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造血干祖细胞可以通过增殖分化产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人体内所有类型的血液细胞,维持脊椎动物的终生造血。在发育过程中,造血干祖细胞诞生于动脉—性腺—中肾(AGM)区域后,后通过归巢锚定在特定的微环境中进行自我更新或向下游各血系分化。复杂的血管结构以及其他基质成份,如基质细胞等,构成了独特的造血微环境,调控造血过程的进行。然而,由于造血过程时空跨度非常大,观察手段十分有限,目前对造血微环境的精细结构以及调控造血干祖细胞归巢的分子细胞机制仍然知之甚少。为攻克这一难题,本团队在优化活体成像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活体免疫荧光标记、遗传调控和图像重构计算等方法,对斑马鱼尾部造血组织(相当于哺乳动物胎肝)中的造血干祖细胞的归巢过程进行了解析,揭示了独特的微血管结构对造血干祖细胞停留的调控作用。在研究中,本团队还意外地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微环境细胞,并将其命名为"先导细胞"。这类细胞是先前未被定义过的巨噬细胞新亚型,存在于归巢"热点区域"中,表现出"巡逻行为",可以识别进入造血组织的造血干细胞并将其引入特定的血管结构中,从而实现造血干细胞的归巢。此项研究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的转化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美国科学家将实验老鼠的4个遗传因子转化成了成纤维细胞,并由此制造出类似于人体造血干细胞的细胞,这些造血干细胞每天会在人体内制造出数百万个新鲜的血液细胞。这项研究有助于科学家们未来为血液病症患者量身打造造血干/祖细胞,用于细胞替代疗法中。相关研究发表在  相似文献   

3.
拥有正常、稳定的造血功能是机体生理活动正常发挥的物质基础,同时,尽快恢复机体造血功能也是临床上放射病和辐射损伤治疗,以及肿瘤放化疗后机体恢复的关键环节,因此,具有造血功能的组织器官对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量研究发现,12—26周孕龄的人胎肝是造血、免疫系统干/祖细胞的主要来源,整个造血系统必须首先从卵黄囊迁入胎肝、经其“培育”发育成熟后再行迁出并进入骨髓。其中,22周孕龄是胎肝造血兴/衰、造血系统迁入/迁出的转折点,提示其对于机体造血功能的维持和发挥非常重要。上世纪70—80年代,我国曾广泛应用胎肝治疗多种疾病(如放化疗病人造血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肝炎等)并取得显著疗效,提示其中可能存在大量有待发掘的具有重要医学价值(如造血调控、肝脏代谢、组织发育)的活性成分,但其分子基础长期不明,迫切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第一链接     
追踪癌症干细胞癌症被认为是来自正常组织细胞或定型祖细胞。关键问题是,在后一种情况下,能够自我更新(祖细胞缺乏这种能力)的癌症干细胞是怎样出现的。现在,研究人员从通过定型祖细胞突变而患白血病的老鼠身上提取出了一组白血病干细胞。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白血病干细胞大体上能够保持定型祖细胞的基因表达特点,同时激发正常情况下在造血干细胞中表达的一组亚基因。至少这些基因中有些对白血病干细胞的自我更新是重要的。对研发一种选择性地瞄准癌症干细胞的药物前景来说,白血病干细胞和正常血液干细胞之间的差别也许还是好消息。摘自《自…  相似文献   

5.
我国药企的研发能力逐渐成熟,同时拥有明显的原料药生产优势,因此有理由相信CML靶向治疗药物的本土化趋势将不断加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是一种发生于造血干细胞的血液系统恶性克隆增生性疾病。CML在我国约占各类白血病的20%,占慢性白血病的95%。第一个分子靶向药物伊马替尼甲磺酸盐的问世,无疑揭开了CML靶向治疗的新时代。替尼类药物的服药患者可以获得血液学/细胞遗传学缓解,因此该类药物成为名副其实的慢性白血病克星。  相似文献   

6.
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会发生编程性死亡(即细胞凋亡),使得细胞数量得到精确调控。细胞凋亡调控的异常与癌症、自身免疫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参与细胞凋亡调控的分子机制,及细胞凋亡调控的异常与肿瘤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当前化疗(以铂类药物为一线药物)是大多数胃癌病人主要的治疗手段。大量研究表明,多药耐药基因MDR1过表达是导致肿瘤细胞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但MDR1基因激活的分子机制,特别是与胃癌细胞耐药性产生之间的相关性目前还不清楚。阐明其调控机制,对于提高胃癌临床疗效,改善病人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中国科学院相关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精准基因组医学重点实验室赵永良研究团队以胃癌细胞为模型,在肿瘤耐药性分子机制研究中获得重要进展,发现人类解旋酶RecQL4通过促进转录因子YB1的磷酸化而调控其下游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进而促进胃癌细胞耐药性的产生。相关研究结果2016年3月在线发表于国际肿瘤学杂志Canc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8.
不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存在差异,部分患者会由于复发难治而失去生命,其难以根治的原因之一是体内存在白血病干细胞,而目前由于白血病细胞对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严重阻碍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伴随着人们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不断深入了解,全基因组学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对其发病机制及预后的认识,发现了众多肿瘤细胞的耙点,而基于靶点的生物技术在临床不断被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把向治疗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对该病草巴向治疗的方法、机制及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巴桑卓玛 《西藏科技》2004,22(12):47-50
细胞凋亡是一种进化保守的细胞死亡形式,不仅在正常的生理状态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认为,细胞凋亡异常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凋亡调控基因已被看作是一类新的肿瘤发生相关基因。肿瘤的发生.是由于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平衡失调的结果,细胞凋亡在肿瘤生长过程中起负调控作用,因此研究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细胞影响不大是肿瘤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较系统地阐述了神经内分泌生长轴中下丘脑、垂体及靶腺的激素、受 体、结合蛋白的特性、作用机制及其相互关系,及生长轴在猪生长调控中发挥的作用及其 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细胞分泌是基本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信息传递的关键环节.免疫防卫反应、细胞的生长、受精过程、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细胞膜上受体蛋白的嵌入以及再循环等细胞生理功能的实现都与细胞分泌活动有关,且所涉及的一些膜转运蛋白和分子机制是类似的.文章对分泌过程、相关蛋白质的功能以及对分泌的调控等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国内外对膜蛋白转运机制及其相关蛋白质功能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目前提出的假设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巨核细胞是一类非常稀少的血液细胞,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形成血小板,由于其发育过程要经历独特的基因组倍体化和血小板脱落,其调控机制异常复杂。本综述以以往的研究结果为基础,概述了各种凋亡相关分子参与巨核细胞发育的调控机制,表明了凋亡相关分子在巨核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全面解析巨核细胞与血小板生成中调往相关分子的调控机制对于治疗巨核细胞紊乱所引起的相关疾病、特别是血小板功能紊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可以利用体外净化骨髓、基因疫苗、阻断信号通路等多种手段治疗白血病,从而探索出一条白血病调控治疗的全新模式。目前,这一研究成果已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市中心医院以及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推广应用。据了解,白血病因其较高的死亡率和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现代医学急需攻克的难题之一。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多种基因(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抑制基因)的功能异常,使细胞分化阻滞,丧失分化能力,从而发生恶性增殖。另外,机体…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信息》2010,(15):10-11
<正>封面故事:能够抑制Notch1和Notch2的合成抗体Notch家族的4个受体是广泛表达的跨膜蛋白,哺乳动物细胞通过它们进行沟通,来调控细胞命运和生长。Notch信号作用的缺陷与很多癌症相关,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利用"噬菌体呈现技术",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口基数大,不孕不育患者众多,生殖障碍和出生缺陷相关疾病发病率高,这不仅严重影响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关乎民族的繁衍.针对制约我国生殖相关疾病发病原因探究的病例信息不全、样本少、分类不准确等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多家临床单位,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人类配子发生、成熟障碍与胚胎停育的分子机制"的支持下,以人类配子发生、成熟障碍和胚胎停育为核心,从临床病例出发开展基础研究,再把基础研究取得的发现用临床标本进行验证和干预尝试.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够揭示人类配子发生和成熟障碍的分子基础、调控机制,还将为人类不孕不育的诊断和干预提供候选分子靶标,从而提高不孕不育的治疗效率、促进人类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一条美国批准"首个基因疗法"的消息吸引了媒体的关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表声明称,瑞士诺华公司的新基因疗法已获得批准,用于治疗25岁以下的复发难治型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如果认真调研一下就会发现,美国批准的所谓"首个基因疗法"其实并非首个,此前已批准多个基因疗法。基因疗法及其多个"首个批准"基因疗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在90年代有了突破性进展。基因疗法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正常基因引入患者细胞内,以纠正致病基  相似文献   

17.
干细胞技术 干细胞是机体内一类具有分化成为其他各种类型细胞的能力的一类多潜能细胞。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潜能分化两种重要的能力。根据干细胞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胚胎干细胞与成体干细胞。而根据干细胞分化潜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全能性干细胞与多能性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发育的囊胚,囊胚内部细胞团经过机械分离、体外培养与扩增,具有自我更新与发育成为机体各个组织的能力。胚胎干细胞具有重要的医学与生物学价值,可以应用于临床治疗某些疾病。造血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等在临床治疗中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抑瘤基因、细胞周期、DNA修复与肿瘤易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综述近二年来在抑瘤基因,特别是p53基因,抑瘤基因与细胞周期调控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种系细胞中抑瘤基因的杂合性丢失通常是肿瘤易感性的基础。最近发现肿瘤易感性的另一种分子基础,即错配基因的突变。文章还指出,我国南方高发的鼻咽癌中,Rb,p53基因,WAF1,MTS1,VHL等抑瘤基因均无缺失或突变,有待采用新的策略探讨鼻咽癌变和易感性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3位解开细胞如何组织其运输系统之谜的科学家,获奖理由是"发现细胞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每个细胞都如同一座工厂,制造和输出着各类分子,这些分子最终会被运输到围绕在细胞周围的、被称为囊泡的一个个小"包裹"中。这3位获奖的科学家解开了调控运输物是如何在正确时间内投递到细胞中的正确位置的,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内的老化细胞会逐渐积累,正常的机能衰退,人因此变得易患疾病。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红酒、黑巧克力、红葡萄和蓝莓中天然存在的一种物质能让老化细胞"新生",恢复活性。这种化合物叫作白藜芦醇类似物。科研人员对体外培养细胞进行分子治疗时发现,白藜芦醇类似物能激活细胞内一种编码剪接因子的基因,让老化细胞重新获得年轻化特征。重复实验显示,接受治疗几个小时之内,原本无法生长和正常工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