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当代中国面临三大文化矛盾: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与非社会主义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此外,矛盾还存在于国内各亚文化、次亚文化之间。矛盾发展至一定程度必然导致文化冲突,从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文化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实现文化和谐的首要前提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目标的重新认识与创造性构建;以目标引领增进文化认同,通过更广泛、更深层的文化认同来实现文化和谐,这是较为可行的“路径依赖”。选择这一路径实现文化和谐,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需要在四个方面不断做出努力,以确保文化和谐目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文化是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的统一体。文化全球化是一体化趋势和多样化倾向的矛盾运动过程。意识形态文化是文化的核心,是产生文化差异性的重要根源,也是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全球化最为彰显的原因。全球化的发展方向取决于多种力量构成的合力,中国应当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文化的优势,为全球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做出贡献。为此,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文化建设,正确处理好各种矛盾关系,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当代大众文化的兴起,尤其中国当代电视文化的普及与发展,与倡导人文精神建设并不是矛盾对立的。中国当代电视文化具有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借用西方的“大众文化”概念与批判理论否定其建构人文精神的文化功能的观点是偏激的,它忽略了中国电视文化的制度体制、文化传统背景和接受群体的具体需求。电视文化学作为人文学科,只有在批判地继承、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当代文化中的精华,结合民众的当代文化需求,以人文精神的培育为内核,才能够立足于高品位的文化起点上,建设出有中华民族风格和话语体系特色的电视文化学。  相似文献   

4.
社会学中将由于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不协调而造成的文化本身应有的社会功能与文化发展的现实间的差距称为社会矛盾。精英文化不足;大众文化媚俗倾向;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泛滥;文化经费投入不足;人的文化素质的低水准;这些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矛盾都是我们在先进文化建设中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道德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着眼于道德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矛盾的解决。这一矛盾在传统的儒家道德文化建设理论中,以及在新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都没有得到切实的解决;当前有关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文化建设问题的种种争论,也无不与之相关。以法治为依靠,建构最低和最高的道德标准,是最大程度地化解道德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一种可能方式  相似文献   

6.
李季 《教育导刊》2002,(10):8-9,31
网络文化的影响给青少年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它与青少年德育之间存在着多种矛盾。面对和解决这些矛盾,开展网络教育,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建设网络道德文化,培养青少年道德自我完善能力,是“E代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董刚在《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10期撰文指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是国家高职示范院校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体系建设。应与企业文化、区域文化、社会文化三个层面实现动态的融合与互补,在一定的结构框架内实现系统的、深层次的文化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经了近百年的艰辛历程,但是仍然没有真正实现。中国法律文化要实现真正的现代化,必须处理好传统和现代的矛盾,在进行现代化法律规范、法律体系建设的同时,不能忽略培育现代化的民族法律心理、法律意识,法律文化的现代化也是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渗透或拓展到政治和文化领域。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转型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形态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型变迁,特别是长期以来主导文艺领域的艺术观念、审美理想、欣赏倩起等发生大规模移位,从而把人们带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景观之中,展现出中国审美文化的多重悼论的困惑。本文通过对三种文化产品矛盾冲突消长的内在根源的分析、探讨,指出,如果我们用动态的目光来审视当代文化迷失现象,就一定可以从黎明前的夜幕中看到新的审美文化生成的曙光。  相似文献   

11.
通过阐述当代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三对主要矛盾,即全球化与民族文化自主性之间的矛盾、社会阶层“金字塔”结构与建设和谐社会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形态突变与封建思想持久性之间的矛盾,立足现实国情,提出关于推进我国社会意识形态良性发展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系统分析并解决学校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才能使学校文化建设适应学校发展需要并为学校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和而不同”是我国古代先哲在对世界各种复杂事物的建构认识的基础上所建立的一种哲学理论,反映出一种矛盾和谐观与病态和谐观,其辨证和谐原理在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在现实的文化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表现,对我们认识当下的一些文化现象和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两汉荒政不但缓和了社会矛盾,恢复和发展了生产,稳定了封建统治;而且对整个汉代的社会文化乃至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则是丰富和完备了汉代的礼乐文化,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的道德化、规范化;促进了汉代思想文化的发达,使天人感应和阴阳灾异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实用性;而在科技文化方面,荒政既有利于汉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又影响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由此,对汉代荒政的评价,不能简单地视为迷信、欺骗。  相似文献   

15.
翟凯威 《天中学刊》2005,20(3):119-120
西方现代和后现代艺术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的文化矛盾。中国美术在20世纪的百年历程中,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反人性的非理性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导致了传统文化精神逐渐减弱,所以中国美术保持和发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人的哲学。充分认识其现代价值,有益于我们认识事物、处理矛盾、协调关系和解决问题,更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高伟 《学科教育》2014,(4):3-11
当下中国教育改革必须考虑文明的整体性问题并回到文化建设的轨道上来。中国教育改革需要保持清醒的中国现代性问题意识,这一问题意识表现为文化认同危机、全球性与在地性矛盾、人格系统与价值系统的变异三个层面。中国教育的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有教养的人、重建文化认同和回归有文化的政治。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文化改革的前景是复兴文化传统、回归教育自主与创造新的共同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化强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建设文化强国不仅要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历史长河中汲取实践经验,也要俯视新时代剖面、回应时代之问。列宁立足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在列宁文化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取得巨大成就。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审视文化现象,结合新时代特点与矛盾,探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逻辑。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本质属性和鲜明底色,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理论必然,更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回应。  相似文献   

19.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当前我国社会存在不和谐因素较多的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非公有企业管理者与普通员工在企业管理上的矛盾,以及党政机关公务员与普通公民在社会管理上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需要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及领导干部牢固确立和认真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在执政活动中加强制度建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积极构建人民调解机制,大力宣传和谐理念,建设和谐文化,力求实现人民内部相互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批判继承中国古代优秀传统道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罗国杰一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心理有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