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忠安 《新高考》2010,(2):16-19
知识背景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
2007年12月15日,在经过两个星期的艰苦谈判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终于孕育出备受瞩目的巴厘岛路线图,它将为人类下一步应对气候变化指引前进方向。一、巴厘岛路线图的产生背景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有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为遏制全球气候不断变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在1997年的《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公约》实施取得重大突破,缔约方在日本京都  相似文献   

3.
<正>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污染相关的全球危机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将应对气候危机称为是“我们的生命之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贾尼尼也指出,气候危机是一场关乎存亡的斗争,如果现在不采取行动,许多人将死于气候危机造成的影响。在当下日益复杂和相互关联的世界中,面临着气候变化等现实威胁,越来越多的人呼吁通过教育使每个人获得相关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从而实现社会的绿色转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六条和《巴黎协定》第十二条都强调了教育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作用,全球亟需变革教育以应对气候危机。  相似文献   

4.
气候友好型技术的转让和传播已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体系规则中的关键内容。然而,《公约》体系确立的积极规则与现行世贸组织《TRIPS协定》对知识产权的过度保护产生了冲突。这一现象主要因为《公约》规则的公权保护意旨与TRIPS私权至上宗旨的根源性矛盾。参照《多哈宣言》承认应对气候变化的公共利益目标以加强TRIPS灵活性、借鉴《蒙特利尔议定书》建立独立运作的CFTs技术转让机制、全面促进公共资金对CFTs转让的支持、在《公约》框架下建立专门"技术机制"、推动建立世贸组织框架下的"CFTs贸易协议"将有步骤地成为协调气候与贸易国际法进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上海教育》2023,(2):30-31
<正>2022年11月6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七届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合作伙伴强调了教育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关键作用,提出了加速各国气候变化教育的全球倡议,并发布了全球调查报告——《青年对优质气候变化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正>新型发展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这个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正是中国积极而务实地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动力。《巴黎协定》高级别签署仪式将于4月22日举行。195个国家一致通过的《巴黎协定》是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里程碑和新起点。在各国的发展议程中,应对气候变化开始由负担向机遇转型,争取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新效益。根据中国制定的目标,2020年的碳强度要比2005年下降40%~45%,可超额完成;2030年的碳强度要比2005年下降  相似文献   

7.
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全世界有超过85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出席了这次会议,他们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育》2014,(1):124-125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其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  相似文献   

9.
周玉华  肖亮 《生物学教学》2010,35(11):66-67
2009年12月7日,190多个国家的代表齐聚丹麦哥本哈根,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以及第5次《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探寻未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办法,并决定2012年~2017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学习》2010,(1):68-69
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全世界有超过85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出席了这次会议,他们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共同签署了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它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玉洁 《学子》2015,(4):9-10
气候变化是一个长期性的全球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未来,而加强对青少年的气候变化教育,使得他们关注并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联合国及各国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了"气候变化教育可持续发展项目",旨在通过教育来帮助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增强青少年的气候变化意识,提升青少年的气候素养。而这项工作也是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6条"教育、培训和公众意识"的落实。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2月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闭幕。经过各方的艰苦磋商和共同努力,大会分别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缔约方大会决定的形式发表了《哥本哈根协议》,决定延续“巴厘路线图”的谈判进程,授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两个工作组继续进行谈判,并在2010年底完成工作。  相似文献   

13.
时事背景 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开幕。很多人称这次大会为“人类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在开幕致辞中呼吁各方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有效协议。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1.5万名各界代表与会。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本次峰会。  相似文献   

14.
《京都议定书》的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实际上是193个联合国成员国于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一个附加文本。由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只是制定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原则,却没有规定任何具体指标。1997年,34个主要工业国家在日本京都召开大会,推出了《京都议定书》,并考虑到每个国家的情况,为每个国家量身定制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具体指标。目标是2008年至2012年间,工业化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协议允许澳大利亚增…  相似文献   

15.
刘立栋 《新高考》2010,(5):114-116
【热点综述】 2009年12月7日~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贝拉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的正式名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5万名各界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  相似文献   

16.
刘涛 《考试》2006,(11)
《京都议定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稿公约)京都议定书》,旨在国际社会能通过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京都议定书》是全球惟一一个以法律形式通过的关于抑制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种温室气体减排的清洁发展机制(CDM),2005年2月16日已经正式生效,给渴望清洁空气和环境的人们带来福音。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履行国际环保条约承诺的义务,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积极寻求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2021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也称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在COP26上,英国强化了迈向净零排放和绿色未来的承诺,希望通过让儿童和青少年参与其中,成为全球教育系统引领气候变化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8.
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具有特殊地位。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及森林退化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REDD)已成为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谈判的重要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于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最后达成一份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值得欣慰的是,关于REDD机制的内容在《哥本哈根协议》中得到重述并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增长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费量也快速增长。一百多年以来,传统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一直占主导地位,但是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费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明显的温室气体效应,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巨大挑战,甚至是一定程度的灾难。为此,联合国195个成员国在2015年联合国气候峰会中通过气候协议《巴黎协定》,并提出了具体的"双碳目标",科学规划未来能源消费结构,期望能共同遏阻全球变暖趋势。  相似文献   

20.
1992年5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后又于1997年12月通过了该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形成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