。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这门学科,这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要解决它,需要从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8.
李传军  吴作琴 《大观周刊》2012,(10):133-13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困生”转化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此,广大教师已经从不同角度探索出很多可行的转化措施,促进“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开展。但本人觉得,在教育应张扬学生有个性、应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采用鼓励表扬方式,来引导促进“学困生”的成长,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鼓励表扬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要让阳光哺育每一个学生们快乐地成长,就需要有六个“心”。  相似文献   

19.
聂飞 《大观周刊》2011,(10):164-164
从理论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上体育课的人群。从实际的教育教学生活中看,也是如此。但是随着近年来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学校和家长在片面追求学生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现象,甚至在体育课上也同样出现有学生“厌学”的情况。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会看到,在体育类的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身心投入。  相似文献   

20.
丁杰 《大观周刊》2012,(45):406-40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要不断探索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人课堂,以快乐教学为宗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一总结我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有以下几方面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