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拥进城市,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大中城市不断向外膨胀,造成城市交通拥堵,使城市功能不堪重负,给人们的出行、生活、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很多城市从不同的方面加大城市交通投资、增加城市交通设施、改善交通条件。例如,有的城市从增加环城公路着手,减少过境车辆进入市区,改变人们出行的方向,对城市交通拥堵起到了明显的遏制作用;有的城市则不惜重金建立立交桥,开辟地铁,改善车辆和人们出行的空间,使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得到了缓解。但是,无论多修环城路,…  相似文献   

2.
以广州为例,分析目前城市停车存在总体供需失衡、停车泊位结构性失衡、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失衡、个体交通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失衡等问题。提出推进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供给侧改革和结构性转型,以增加有效供给平衡刚需、以资源共享平衡时空、以需求调控平衡动态的思路和策略,实现停车供给与需求的"再平衡"、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交通出行方式及出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带状组团城市的发展受自然地形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较大,其在发展过程中易出现道路拥堵、机非人混行等问题,尤其在老城区易形成交通瓶颈。以福清市中心城区为例,研究其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交通系统的特点,提出加强规划引导、优化规划路网结构、选择相适应的交通模式等思路,以改善带状组团城市存在的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交通出行方式及出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带状组团城市的发展受自然地形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较大,其在发展过程中易出现道路拥堵、机非人混行等问题,尤其在老城区易形成交通瓶颈。以福清市中心城区为例,研究其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交通系统的特点,提出加强规划引导、优化规划路网结构、选择相适应的交通模式等思路,以改善带状组团城市存在的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的城市交通总体上不尽如人意,交通问题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城市病之一.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充分满足城市发展和人们交通出行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为老人--老年专用车 据日本共同社消息,丰田汽车公司将与日本著名的脑机能开发研究专家一起,研发一款能够感钿老年人大脑和身心状态,预防老年驾驶者发生意外事故的"老年专用车". 据报道称,"老年专用车"将自动存储驾驶者平时的驾驶数据,检测和发现驾驶者在使用油门和变速操纵杆时的异常.当老年驾驶者出现判断力、控制力低下的情况时,车辆能自动感知发出警告,并及时采取包括强制制动在内的安全措施.此外,"老年专用车"还将通过电子导航仪和空调等设施对老年人进行刺激,提高老年人在驾驶期间的脑机能活跃程度和判断力.共同社的报道称,这种"老年专用车"有望于2015年至2020年实现商品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人们对现有交通状况满意程度在下降.将出行人按照不同特征因素进行分类,分析人们在出行前对现有交通状况的评价、判断、选择交通方式的行为过程.基于出行满意度最大是人们选择出行方式的基本原则,并以全部人群的整体满意度最大为目标,构建了出行满意度模型.指出不同特征的人群具有不同的满意度,交通规划和管理部门分析模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定性与定量关系,可以通过采用一些行政政策、交通管理手段和改扩建措施等,影响人们对不同出行方式的满意程度,进而影响其出行决策过程,改变交通量在不同时段、不同交通方式中的分配,达到优化交通构成、交通顺畅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北京城市交通保持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水平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是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根本问题。如何面对城市交通发展的挑战,研究交通发展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背景材料】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形式多样的"无车日"活动在世界各地进行。截至2007年6月底,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已达1.528亿辆,私人汽车数量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小汽车使市民的出行更加舒适便利,但也给城市带来了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一系列负面影响。9月16日至22日,首届中国城市"公交周及无车日"活动在国内108个城市同时举行。"无车日"体现了"绿色交通与健康"的理念,需要人们在生活中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0.
当北京由首都变成"首堵"的时候,人们对居住在城市已经感觉到了厌倦。如果一个城市没有红绿灯,人们是否会感觉到交通带来的便利?这种城市会存在吗?会,它就是因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八卦城"而获"世界吉尼斯之最"奖,被  相似文献   

11.
<正>孟庆海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当今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汇点上,智能、绿色可持续发展愈来愈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流。本次大会聚焦未来交通发展方向,共同探讨智能出行、绿色出行,为世界交通运输行业提供酝酿创新、主导创新、展示创新和实施创新的国际化交流平台,恰逢其时。大会在推进交通运输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动并引领世  相似文献   

12.
很久以前,人们就幻想能像神话传说中的神一样:双脚踩着风火轮,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江苏省常熟市合众环保能源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了一种电动鞋,它可以帮助人们轻松地从住处走到公共汽车站。如果在一个城市推行电动鞋,就能使城市马路的拥挤状况得以缓解,而且开创新的个人交通模式,减少能源消耗,降低人们对石油的依赖,也降低了个人出行费用。电动行走器的行驶速度有10千米/小时以下、15千米/小时、20千米/小时等几种。它启动和刹车时非常平稳,而且调速自如。使用者只要能用双脚走路,就能使用,不需要培训。如果将电动鞋作…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探究城市居民小汽车交通行为变化的原因有多少来自人口统计特性的变化,有多少来自城市结构的改变。 创新要点:考虑家庭成员的生活任务分工以及家庭资源的分配等对每个家庭成员出行方式的影响,构建基于家庭生命周期的小汽车出行行为模型,为控制小汽车出行对策的研究提供准确依据。 研究方法:采用调查与统计理论,掌握居民的出行行为特征;基于经济计量学建模方法,构建居民小汽车出行行为联立方程模型。重要结论:城市结构关系的改变在抵消了人口统计特性的变化对小汽车交通产生的负面影响之后,小汽车交通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碳排放算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结构是城市客运交通体系的核心问题.合理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能在最大限度满足居民出行需求的前提下,减少各类机动车辆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从而降低对城市乃至全球环境的影响.目前国内外有关城市轨道交通碳排放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特别是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碳排放的具体计算还没有可以应用的模型.但是在大量的研究中,这种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碳排放的量化计算更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城市轨道交通碳排放对于建设低碳城市的影响,在未来低碳城市的建设中,这个模型可以起到直观的评价作用.本文重点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行阶段的地铁车辆和地铁车站碳排放的计算,运用VB程序建立了简单的算量模型.  相似文献   

15.
随着各大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交通变得越来越拥挤,地上交通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各大城市都在积极的建设地铁来改善城市交通,让城市不再那么拥挤,能够让人们轻松的出行,方便交通,同时地铁对城市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交通的便利,在其他方面也有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本文通过从地铁对周围住宅房价,施工前和施工后对交通的影响来介绍地铁对城市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空中交通     
虽然汽车的诞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但是随着家用轿车的增多,由此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是交通的堵塞,二是汽车排放的废气对大气的污染。将玻璃管道式的道路建在空中,既能缓解交通压力,还能减少空气污染,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旅游城市的交通标识语是旅游城市一道重要的风景线,为旅游者的出行指示位置和方向,帮助旅游者安全、准确、快捷地前往旅游目的地,欣赏当地的风光美景。目前,旅游城市的交通标识语还存在不少问题,不规范现象随处可见,交通标识语的规范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曹晓晨  陈全忠 《大学生》2012,(24):26-29
韩昱琦,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系读大一的标准90后北京大男孩儿。他从小就对公交车由衷喜爱,不仅熟知北京所有公交车的车型、性能,还谙熟五环以里几乎所有公交线路。他一有时间就去车队、公交枢纽站当志愿者,为人们解答公交换乘等问题。在城市拥堵成难题的今天,他更用积累的专业知识,完成了一篇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论文《低碳公交出行及公交系统的优化》,论文中的一些建议已被北京市交通委确定用于今后的交通规划,并被授予"公交达人"的称号。  相似文献   

19.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基于安卓手机系统和百度地图软件开发工具包,分析人们生活出行时的各种需求,充分运用九宫格手势密码、Java语言和SharePreference等基本技术,对无忧出行应用软件进行功能模块设计。该系统实现了二维码电子名片取代传统名片的发放,具备查询全国城市天气预报和公交车路线功能,能调用百度地图SDK获得周围商家数据信息。应用实验表明,该软件与同类APP相比,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使用方便,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夜经济"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部分,既展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繁华程度,又是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着力点。文章通过大量数据探析青岛市的夜经济发展现状,根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存的交通出行、公共预算投入、可发展空间等维度,利用空间正义理论,讨论旨在增加市民参与意识,建立健全制约机制,深入挖掘城市开发潜力,实现可持续、包容性发展,努力构建有城市特色、合理公平、包容、有活力的城市夜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