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由德国法学家耶林于1861年提出,被誉为法学上的发现,对各国立法和判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基础大致有四种学说:侵权行为说、法律行为说、法律规定说、诚实信用原则说。我国《合同法》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的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缔约过失责任是德国法学家耶林提出的一种特殊责任制度,被誉为法学上的发现,对各国立法和判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我国早期民事立法及新合同法对此也作出了相应规定。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目前理论界争议较大,大致有四种学说:侵权行为说、法律行为说、法律规定说、诚实信用说。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基础、构成要件、责任类型等不同于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姚秋英 《红领巾》2005,(2):67-69
缔约过失责任在性质上是一种独立的民事责任.有关缔约过失责任的请求权基础,有四种学说.但在法律把缔约过失赔偿责任规定为一般原则时,信赖利益受损后,首先在当事人间产生信赖利益赔偿之债,其在性质上是一种不同于侵权、合同、不当得利、无因管理之债的独立债权债务关系,缔约过失赔偿请求权便以此种债权为基础而存在,所以缔约过失责任的请求权基础应采法律规定说.  相似文献   

4.
缔约过失责任自罗马法伊始即成为立法及学说上讨论的主要问题,不同国家、地区对于其涉及的主要内容有着不同的立法规定,但是一般均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责任类型,二是法律效果。为能更好的把握缔约过失责任,有必要关注其与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的关系,因为其与违约责任均属契约上责任,而侵权行为说曾一度被认为是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1999年3月15日施行的《合同法》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确立了其独立于违约、侵权责任之外的民事责任地位。缔约过失责任是在缔约过程中.致害人对相对方信赖利益造成的损害所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基础,学者们有以下四种观点:侵权行为说、法律行为说、法律直接规定说、诚信原则说,其中诚信原则说是一种较为合理的理论根据。信赖利益损害赔偿应包括财产损害和非财产损害赔偿,以进一步明确损害赔偿的范围.保护交易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合同的缔约过失责任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我国颁布的《合同法》结束了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三法并存的格局,创设了在合同法中缔约过失责任的立法体例。合同的缔约过失责任主要适用合同法第42、43和58条的规定。本文将从合同缔约过失责任的含义和构成要件出发,探讨合同缔约过失责任的类型及其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7.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是在对传统契约理论的不断批判中确立的.本文拟从缔约过失责任的产生与发展着手,对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基础、法律价值以及适用范围作相关理论探讨,并对我国的相关立法进行评价并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8.
缔约过失责任是1861年德国法学家耶林提出的特殊责任制度,我国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立法起步较晚,虽然近十多年来缔约过失责任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但由于理论争议较大,实践中产生了一些歧异。本文试从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适用范围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对我国关于缔约过失责任及法律适用的现状进行反思并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9.
在立法和审判实务中对缔约过失责任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从缔约过失责任的含义、缔约过失责任与合同责任的区别、具体的缔约过失行为及责任的范围进行探讨,从而明确缔约过失责任是独立于侵权责任和合同责任之外的、因缔约过程中违反必要的注意义务所承担的一种补偿性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0.
论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缔约过失责任是1861年德国法学家耶林提出的特殊责任制度,我国早期民事立法及新合同法对此也作了一定的规定。但由于理论争议较大,缔约过失责任的实践产生了一些歧异。依据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基础和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范围应当是有一定要求的,包括一定的时间上和一定事项上的要求。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避免缔约过失责任在适用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
关于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经历了一个从无过错责任到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相结合的过程。分析无过错责任的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适用的法理依据,我们可以发现《道路交通安全法》确立的归责原则的正当性、科学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无效的规定过于严格,致使众多的劳动合同变成无效劳动合同。本文认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是内容无效的劳动合同。采用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如果损害国家利益,自应属无效。但如果仅损害一方当事人的利益,则应属于可撤销的合同。劳动合同没有采用书面形式的,不能仅以此认定为合同无效。对无效的劳动合同应分别适用不当得利制度和缔约过失制度予以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监护人责任制度目的在于保护被监护人,而民法典草案重新确立的监护人制度,采用无过错归责原则。过于保护受害人,难以实现其制度目的。监护人责任的本质是监护人对自己疏于监护的过错行为的责任,应采过错推定的归责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现代民法保护未成年人等弱的法律思潮。  相似文献   

14.
过错责任原则的实质是主观归责,无过错责任则是一种客观责任或危险责任,英美法称之为严格责任.在商标侵权领域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有助于推进社会公平、提升效率.在我国今后的商标侵权立法中,应该坚持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的立法理念及方向.  相似文献   

15.
当代侵权行为理论及立法实践溯源于罗马法。罗马法上,侵权行为作为债的发生原因得到普遍认同,同时罗马法中私犯归责原则的适用奠定了当代侵权法的理论基础。从结果责任到过错责任再到严格责任、公平责任,罗马法均存在广阔的适用领域与空间。罗马法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直接影响到当代侵权行为法的性质和地位,引导着当代各国侵权责任立法模式的建构及归责原则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处理无效合同应当遵循恢复原状的原则。实现恢复原状就必然要求当事人应承担返还财产和过错赔偿的民事责任。然而返还财产和过错赔偿的适用非常复杂,因此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处理无效合同。  相似文献   

17.
信赖利益赔偿是基于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而设立的一项制度。我国《民法通则》对此没有明文规定 ,仅在《合同法》中规定了诚信原则和缔约过失责任。本文对信赖利益赔偿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作一探讨 ,以期加深对此项制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归责原则是在国内民法法其中构建专家民事责任制度的基础和核心。文章从专家民事责任性质多样化角度分析,认为国内民法法其中对其归责原则宜采一元化的过错责任原则,而危险责任(无过失责任).公平责任与严格责任均不适宜。  相似文献   

19.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在很多方面存有差异,不过在瑕疵履行时又会发生竞合.当下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义务基础被统一起来,差别日趋减弱.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差别理论在立法上应给以弱化.我国合同法关于责任竞合的理论并不能给当事人以充分的救济,违约责任下应给予因一方违约而致另一方财产损失、人身伤害乃至精神损害的当事人救济.对于合同法第113条的规定应予检讨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缔约过失责任是为了维护缔约过程中的信赖利益而创设的独立的民事责任制度,其民法理论根源在于诚实信用与公平原则。不作为侵权责任与作为侵权责任相对应,关注的是作为义务被违反时的权利救济问题,其民法理论根源在于诚实信用与公序良俗原则。探求两种制度存在的更深层次的法理根源,则是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追问。然而,两种责任的目的与价值并不相同。因此,合理厘定二者的界限,避免不必要的竞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