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近二十年来,国内、国际掀起了一股持久不衰的“气功热”,这是基于气功的健身功效使成千上万的练功者获益所致。然而令人忧虑的是,随着各种各色的气功功法象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而练功出偏差、“走火入魔”的人也随之不断增多。练气功原本是以养生保健、祛病延年为目的的,一旦出偏,反而伤身,岂非得不偿失?!因此,有的人就半途而废,不再练气功了;有的人一听“气功”二字,就联想到“走火入魔”,避之犹恐不及,自然谈不上学练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健身气功这个项目不但蕴含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并且完全符合终身体育锻炼的特点,大学生练习健身气功不仅可以健身、健心,还可以从中学习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此外,在进行大学生健身气功教学时,要遵循科学性原则,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分步骤分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3.
中华气功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是健身治病,延年益寿的一种我独特的健身术。 1986年11月,国家教委38号文件指出:“有条件的高校应开设气功保健课”。根据这一精神,我们于1987年3月开展了体育与气功相结合的教学。实践证明,气功应用于体育,是一项很有特色的教学改革。我们经过几年实践,有些粗浅体会,愿与同行共同探讨。 1 要选好教材气功门派众多,各有千秋,不是任何一种功法都适合大学生练功。选择教材要遵循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4.
冯××(山东体工大队运动员):一九八二年九月十五日,在山东体育科研所运动医学研究室科研人员指导下,我开始习练气功。我感到练气功对我帮助很大。一是,睡眠好。我习练气功十来天之后,入睡很快,甚至在做气功时就打盹儿。常常是没等做完就睡着了(一次气功做二十分钟)。二是,睡眠后,一般不做梦。并且一直睡到五点半,还得朱老师叫醒我。(运动员早操时间是五点半)三是,食欲好。特别是刚开始习练气功时,饭量是惊人的,我的教练员也感到吃惊。他把他的生活费(营养菜)都贴补了我。现在我的饭量减少了,但也比没练气功时吃得多。四是,我习练气功以来,感到最大的好处是消除疲劳快,具体地说,就是训练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是指通过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防止疾病产生和进一步发展的治疗原则.治未病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两个层面:未病先防、已病防传.文章通过搜集大量文献,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文献进行整理归纳,以健身气功为研究点,治未病理念为联系点,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角度出发,分别说明治未病理念在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中的体现:从中医学角度出发,结合健身气功的调身法、调息法、调心法分别阐述健身气功功法的治未病理念;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健身气功功法对免疫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五大系统的影响来阐述健身气功的治未病理念.研究证明,无论是从中医学角度和现代医学的角度研究,治未病理念在健身气功中都能够充分体现,进一步说明练习健身气功功法对人们防病养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校开展健身气功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健身气功教学增强学生体质,同时运用健身气功的心理调节作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高校健身气功教学应充分发掘高校的有利条件,采取适合大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方法,对大理学院健身气功选项课及体育保健课的200名新生进行一学期的跟踪观察与研究,对比发现健身气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明显,据此探讨健身气功对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 气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健身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能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起到恢复和增进健康的作用。气功在我国各地流传较为广泛,但,如果无人指导,练气功容易走火入魔。最近,我校高二年级的一位学生练功时无教师指导绝食七天而“走火”死亡。我校曾在1988年就发生过一起学生练“走火”死亡的事故。目前,当代中学生中正兴起一股练气功热,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下,不要轻易涉足,一旦出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健身气功运动的历史渊源、文化特色、健身功理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健身气功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策略分析。研究表明:健身气功步入高校体育课程,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还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回归理论和中医学理论的研究思路,探索分析健身气功·八段锦(竞赛功法)对大学生机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大学生经过18个教学周的健身气功·八段锦(竞赛功法)习练,有四项机体测试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一项指标影响不明显;(2)能够加强经脉、脏腑与五官九窍之间的联系,刺激脊柱、督脉以及命门、阳关、委中等穴,激发“气”在体内的运行,且具有很好的健身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黄海波 《中华武术》2006,(11):36-36
2006年10月5日,澳大利亚气功协会主席大卫先生一行拜访了北京武术名家张全亮先生。 大卫先生向张全亮先生介绍了健身气功、武术等中国传统文化在澳大利亚传播的基本情况,以及澳大利亚气功协会在全澳推广中国传统功法的宗旨,并希望借此行取得宝贵的经验。据大卫先生介绍,澳大利亚全国各地有许多气功爱好者,但所习功法多是一些初级功法,学员兴趣难以持久且教学机构分散、规模偏小。澳大利亚气功协会的宗旨就是要面向全澳有组织、有规模地推广真正的中国传统气功。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高校健身气功发展现状、高校建立健身气功辅导站点的优、劣势因素等方面,对高校建立健身气功辅导站点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的剖析,针对不利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对健身气功的宣传力度,提高高校领导和广大师生对健身气功的全面认识;强化健身气功师资力量,为大学生正确练习健身气功提供科学的指导;充分利用高校的优势资源,为大学生练习健身气功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健身气功辅导站点科学有序地开展活动。  相似文献   

13.
健身气功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练习健身气功对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教育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西亚斯国际学院在师资上已具备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能力,健身气功作为选项课在西亚斯国际学院开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健身气功在江苏的推广情况进行了分析。江苏省健身气功的推广今后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健身气功推广人员素质;加快健身气功功法的创编;提高健身气功在年轻人中的受欢迎程度;积极探索多种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15.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试行推广四种健身气功(健身气功五禽戏、健身气功六字诀、健身气功易筋经、健身气功八段锦)工作会议。来自全国各省、区、市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为期两天的会议:会上,总结了工作,部署了任务,对试行推广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站点、个人进行了表彰,授予北京市体育局健身气功管理力公室等11个部门为全国试行推广四种健身气功省级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6.
垂钓和练气功,对人们健身、治病、益智等有相同的机理,只要细心体会,钓练结合的得当,钓鱼将是一种动静相兼的好功法。 一、凝神调心,意于其静 调身、调息、调心,称为练气功的三要素,在垂钓过程中和练功一样,也要全身放松(调身),呼吸自然(调息),凝神于浮漂(调心)。“练气先凝神,凝神即是调心,调心的关键在于先去杂念,未除杂念而谈调心凝神,未有成功者。”(《青年秘文》)钓鱼凝神于浮漂专心意守这是对钓者最科学的气功训练。调心则表现为入静深浅程度。钓鱼同样具有气功意静特征,这是钓者必须  相似文献   

17.
第一条为加强健身气功的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体委、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加强社会气功管理的通知)中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健身气功是指人民群众通过气功锻炼,从而强身健体、养生康复的活动。见面向社会齐民健身气功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第三条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体委)管理全国健身气功活动,具体工作由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负责。其职责是:(一)制定全国健身气功…  相似文献   

18.
健身气功·易筋经新功法的编创及其成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身气功·易筋经新功法的编创原则是:基本保留传统易筋经十二势精要,在广泛采集传统易筋经十二势的基础上进行创编。基本沿用十二势原始名称,古朴中体现新意;从健身气功、中医和相关学科知识的角度阐释创编功法的功理、功法、功效等等。此功法主要适应人群是中老年及不同层次、不同健康状况人群的需要。此外,对编创功法技术上应遵循的原则,功理、功法的成熟、发展与提高,研究结论及其防病、健身效果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健身气功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研究,旨在为实现健身气功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健身气功的发展和推广应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气功运动,加强健身气功对健康的干预以及将健身气功融入政策.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学术文化中心之一的大上海读武术专业研究生,常谈及气功,一些研究生认为“气功信则灵,不信则不灵”;博士生认为气功主要是心理作用;而有的教授则因社会喧扬过于“玄乎”而对气功趋于不屑。究竟什么是气功,我一时无法回答,但在习练气功者遍及城市乡村,各种气功报刊杂志琳琅满目,国内外许多机构争相研讨并将气功应用于医疗、体育、航天、农作物及开发智力等领域的今天,这些高等学府中的高层次知识分子们对气功如此评价,不禁令我思绪翩翩。然而回顾反思解放后气功浪潮的起落、书籍中气功的定义及气功界本身,倒也不足为怪了。 自五十年代刘贵珍老师的《气功疗法实践》问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