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主要表现在价值取向的"非主流"现象、审美情趣的"娱乐化"现象和语言表达的"无厘头"现象等,而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根本诱因是网络技术的"去人文化"、网络交往的"去身体化"和网络社会的"去中心化"。面对网络这把"双刃剑",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应从网络道德心理、网络道德行为和网络道德品质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自选择能力、自组织能力和自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2.
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提供获取信息平台的同时,也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的缺失,进而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从网络的角度来分析网络道德主体性的缺失原因,有助于采取有效措施,重塑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在日益凸显的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问题中,技术控制手段以其议题设置的可控性、引导效果的直接性、信息过滤的便捷性成为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必不可少的选择。而基于技术控制视角的大学网络舆论引导,旨在构建"以技术控制为核心,以思想引导为基础,以法制约束为保障,以道德自律为目的"的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体系,辨证"疏"、"堵",提升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实效。  相似文献   

4.
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实践内容。通过"教师指导、学生主导、师生共建",使思想政治教育走上网络第一线;建立"学工在线"网站,集"服务、交流、教育"于一体,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网络文化生活,吸引大学生对"自己网站"的注意力,引领大学生形成主流网络道德意识,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生网络舆情不容乐观,而高校在驾驭网络能力上尚存薄弱环节,未能适应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要求。为此,应从监控机制、舆论导向、舆论引导队伍、培养学生"舆论领袖"、网络道德自律教育等方面构建和完善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6.
魏宏山 《文教资料》2010,(17):206-207
在当今信息社会,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像一把"双刃剑"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相结合,培养大学生遵守、维护网络道德的意识和健康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7.
网络拓宽了大学生的道德视野,也为大学生的道德异化提供了温床。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异化主要体现在道德主体异化、道德情感异化、道德规范异化和道德行为异化等方面。大学生网络道德异化有网络、高校和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矫正或治理大学生网络道德异化问题既要开展自律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能力,又要加强网络技术与道德规范建设,净化大学生网络道德环境,同时,还应加强网络法律建设,营造健康的网络道德文化。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自身的特点与网络技术特点的契合,使得他们容易通过网络产生统一的、偏激的舆论情形,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而我国高校在网络舆情监控方面存在的不足,又为这种"网络——现实"模式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因此,要有效预防大学生群体事件的发生,要在网络制度、网络道德的建设,自动化网络监控系统,高校教师的网络舆情监控意识和能力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我国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的现状,分析了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性,阐述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归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建设的措施.旨在探讨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问题,规范大学生网络伦理观念及网络行为,使当代大学生成为有道德的“网络一代”.  相似文献   

10.
文雯 《文教资料》2013,(1):84-85
当代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分离的现象较为普遍,本文拟对大学生"知行分离"的现状进行考察,并分析导致"知行分离"的原因,提出实现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统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当前,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增长知识、信息交流、情感发泄、消遣娱乐的主要工具。但由于受家庭环境、自身人格特质、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情况参差不齐。基于对800名在校本科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分别以网龄和年级为分组变量,采用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网龄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在年级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尤其表现为在网络道德积极情感和网络道德消极情感方面大二年级和大三年级之间具有明显差异。为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应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优化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提升不同网龄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知水平;注重不同年级大学生网络道德情感的发展,抓好关键期培养。  相似文献   

12.
张雅洁 《天中学刊》2011,26(4):134-135
进入21世纪,国内学术界对"80后"大学生道德现状越来越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当前,学术界对"80后"大学生道德的研究的主要集中在道德现状、形成原因、教育对策等方面。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对"80后"大学生道德的研究在内容上应当拓展、研究方法需要改进、价值观取向需要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快速发展,部分大学生出现一系列网络道德失范现象,要充分认识他律、自律在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坚持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实现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4.
进入网络时代,传统德育教育模式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网络是大学生十分青睐的地方,也是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和新领域,民族教育者如何利用好这把"双刃剑",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确立健康的网络道德,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使用现代网络技术,已成为民族教育部门德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适应网络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网络自身的特点和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决定的。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基本策略是:加强网络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建设;增补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课程内容;加强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建构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徐梅 《文教资料》2013,(20):140-141
文章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道德因境的现状和成因,针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存在的道德困境.从德育主体构建网络自主学习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价值观、强化校园网络德育功能,着力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监管、健全网络道德制约机制,规范网络道德行为四个方面提出相应德育策略。  相似文献   

17.
郑爱红 《文教资料》2011,(24):221-222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顺利实现其道德人格的进一步发展。虽然其道德发展的总体状况是良好的,但在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过程中,仍然有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影响着其道德的顺利发展。如大学生道德人格发育的土壤"先天"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性失衡与滞后性,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模式的单一,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机制不灵,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高校和社会等的高度重视和深度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是衡量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掌握大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的发展规律对于探索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制定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方案十分必要。本文从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发展模式和失范的原因分析入手,为寻求有效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途径和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提出了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健全网络规范的具体措施:大学生网络强制性规范的构建;大学生网络非强制性规范的构建;配合高校确保网络技术规范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在大学校园的迅猛发展,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大,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大学生中日渐凸现。但由于网络运行规律的独特性,对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问题可采取如下对策:奠定网络道德建设的思想基础;营造网络道德建设的良好环境;健全网络道德建设的有效机制;规范网络道德建设的网上行为;造就网络道德建设的得力师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