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华  徐佶 《体育文化导刊》2013,(5):38-40,64
休闲体育概念是从国外引入的"舶来品",社会体育概念是由群众体育转化而来;休闲体育与社会体育概念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必将走向融合。对策:深入开展休闲体育研究;重视发展休闲体育教育;加快发展休闲体育产业。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社会背景,简要梳理我国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之初的经验,研究认为随着国家关于新型农村建设战略方针的提出,农村社区工作建设的工作重点在于生活共同体建设,农村体育的发展措施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基于此,探讨当前发展农村群众体育的制约因素,提出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为契机发展农村群众体育的具体举措。只有紧紧抓住此契机,从基础设施和参与主体两方面快速有效的发展农村群众体育。  相似文献   

3.
袁明煜 《体育学刊》2013,20(1):33-37
我国对休闲体育与社会体育(群众体育、大众体育)区分不清,在学术界是各唱各调,在高校体育专业上是各自办学,这不利于休闲体育的发展.发达国家在休闲体育发展上重视休闲和休闲体育的研究、重视休闲教育和休闲体育的开展、重视发展休闲体育产业、重视培育发展休闲体育的中坚力量等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提出休闲体育在我国的出路:一是休闲体育和社会体育并存发展,二是在融合过程中休闲体育取代社会体育.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群众体育发展与体育强国战略的关系进行研究。主要结论:群众体育的发展对体育强国相关指标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表现为群众体育的深入开展提高国民体育的参与程度,提升体育人口的整体数量和质量等;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群众体育的开展提升体育普及程度,促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群众体育的开展使人们体育欣赏意识与能力得到提高等。  相似文献   

5.
社区体育是全民健身群众体育活动的最基础部分,社区体育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群众体育的开展、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因此开展好群众体育运动必须从社区体育开始抓起。城市居民"社区化"已成为中国城市社会结构变化的突出特征。社区是社区体育的载体,是社区人强身健体的主要阵地。我国中小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问题有经常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人群年龄呈"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即老年人和儿童人数较多,中年人、青年人人数较少。由于参加社区体育人群的局限性,社区体育的内容、社区体育的经费投入及设施也同样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6.
学校体育是指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身体教育,提高身体素质,掌握基本运动技能、技巧,从而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最终树立终身体育观。社区体育是指在一定的社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的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都属于社会体育范畴,社区体育是群众体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一部分,可以看作是群众体育的前奏曲,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运动技能技巧的学习,初步掌握基本的身体锻炼方法,了解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为今后能更好地开展群众体育打好坚实的基础。从两者的概念和功能上来看,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正确处理好两者问的关系,能更好地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共同推进社会体育水平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皮学菊 《浙江体育科学》2007,29(3):86-89,117
通过对嘉兴市社区居民的休闲体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了解嘉兴市居民进行休闲体育对活动场所的选择;参与的休闲体育活动项目;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动机;社区对休闲体育的组织管理以及从结构性因素、家务性因素、社会交流因素、内在心理因素四个方面对制约嘉兴市居民休闲体育因素进行分析,为嘉兴市更好地开展社区休闲体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郴州市创建体育之城的大环境下,对郴州市社区体育法制建设进行研究,社区体育法制建设滞后表现为:全民健身计划未落到实处、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受限、全民健身活动保障薄弱、全民健身权利缺失。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措施:完善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完善社区体育行政执法与监督制度,完善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与发展机制,完善社区体育经济保障政策等基本思路,确保人民群众体育权利,为郴州市创建体育之城提供坚实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9.
农村体育文化建设是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社区改造,生活环境加以改善;现代科技发展促使机械化生产,给予农民休闲健身提供时间的保证;生活水平提高及健康知识资讯普及使得农民对身体健康重视程度日益增加等给农村体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面临:资金保障与市场开发不利;农民健康与体育意识淡薄;农村活动组织能力与社区健身硬件设施缺乏;缺少专业体育人才及社区健身氛围差等威胁。  相似文献   

10.
休闲是人类的共性。休闲不仅是健康人生活的需要,也是残疾人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美国是世界上适应休闲体育开展最完善的国家,而我国的适应休闲体育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为此,本文对美国适应休闲体育发展的政策支持、设施改进等方面进行研究,希望能为我国适应休闲休育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并概括出美国适应休闲体育发展对我国的如下启示:法律上的支持与保障;完善休闲体育设施的建设;开展休闲体育产业中为特殊人群服务的专业培训;建立社区指导培训残疾人休闲体育的组织;营造适应休闲体育的良好环境与氛围。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分析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对休闲体育社群的概念界定、形成机理与治理路径等进行研究。在对社群与体育社群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城市休闲体育社群进行概念界定,研究城市休闲体育社群的分类与关联性;基于个体内在需求、体育活动的群聚天性、环境外力等因素,解析城市休闲体育社群在多元因素协同作用下的形成机理;认为城市休闲体育社群可从社群自治、企业协治、政府管治方面,建立起协同治理的路径体系,以助推休闲城市建设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载体,对于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贫困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等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内生式发展理论的视角,分析了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存在的问题:资金结构缺乏合理性,外部“推力”大于内部“自发力”;居民尚未形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的主体力量;文化元素挖掘不足,小镇缺乏可持续性发展动力;各利益主体之间相互牵制,缺乏合理引导与制约。通过对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内生式发展模式的构建,提出发挥政府引导功能,给予相应的政策保证;明确运营管理企业发展方向,落实发展职责;明确小镇居民的主体地位,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健全利益保障机制,实现利益共享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体育运动全民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余暇时间的增多和“全民健身运动“计划的推行与宣传,城市社区的全民性健身运动已成气候,具有了相当的规模,也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本文从体育运动内、外关系的分析中提出,体育运动外部氛围与内部机制的有效结合,是处理运动竞技水平提高和大众余暇运动繁荣的焦点.体育运动的内、外界定是动态的,如果体育运动成为全体公民的事,那么体育外的也就变成体育内的了.体育运动全民性观念的确立,是体育运动健康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陈肖  李恩荆 《湖北体育科技》2016,(12):1044-1047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青少年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5个方面阐述家庭体育的重要性。研究发现家庭体育对青少年学生运动行为的影响主要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分析,内在因素表现在家庭父母、家庭情况、家庭环境;外在因素表现在学校体育的制约和社区体育的制约。为此提出青少年学生家庭体育运动行为的策略研究建议应加大对家庭体育的宣传,转变体育观念,提高父母对青少年学生体育活动参与重要性的认识;从城乡两地出发,加大青少年公共服务组织建设;融合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构建青少年学生体育参与家庭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从“生活化健身”理念的角度对我国高校休闲体育专业的建设进行了分析,认为:“生活化健身”理念下的社会迫切需要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33所高校设置休闲体育专业,但现有的休闲体育专业建设还不尽人意。由此,提出了:适应社会对休闲体育人才需求,整合学校教学资源;构建“多元化”的休闲体育专业师资队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共同培养休闲体育人才;组建仿真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成都区域城乡一体化社区(镇)为例,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出发,对成都区域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休闲体育发展的非均衡性研究,探讨协调发展的制度、措施,寻求成都区域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与休闲体育的结合点,针对此类问题进行论证分析,提出以成都区域城乡一体化社区(镇)为例今后休闲体育的发展相应的建议,构建以成都区域城乡一体化独特的休闲体育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德尔菲、SWOT-AHP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进行定性分析。基于SWOT矩阵组合,构建SWOT-AHP定量模型,通过对SWOT组中各因素之间的定量评价,研究认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应以SO发展战略为基础,结合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机遇和优势,兼顾ST抗争型的战略发展,规避发展的风险和威胁。建议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作为体育产业的新载体,利用国家政策红利倾向,推进体育供给侧改革,为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提供理论指导和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法、分析法,对新兴的绿道体育与社区体育在产生时代背景、功能以及组织管理体制三个层面进行辨析,旨在丰富绿道体育理论。分析表明:(1)社区体育兴起以经济体制改革与社区管理体系建立为背景;绿道体育产生则是顺应低碳经济的时代理念以及政府体育公共服务职能转型需求。(2)社区体育具有休闲娱乐强身、凝聚社区人心、传播社区文化与组织服务功能;绿道体育则有休闲、宣扬低碳、传播地域文化以及经济功能。(3)社区体育具有完善的市、区、街道、居委会四个层次组织管理体系;绿道体育组织管理还处于制度缺失状态。尝试将珠三角绿道体育组织分类为政府体育组织、企业体育组织与非营利体育组织,建议依据各类组织的构成、职能、作用,进行分类管理,并深化理论研究,以指导绿道体育实践。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83,自引:2,他引:81  
胡庆山  王健 《体育科学》2006,26(10):21-26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发展现时期的农村体育,以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新农村体育”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必要性、制约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发展新农村体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义,是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体育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塑造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必要途径;制约“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经济社会因素、机构变迁和投入力度因素、导向机制因素、主体力量因素、农民文化素质因素、农村贫困文化因素等。针对上述制因,提出要大力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立农村体育发展的长效机制,多方培育农村体育的主体力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体育发展战略重点的研究目前主要是以小城镇和村落为主,两种不同的路径选择存在着各自的问题和相互间的冲突.文章从广大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农村体育发展战略重点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以乡村集市为落脚点发展农村体育,是当前两种不同行动取向矛盾冲突的解决策略,是新形势下农村体育研究与实践的新路径选择.依托乡村集市普遍开展农村体育文化赛事活动,是激励农民在利益驱动下参与体育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