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时难忘     
凡没落的封建大家庭有一个通病——老家儿死后,子孙都要变着法儿地闹着分财产。我家虽已是山穷水尽了,但也不能免此一难。发难的是我的六叔祖,他的为人实在不敢恭维,我曾祖活着的时候常骂他“没来由”。他找上门来,兴师问罪,对我祖父说:“父亲死后,母亲(续弦的)把家中值钱的东西都变卖了,钱都归了你们大房,这不行。”  相似文献   

2.
祖父临回台湾的头一天晚上,我和妻子才匆匆赶到家里。这时,他的提包里,要携带的东西已经装好了:两瓶西风酒,一条窄板金丝猴香烟,一包秦腔磁带。他满足地说:‘这就够了,再啥也不要带了。’妻似乎有点遗憾地赶忙掏出她将要送给祖父的礼物,顿时,一股浓郁的药香扑鼻而来,我解释说:‘这就是广告上经常说的‘五○五’神功元气袋’。全家人挤在一起,摸着、嗅着、看着。祖父拿在手中,看着袋子上的老寿星,摇摇头。母亲开  相似文献   

3.
儿子十岁那年的"六.一"儿童节,我送给他一份特殊的礼物--我小学阶段留下的二份珍贵档案(一首诗、一张成绩单).在这之前,我曾问过他:"六.一"最想得到什么?他毫不犹豫地说:"我想得到礼物;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过得开心".听了这些话,看着眼前泛黄的档案,还真叫我有点怅然.  相似文献   

4.
出版的,都想出畅销书,但畅销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曾经读过一则报道,某出版社长谈自己的出版定位,声称他的社要专门做"畅销书".这使我想起一幅漫画,画中主人公请人推荐股票,他手指向上,说:"你只需告诉我那些往上走的股票就行了."  相似文献   

5.
十年前,我刚刚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的时候,曾求教一位新闻老前辈:怎样才能当好一个新闻记者?他回答得非常简单:"建议你多看点韬奋的东西,尤其是他关于报刊的一些论述."这之后不久,我又以同样的问题求教于一位大学新闻系的老师.出乎我的意料,他的回答几乎与那位新闻老前辈的回答如出一辙,他说:"如果你认真看看韬奋的东西,特别是他关于报刊的一些著述,会受到启发."这位老师把他的一套《韬奋文集》借给了我,并为我在目录上圈出了重点,还说:"我再找些韬奋的东西给你."开始,我是抱着"随便翻翻"的心理来看《韬奋  相似文献   

6.
谈"竹"色变 我只有5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那是1958年.我是这个家庭的第六个孩子,也是唯一的男孩.父母和五个姐姐对我宠爱有加.父亲早逝,母亲就把所有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小小年纪,逢年过节饭桌上,母亲让我坐正位,家族中的各类祭祖活动,也由我代表家庭出席,我俨然成了父亲的化身. 大约是读小学低年级时,有一天我因身体不适请假回家.进门却发现,屋内地上、桌上,就连床上也满是书籍和字画.我的突然出现,让母亲有些惊慌失色.母亲说,本想等你长大些再同你讲的,你看这幅墨竹,画得多好,这是清代大画家郑板桥的画."郑板桥"、"墨竹"就这样留存于我的脑海里.以后每到大年夜,母亲都会从箱子里取出那些字画让我看,还千叮万嘱不要到外面讲.  相似文献   

7.
百年小说大师张恨水的『编辑』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安吉  杨铁梅 《编辑之友》2010,(11):123-125
提起张恨水,名家如是说--老舍:"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 张友鸾:"我们同时代的一位章回小说大师." 孔庆东:"对于中国现代的通俗小说,张恨水是天字第一号人物";他"为中国传统的通俗小说奏出了绝响". 由是,张恨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通俗小说""章回小说"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多,小说水平高,名气更大,被孔庆东先生称作"百年小说大师".  相似文献   

8.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从伯父召趋辽东"来到铁岭,入银冈书院读书六个月.1962年6月15日,周恩来总理在视察铁岭时几次提起"我12岁时在铁岭银冈书院读过书".当时陪同视察的邓颖超同志对铁岭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新田说:"周总理来铁岭前回想起少年时期在铁岭的情景,激动得一夜没睡好觉.他登的第一座山就是龙首山,他进的第一所学校是银冈书院.他早想来铁岭,这是他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9.
我和他结婚的第二天,他就给我立下了约法三章:"不得随意动他书房里的任何东西,包括一张小纸片."我以为那里有什么重要的"机密文件",待我在他的"严密监督"之下,参观完毕后,竟然哈哈大笑起来.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0月13日,一位名叫高露的姑娘来到门头沟区档案馆,把一本名为《我的回忆——难忘的岁月》的书捐赠给区档案馆.她说:"这是我父亲的回忆录."笔者翻开书,两张照片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姑娘指着一张单人证件照说:"这就是我的父亲鲁鸣,原名谭潾,土生土长的斋堂人."接着又指着一张与毛主席合影的照片说:"这是我父亲1964年与领导人的合影,毛泽东身后的这个人就是我父亲."接着高露讲起了她父亲鲁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画谜     
某记者看了这张画像后立即说:“虽然我不知道这张画像画的是谁,但我能看出来他是个新闻人物。因为……”。某记者一口气说了五点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梦想     
母亲说:"我只想坐次飞机去北京看看."这就是母亲的梦想.说这话的时候,我们家刚迁到城里,有一天我发现自己突然长大了,便问母亲有什么愿望,母亲就这么简单地说着,记忆中的母亲带着很美的微笑,一种简单宁静的美.  相似文献   

13.
某天,北京市规委召开一年一度的征求意见会议,邀请我去参加.会上同桌坐着一位小伙子,我想可能是房地产发展商.会议开始前,他很神秘地轻声对我说:"我问你一个私人的问题,要不方便的话你也可以不回答."我说:"你说吧."他说:"你是不是用纳美尔?"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就问他这是干什么的,他说是护肤的.  相似文献   

14.
<正>2007年3月1日,施甸县由旺镇由旺村第六组村民喻××,为继承祖父的房产权,由其母亲在司法局公证处有关人员的陪同下到我馆查阅公证档案。喻××幼年父亲去世,母亲也已改嫁,他由祖父抚养。喻××的祖父生前曾到公证处立了遗嘱,愿将  相似文献   

15.
据文学评论家说,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写作风格曾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作家".海明威曾是堪萨斯城《星报》记者,他本人认为记者生涯使他在语言运用上得益非浅.他说,《星报》的写作手册上那些规定"是我所知道的最好的写作规则,我从未忘记它们.任何一个有才能的人,只要他遵循这些规则,就能把他想说的,与他真实感觉到的东西如实地表述出来".那些写作规则是什么呢?那就是"用短句子,开头段落须短.语言有力.行文力求流畅通顺.用肯定说法,避免用否定说法."美国新闻写作至今遵循这些规则而且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的祖父王国维在国内外学术界影响非常大,他广泛涉猎文学、美学、哲学、史学、考古学、教育学、文字音韵学、版本目录学、敦煌学、西北边疆地理学等诸多领域,著述宏丰,成就斐然.他死后没有给我们留下财产,却把他的学术贡献留在人间,留给了人类文明的宝库.  相似文献   

17.
想起张乐平,眼前就浮起一张眯着眼睛的笑脸.他见人就笑,开口就笑. 1988年,老同学陈赓第从香港来上海,要拜访"三毛之父"——漫画家张乐平.我带他走进五原路张家寓所,老张一见到我,就笑眯眯地说:"我要感谢你,你救了我一命."我听了,莫名其妙,却是又惊又喜,我何时曾救过张乐平的"命"?老张就讲了在"五七干校"时的一段往事. 1969年秋冬,我们一大批编辑记者"臭老九",在毛泽东"五七"指示的"指引"下,被送往奉贤海边的"干校"劳动改造.《解放日报》的人员编列为十七连,我和张乐平都"荣列"为十七连"战士".我是已经"靠边站"的文艺部副主任,"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黑干将",还有"历史问题"有待再查清,必须进"干校"边劳动边检查.  相似文献   

18.
3月1日晨,打开电脑,得知在前一天即2月28日下午3时,温总理来到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网友对话交流,他在开场白中讲"和网友们进行在线交流,是作为总理的第一次.第一次的事情难免有点紧张,但是我的母亲常告诫我,无论对什么人,要诚实、要用心讲话."他说: "我是带着心来的,带着诚意来的,我并不以为每个问题都回答得好,但是我讲的话是诚实的,我希望我许诺的事情能够真正做到".  相似文献   

19.
大胡子和我     
结婚以前大胡子问过我一句很奇怪的话:"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 我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 "说来说去,你总想嫁有钱的." "也有例外的时候."我叹了口气. "如果跟我呢?"他很自然的问. "那只要吃得饱的钱也算了." 他思索了一下,又问:"你吃得多吗?" 我十分小心的回答:"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相似文献   

20.
心中的影象     
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遇到佛印正在打坐.苏东坡便在佛印的对面静静地坐了下来,也学佛印打坐.过了约一柱香的时间,两人同时张开眼睛,结束打坐.由于刚打完坐,苏东坡觉得浑身舒畅,满心欢喜.他问佛印说:"你看我现在像什么?"佛印回答苏东坡:"我看阁下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佛印说自己像尊佛,心中大乐.佛印也问苏东坡说:"那阁下看我像什么呢?"苏东坡心想:"平常老是被你占便宜,今儿个可让我逮到机会了.也换我来占占你的便宜."于是他回答佛印说:"我看你像一陀大便."佛印脸上微微一笑,便又继续打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