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移动互联网时代,一部小小的智能手机成为人们接收并传播信息的强大终端,开创出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新方式,再次深刻印证了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讯息"这一经典理论.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人们信息获取方式、消费习惯、思维方式的变化,更打破了传统媒体一家独大、单向度信息传播的模式和传统的信息产制方式,重塑了媒介生态.作为历经百年发展并在一次次变革中生存下来的传统媒体之一——广播,当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3,(7):9-13
每种新的媒介出现都给社会生活带来变化,并促发人们对媒介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对媒介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反思,在理论上形成"硬技术决定论"和"软技术决定论"两种观点。保罗.莱文森将媒介放在人类生态的大环境中,阐释了媒介在人类生存的媒介进化小生境理论。基于媒介进化小生境理论,本文认为媒介对社会影响遵循的是生态技术决定论。技术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依据的是技术与生态的融合情况。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和"网络化"是电影艺术在媒介融合大背景下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融媒过程中,技术革新、文化多元的客观现象给传统的电影生存模式带来了诸多冲击和挑战.本文力图通过对当下国产电影生存环境的全面解析,探索中国电影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异军突起的时代,以广播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媒介竞争中寻求突围之路。广播节目可视化作为一种生存策略,以媒介融合为基础,顺应媒介发展规律,为广播媒体带来了一线生机。本文通过对广播节目可视化策略的浅析,旨在引起人们对于这种媒介现象的关注,也为广播媒体运营者提供一种新的改革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传播的要求越来越高,媒介融合使传媒的发展焕发了新的生机。虽然新的时代的到来给传媒界带来了新的发展前景,但是却给传统广播电视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所以传统广播电视媒介如何应对媒介融合所带来的冲击,继续生存下去,怎么提升广播舆论引导能力,已成为当下传统广播电视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介的发展现状,重点提出了提升电视广播媒介舆论引导能力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6.
媒介是社会的神经,走向市场的中国经济使媒介也面临着市场化的现实。它给中国的传播业带来了生存的挑战和发展的机会。同时,也给传播媒介和受众带来了新的困惑。  相似文献   

7.
杨艳 《东南传播》2021,(11):40-42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对人们资讯的获取和交流方式带来影响.在农业方面,人们一改以往"看天吃饭"的农业耕作模式,借助新媒体传播农业资讯.本文基于新媒体时代的台湾农业资讯传播,从多种角度探讨多元化的台湾农业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8.
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提出了"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针对人们的麻木性自恋,他进一步阐发了"艺术家"的视角,以迎接电子媒介的挑战,体现了对人类生存本身的真切关怀.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讯息"理论,以此突出媒介本身的重要性.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门户网站异军突起,短短数年就在媒介市场中站稳了脚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新媒体不断涌现出来,不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且对传播领域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由此,以互联网为中心的媒介大融合,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媒介环境.在传统媒体不断加快媒介融合的同时,门户网站在经历了快速发展之后,自身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门户网站如何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保持优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再现往日辉煌,值得关注和探究.  相似文献   

10.
王映 《青年记者》2013,(20):17-18
纸媒与新媒体的生存与发展态势分析新媒体为人们的生存环境搭建了人性化的媒介平台,其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全面性、交互性、伴随性及整合性等特点,使人们享受到穿越时空、平等和谐的互动交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亦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即便我们不断看到诸如美国《新闻  相似文献   

11.
冯悦 《传媒》2021,(20)
电子媒介的出现打破了物理空间和社会场景之间的界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亲临其境"参与社会事件的重要程度.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讯息""媒介即人的延伸".随着资本的全球扩张以及电子媒介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反思电视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洁 《青年记者》2013,(5):16-17
"媒介崇拜"现象的产生与内涵"媒介崇拜"现象的产生,其"基础在于文化缺乏者对文化的渴求,主流是信息缺乏者对信息的渴求,而尖端是思想缺乏者对思想观念的渴求"。①近年来,随着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看似广阔的生活空间被媒体提供的海量信息包围,媒介化的生存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逾越的生存状态。国内学术界最早关注研究"媒介  相似文献   

13.
每当一种新兴媒体崛起的时候,它在以自己的方式争夺生存空间的同时,必然会对传统媒体的固有地位和既成格局带来革命性影响,这种影响实质上会促使不同媒体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形成一种媒介重新定位、市场重新分割、彼此兼容并包、共同创新发展的良性"媒介生态".现在我们可以这样说:在国际范围内,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二三十年,广播这一媒体既不会消亡,也不会被融合,网络媒体的发展必将推动广播向更高层次大众传媒发展.在挑战和压力面前,重要的不是"生存还是灭亡"的问题,而是"开放还是固守"的问题,制胜的法宝就是看谁能始终占得属于自己的媒介竞争制高点和媒介经营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技术是现代传媒的一个重要属性,媒介技术一方面形塑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也造就了现代传媒帝国的霸权.尼尔·波斯曼的媒介批评三部曲<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技术垄断>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技术对人类社会,文化和心理的影响,他一直努力从媒介生态学的角度考察媒介技术的发展给人类文化带来的希望和灾难.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背景下,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媒体给广播带来了双重挑战。新旧媒体在我国形成了新的传播格局,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广播媒介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6.
孙正 《记者摇篮》2015,(1):44-45
一、广播内容的本地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当全球传播已成为可能而且唾手可得时,人们逐渐更多需要的就不再是全球性的共同问题,而是与自身生存密切相关的周边新闻了。在这种情况下,媒介要发挥的不是全球性的信息平台,而是极具地方色彩的服务平台。广播是发挥这一功能的最好的媒介,这也正是广播寻求复兴所需要的途径。1.节目内容服务受众现代世界正朝着麦克卢汉当年预言的"地球村"的方向发展。传播技术越来越先进,人们被越来越多的信  相似文献   

17.
正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功能一体化态势。如今,媒介融合已成为全球媒体的发展趋势,对媒体人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是大势所趋。媒体人是媒介融合的直接推动者,也是决定媒介融合成败的关键所在,如果媒体人在新的融合环境下不能很好地生存、发展,媒体的发展必然受到很大的限制。一、媒介融合下的新挑战1.媒介融合需要不同媒介之间协力合作,影响这一过程正常运行的僵化体制需要强力改革  相似文献   

18.
媒介融合和"互联网+"已成为社会上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它们不仅给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带来的诸多改变,更对高等教育、特别是传媒类本科人才的培养发展开始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方面,从高校以及教师的角度来看,其传播知识、信息的中心地位开始受到动摇.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造成人们"群体性孤独",信息"围城"的情况也日益加剧.为此,建议牢固树立"信息化思维"的意识,专业教师要不断修炼内功,打造出一套符合时代要求的看家本领,并要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9.
熊宁 《报刊之友》2013,(10):101-103
随着媒介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移动媒介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剧。移动电子媒介已然成为人们生存环境的一部分,也带来了对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的负面影响。现实中的对媒介依赖的加剧,反映出移动媒体发展背后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20.
媒介即信息,通常被人们称为麦克卢汉的"媒介信息论",这一论断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媒介研究的本体视角。本文主要探讨了"媒介信息论"的理论背景、核心价值及其学术意义,揭示了媒介本身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媒介研究的本体视角,强调传播中最本质的是媒介,媒介本身即信息,媒介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每一次媒介革命必然带来信息传播的变化,都会影响着人和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