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普,顾名思义就是普及科学技术,让科学服务社会、归于大众。普及科学技术的通常手段和主要载体是科普文章,科普文章主要有科普说明文、科普小论文等。科普文章的作用就是把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认识,把人类的科技活动状况、  相似文献   

2.
正在遥远寂寥的中缅边境线上,除了神圣不可侵犯的界碑凌然而立,还有一条条图文并茂的科普画廊铺展开来,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线。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从来没有像当今这样全面影响着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实践。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有强盛竞争力的根本标志。世界各国在争夺科技人才的同时,均重视科学普及和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以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创新能力。为推动在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国务院批准,自2001年起,科技部  相似文献   

3.
科普,顾名思义就是普及科学技术,让科学服务社会、归于大众。普及科学技术的通常手段和主要载体是科普文章,科普文章主要有科普说明文、科普小论文等。科普文章的作用就是把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认识,把人类的科技活动状况、科技研发的成果、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思想和探索精神表现出来,介绍给公众,传播到社会,让公众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培养公众的科学精神,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可见,科普写作担负着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技术的重要任务。既然如此,科普写作的重点就在它的“普及性”、专业知识和大众消费。那么,如何在科普写作中把握这个重点,体现普及性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正>科普就是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等相关的科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渠道传播给大众的过程,它对于提高国民科学素质,促进社会科学发展,增加国家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所指出的那样:"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措施,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  相似文献   

5.
自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颁布并实施以来,中国的科普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它意味着作为促进公众理解科学,帮助公众适应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而引起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深刻影响的科普工作,在我国不再仅仅是科技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义务,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法定行为和国家的意志。  相似文献   

6.
建立中小学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普实践活动,是培养青少年学习兴趣,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科技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科技馆、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在促进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青少年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科技能力的培养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7.
建议高师开设一门《科普教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普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但人们日常所说的科学,实际上指的是自然科学,包括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技术科学三个层次。基础科学的任务是揭示自然界的运动规律;技术科学的任务是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应用科学则是二者的桥梁。科普实际上就是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扩散效应。科普的主要目的是要传授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科学能力和科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科普说明文是一种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融科学性、知识性和通俗性为一体的说明性文体。按其内容来说,可以包括传播科学思想、述说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介绍科技名人等;就其表达方式而言,它固然以说明为主,但不同品种的科普说明文,因其写作意图的不同,也可以适当运用叙述、描写和抒情等表达方式。科普说明文从表达风格上看,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一般性科普说明文,一类是文艺性科普说明文,文艺性科普说明文也叫做科学小品。科普小百科之一:科普说明文和科学小品  相似文献   

9.
自然是一门对小学生进行科技启蒙教育的学科,自然教学势必进行科普教育。笔者在师范读书时曾任校科普创作组宣传委员,有八篇科普文章见报。1992年下期分配到偏僻的大阳村校,恰好接任毕业班自然教学。于是,我在如何把科普教育融于农村自然教学中作了些尝试。现浅述于后,敬请指点: (一)培养科学观念,迎接科技挑战科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最重要的标志,是社会发展中的第一生产力,科技不兴,则国家不振。而科技贵在普及,普及又在教育。山区人民科技观念淡薄,只知日出而作,日没而息,这怎能迎接当今世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奖励》2005,(3):55-55
各推荐单位: 根据2004年12月27日科学技术部令第9号所发布的《关于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将科普纳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社会公益类项目的奖励范围。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项目的评审范围暂限于科普图书及科普电子出版物,包括科普原创作品和科普编著作品两类。科普论文、科普报纸和期刊、以外国语言文字撰写的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科普"和"资源"的分层解析,笔者认为科普资源的含义应该是"对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有益及有价值的物质和精神的存在"。文章从资源传播方式的角度等四个方面对科普资源进行归纳和分类。苏州先民在古代科技上的创造与领先,苏州现代引进的一大批高科技人才和高科技企业,是苏州科普资源的二大优势。为了挖掘与开发苏州优势,笔者认为,应采取编写《姑苏科技丛书》等四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2022年9月,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科技强国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彰显了党中央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新时代科普工作支撑和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大局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科普与创新比翼齐飞近年来,科学普及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于6月29日颁布《科学技术普及法》,使科普工作有了法律保障。此科普法是在我国几十年来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政策实践上,针对我国国情制订的一部重要法律,它的颁布,是我国科普工作历史上的里程碑,对于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今年1月9日,我应邀参加全国科技大会暨2005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真切感受到了现场的气氛.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技和科普工作,这的确令人振奋.应该看到,把科普著作纳入国家科技奖的范畴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意义重大,会有助于改变社会上不重视科普工作的氛围,也会激励科普作家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科普对提高公众科学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近年来,我省科普创作日趋繁荣,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在我省繁多的科普作品中,匡邦郁的文章是我接触较多的.匡邦郁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工作者,又是一个勤奋的科普作家.他兼职较多,工作较  相似文献   

16.
地方     
《中国科技奖励》2010,(11):14-14
<正>甘肃省正式出台《甘肃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近日,甘肃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甘肃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以下简称"《科普条例》")。《科普条例》自201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记者宋春悦)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北京科普发展中心、北京科普资源联盟、北京科技报社承办的“第12届北京科学传播创新与发展论坛暨2014dt;京科学嘉年华国际论坛”于9月19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科普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政府和相关机构在这一时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规划和政策。其中,200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是国家关于科学普及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9.
刘劲柏 《文教资料》2013,(10):79-80,83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因此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已拥有的庞大的图书文献资源,让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向全社会提供强大的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服务。作为文化服务机构,公共图书馆在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普及中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0.
科普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助推器,科普图书更是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为了向全民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科技素养,营造全民阅读优秀科普读物的氛围,本刊就科普图书的编写采访了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科普类项目《追星——关于天文、历史、艺术与宗教的传奇》获得者、我国著名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卞毓麟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