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经济一体化背景的驱动下,工程硕士教育也逐步趋向国际化.20世纪80年代末,为协调不同国家或地区在工程教育领域的文凭互认、认证标准,以及工程师资格互认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由少数发达国家兴起,逐步构建了有关工程教育领域的国际互认体系,目前该互认体系主要包括6个协议,涉及两个层面,其中,"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等主要解决部分国家(或地区)在工程教育文凭互认方面存在的问题;"工程师流动论坛协议"、"工程技术人员流动论坛协议"、"亚太工程师计划"等主要协调部分国家(或地区)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执业资格方面的互认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从职业活动特点、公众责任和学制三个方面将工程人才分为工程师、工程技术专家和工程技术员三类,并界定了工程人才的三个成长阶段。其次,从工程人才类型、人才发展路径、国际协议类型以及所涉及质量标准等方面,对国际工程联盟(IEA)的六大国际互认协议进行了概念特征阐述。再次,针对"六大国际互认协议"的知识体系、毕业生特征和职业能力标准等内容进行了翔实对比分析,总结了三类工程人才国际质量标准的共同点和核心差异。最后,结合我国工程人才分类培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性建议:应根据多元化工程人才需求,分类分层次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正确把握工程科学家与其他类型工程师的培养比重,将普通本科工程教育向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引流;完善高职高专到本科工程教育的有机衔接,拓宽工程技术专家以及应用型工程师的培养通道;构建中国特色的分类分层次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积极加入多类型工程人才的国际互认协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国际间医学博士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如何规范博士生培养过程,促进国际间学位对等和学位互认是当前我国医学博士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学科专业目录是我国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医学领域授予研究型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进行比较,发现两国医学领域授予研究型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划分标准不同,学科专业名称也不同,但是大部分学科专业内涵基本相同,两国之间的学科专业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借鉴美国学科专业设置经验,本文提出优化我国医学学科专业,建立弹性的学科专业结构。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程学位与工程师资格通行世界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工程学位教育国际互认的途径分析近年来国际上的有关论述和实践,工程学士学位教育国际相互承认的条件和要求归纳如下。工程学位授予点的质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校内有行之有效的教育质量保证机制。校外有公正严格的院校鉴定和专业鉴定制度。以上各方面工作的水准与国际公认的水准相当,工作方法和程序接近国际惯例,而且为国际同行所了解。两国或多国共同签署协议,相互承认工程专业点及其授予的学士学位资格。1.关于工程学士学位教育水准①国际上许多著名高等学校的工程教育都具有下列特征。(l)以培养未来工程师为明确的专业培养目…  相似文献   

5.
有必要建立国际公认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和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准;也有必要建立国际通行的工程师注册体系,以确保工程师的质量,方便工程毕业生的国际流动。这两个体系是国际学位相互承认和工程师资格相互承认的重要基础。中国制订具有国际可比性的工程教育标准,须如改革力度,内容—包括专业调整,教育计划修订,国际合作办学和终身教育等。  相似文献   

6.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河海大学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三大基本理念,构建满足认证标准要求的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一、工程教育认证的意义2013年6月,我国加入了《华盛顿协议》,标志着我国已步入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认证的大门。《华盛顿协议》是多国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通过对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多边认可,实现对工程教育学历的互认。它拥有一套国际工程教育与工业界公认的规范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体系,对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保障工程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工程类学生今后走向世界提供了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8.
培养有竞争力的工程师:德国工程教育改革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工程教育领域内 ,德国工程教育独树一帜 ,享有盛誉 ,堪称欧陆模式之典范。然而 ,面对当今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和新要求 ,德国工程教育也在进行积极调整与变革 ,以培养在国际舞台上有竞争力的工程师。本文试就德国工程教育体系特征和改变动向作些分析 ,供参考。  一、工程教育体系特征与英、美等国相比较而言 ,德国工程教育的特征主要有三 :(1 )以培养成品工程师为目标。尽管德国工程教育是多渠道、多层级的 ,但不论哪条渠道、哪个层级的工程教育都是完整的成才教育 ,以培养成品工程师为归宿 ,均授“工程师”的文凭或学位。工科学生一经…  相似文献   

9.
走华盛顿协议之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关于国际工程专业互认的华盛顿协议的组织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从德国的例子可以了解申请加入该协议的国家在工程教育和工程专业认证方面作了哪些改革和建设.从香港的例子又可以看到已经签约的工程组织在学历、学位和工程专业资格等的国际互认方面所取得的长足进步.申请加入华盛顿协议的过程,表面上是一个国家工程专业认证的建设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国家的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和为工程人才流动开辟道路以及国家的经济全球化扫清障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工程教育认证是实现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工程水文学》课程对工程教育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出发,分析了《工程水文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综合评定课程成绩等方面提出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华盛顿协议》各签约成员的专业认证标准制定、专业领域划分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工程师制度衔接等角度,分析各签约成员开展专业认证的情况。希望通过理解和借鉴《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的做法、经验以及教训,为我国建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深化工程师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的内涵与培养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工程意识是现代工程师最重要素质之一,也是当今高等工程教育的薄弱环节之一。本文在探讨工程意识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等教育中不利于工程意识培养的因素,结合我院情况从4个方面论述了培养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卓越工程师培养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关系我国创新能力的提升。卓越工程师的思维特征在其创造性的工程实践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介绍了思维的基本方式以及科学思维、技术思维和工程思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深入剖析了卓越工程师工程思维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创造性思维是卓越工程师的核心特征。最后,简单探讨了卓越工程师工程思维培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未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积极实施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努力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Recognising the broader role and impact of engineering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makes it necessary to rethink engineering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its purpose of service to humanity and to the common good. From this perspective, future engineers need a mor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that is not only bound to the technical area but also incorporates critical reflection and ethical education. With the objective of facilitating the process of rethink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present study analyses the official mission of Portugues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ffering engineering courses to identify current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nceptions and the importance attached in them to the service to humanity view.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dominant conception is centred on the economic view of engineering and of the engineer. These results reinforce the need to build a new perspective that strengthens the role of engineering as a service to humanity, social justice and the common good.  相似文献   

16.
用历史解读CDIO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直是工程教育争论的焦点,不同国家处理这一争论的方式有所不同。在美国,教育界在实践与理论之间如同钟摆不断寻找平衡;而欧洲,双元制的工程教育体系分别侧重于工程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两个侧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工程需以科学为基础的观念影响更深、更广,尤其是60年代后,工程教育甚至忽视了实践、经验等特性,使得"工程"与"科学"、"工程师"与"科学家"界限模糊,工程师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受到质疑。自70年代始,"回到实践"的呼声强烈。本文认为,CDIO是对当前工程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一种解决方式。CDIO只是应对目前工程教育困境的诸多解决方案中的一种。就CDIO本身而言,对于不同国家、不同层次、不同具体情况的学校可能会有积极的启发意义,但并不意味着它是唯一可借鉴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师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工程教育对工程师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从工程师的形成来看高等工程教育,认为工程师的成长过程是学习与实践互相搭配的一个过程,并总结现实中的工程师培养的四种途径;进而论述了培养合格工程师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将工程师资格培训与本科工程教育相结合,在应用型本科材料类相关专业学生中进行铸造工程师培训,实践证明,该方式是提高本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满足企业实际需要的成功尝试,同时为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combines findings from three sources: a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environmentally educated engineer,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ffective engineer and an early-level undergraduate course for civil engineers which aims at laying down an educational found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environmentally effective engineers. The main findings are that there is a need for a more general education for some engineers, that an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deal with complex systems is a key element for environmental effectiveness, that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engineering effectiveness and the degree of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engineers can be learnt, but are not normally taught in engineering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面向石油行业需求,积极探索地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确定了地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了企业培训课程体系。与克拉玛依政府及其驻地企业联合成立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工程师学院作为卓越工程师实践教育基地,学校从师资引进、培养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提升师资队伍的工程经验,建设了一支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师资队伍。构建了完备的地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体系,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