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书痴·书情     
上中学时,听语文老师讲酷爱读书的人常说:"饿了不找饭馆,而是找书馆"的故事,颇感幽默.因为那时我爱看书,大都是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的,主要是各类小说.开始是课间和课外看,后来发展到课堂上也看.老师告到家长,父亲责骂,母亲则风趣地说:"要是考大学论看书多少,你一定能考上大学".  相似文献   

2.
<正>(上接第10期第38页)说到蔡锷与筱凤仙的关系,董坤维先生特意给笔者讲了蔡淑莲给他们兄妹讲过的一段往事:"一次,我父亲蔡锷带我母亲潘蕙英去京城戏楼看戏,父亲指着一个观众席上衣着朴素,面容佼好的女子给我母亲看说:‘你看那个女子就是筱凤仙。’母亲仔细打量了那个女子,只见她衣着佩饰都很朴素,人也安安静静的,毫无奢华张扬之感,我母亲就觉得筱凤仙这个人还是不错的。"蔡锷后来能"顺利"离开北京几经辗转来到云南与唐继尧共襄护国盛举,前期是得到了筱凤仙的帮  相似文献   

3.
1949年,我五岁. 进入4月以来,我已经很长时间未见到父亲靳以了. 自1946年来到上海,我一直跟着母亲住在蒲石路(今长乐路)的外婆家.虽然父亲在那年夏天也随复旦大学的大队人马回到了上海,虽然我们在江湾学校教师宿舍庐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家,但我一直没有住过去.而父亲是每星期都来蒲石路的.我还记得父亲一来,我们在外婆家的那间不满七平方米的小屋只能在床上加一块木板,父亲母亲和我就挤睡在木板上,我睡中间,母亲睡里边.父亲轻轻一动弹,木板就会发出轻微的咯吱声,这时分我感到幸福极了!因为包围在两个亲人之间,尤其是父亲.我枕着父亲宽大的手臂,安然入睡.因为,自我在重庆的嘉陵江边出生,我就一直没有离开过父亲.无论朝起暮落,我都能听见父亲爽朗的声音.尤其是他每每下课回家,都要抱着我踱到江边,去看江水,去看船只,去闻那江边潮湿的风,去听船夫们长长的拉纤声……  相似文献   

4.
少时难忘     
凡没落的封建大家庭有一个通病--老家儿死后,子孙都要变着法儿地闹着分财产.我家虽已是山穷水尽了,但也不能免此一难.发难的是我的六叔祖,他的为人实在不敢恭维,我曾祖活着的时候常骂他"没来由".他找上门来,兴师问罪,对我祖父说:"父亲死后,母亲(续弦的)把家中值钱的东西都变卖了,钱都归了你们大房,这不行."我祖父气坏了,向他连解释、带保证,说:"母亲什么东西也没给我们留下,我也从来不问她财产的事,更不用说私下给我们钱了."我六叔祖还不依不饶,指着祖父屋里墙上挂的一张画说:"这张画不就是值钱的古玩字画吗?"这可真应了我曾祖的那句话:"没来由".这张画挂在那儿不止一两年了,又不是现在才分来的.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儿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摸着儿的头,疼爱地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  相似文献   

6.
我与父亲的12天我平生与父亲相处,只有短短的12天时间。1931年,母亲在上海生我时,父亲已经到苏区去了。所以,我一出生,父亲并不在我身边。我两岁的时候,母亲看我能离身了,就也要去与父亲一起参加革命,于是她把我托给了陶行知在英租界办的孤儿院——上海劳工幼儿院。后来,国民党  相似文献   

7.
有竹与无竹     
郑板桥《题画竹》中有句话,应该引起新闻习作者的注意。他说:“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无论胸中有竹或无竹,他们都绘出了形神兼备的竹画。有竹与无竹,从字面看,讲的是作者动笔前思想酝酿成熟与否。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胸无成竹者,即创作前毫无酝酿的人,为什么也能画出上好作品来?  相似文献   

8.
自从朱自清写了《背影》,便定格了我们看父亲的眼神。儿子似乎都不太愿意正视父亲,不怎么看父亲的眼睛,要到父亲转过身去,才凝视父亲的背影,一直看到父亲的背影在视野里渐渐消失。朱文写出了父子之间的微妙,使得“背影”成为了父辈的象征。可是,光看背影,我们怎能认清父亲?罗中立给我们补了一课,他画了一幅父亲的头像让你瞻仰,据说是按照画领袖的规格来画的。为什么要用画领袖的尺寸来画一个淘粪的农民?这里面,有着高深莫测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底蕴。  相似文献   

9.
<正>我是在战乱的年代里1931年出生的。出生后妈妈带我非常不容易,因为我父亲就没有管过我和母亲的生活,可以说他是很不负责任、不称职的父亲。为此,母亲带着不满周岁的孩子到处折腾。抱我到过母亲的同学家住过,后来又到叔伯叔叔、婶婶家呆过。母亲是很要强的人,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不久母亲遇到一位学过助产工作的郭姨,她的丈夫死了,不愿意在封建的大家庭里坐守。母亲也是在盛京医院学过助产工作,就这样两个人合开了一个小诊所,自己心情好多了。孩子仅一周岁怎么办呢?没办法只能把  相似文献   

10.
花钱买心情     
父亲是我知道的花钱买心情的第一人。那是半个世纪以前,一天他从街上回来,掏出一个玻璃杯,笑嘻嘻地让母亲看。母亲说哎呀家里这种杯子多的是,还买,浪费。父亲说,我三角钱就买了个高兴,浪费什么,太值了。那个年代人的意识也是旧式的,大家都理解不到“三角钱买了个快乐”的绝妙真谛。  相似文献   

11.
朱玲 《北京档案》2006,(12):28-29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工作,是社会保障工作得以全面有序、科学高效开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不断完善,也对社保档案工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社保档案必须随工作进展的变化而及时更迭,其广泛的形成领域、动态的管理形式、分散的保存场所等特殊性和管理措施的不配套,使基层(区县、社区)社保档案管理难的问题日趋凸现,应引起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Public access to the presidential records covered under the Presidential Records Act of 1978 (PRA) has been restricted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George W. Bush's Executive Order 13,233.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original intent and scope of the PRA, how Ronald Reagan's Executive Order 12,667 began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PRA with regards to claims of executive privilege, and how Bush's Executive Order 13,233, if left unchallenged, will create further significant alterations to the PRA.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controversies surrounding the signing of Executive Order 13,233, investigates the key issues raised by critics, and analyzes the long-term implications to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and the accessibility of public records covered by the PRA.  相似文献   

13.
14.
15.
细读郑仁先生的文章<档案业务指导的"弱化"与"滥化">(档案管理,2006.3),感觉其对搞好新时期档案业务指导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大唐类要》是《北堂书钞》的另外一个版本,经清初学者朱彝尊的介绍,世人才知道《北堂书钞》 还有这样一个版本,但谁也没见过,人们大都以为此本已经失传了。今发现国家图书馆藏有《大唐类要》的 四种抄本,一为清顾湘艺海楼藏本,共线装20册,160卷;另一种也为艺海楼藏本,共12册,有清莫友芝、丁 日昌跋语,卷数未著录;第三个为明代抄本,仅存4卷(139、158-160),清劳权校并跋;第四个为清姚觐元咫 进斋藏本,共13册,存115卷。据朱彝尊介绍,《大唐类要》"大略出于原书",有很高的版本价值,期盼能早日 影印出版,以便学术利用。  相似文献   

18.
For decades, feminists have intervened in a sexually violent culture. Many public health professionals, educators, and activists who design these interventions have called for complex conceptualizations of communication, yet communication studies scholars have not written extensively on consent. Moreover, researchers outside the field rarely rely on insights from the discipline. Accordingly, I offer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sent activism and research, and I highlight disciplinary assumptions that could enhance existing knowledge. I argue that many feminist academic/activist interventions use false ideas about communication, what I call communication myths: discourse merely reflects reality, and local discourse is disconnected from larger social Discourse. I show how these communication myths resonate with rape-supportive arguments. By suggesting communication should be unambiguous during consent, anti-violence educators/activists lower the standard for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disconnect it from historical-cultural context, and miss opportunities to politicize consent. I argue feminists can challenge communication myths to build on existing interventions while more fully dismantling rape culture.  相似文献   

19.
采用SNMP协议,并基于ISCSI协议无盘网络的特性,设计开发了无客户端程序的电子阅览室管理系统。由于完全基于WEB架构,客户端和管理端均无需安装程序,从而提高了电子阅览室管理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相似文献   

20.
10多年前,湖北有间"天下名人馆"来函,要求征集我的作品入馆"珍藏",我十分羞愧,不敢复信,也确实没有著作可供入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