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本科学生开设《国学元典导读》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从中汲取人生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完整把握文本,指导学生全面阅读经典;注意综合立体阅读,指导学生整体认识问题;立足于文化建设,注重启迪人生。其特色在于从学生出发,立足学生主体,引导学生阅读;从教学出发,科研带动教学,成果应用教学;从文化出发,体悟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高中哲学教学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哲学作为一门启迪人类智慧的学科,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哲学品质,为学生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在高中哲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精神,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提高青年人的哲学素养。  相似文献   

3.
哲学是一门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选修哲学通识课程的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专业,其哲学基础薄弱。在哲学通识教育中引入"故事教学法",既符合学生的特点,也符合课程的特点。要讲好哲学家的故事,以哲学家的魅力吸引学生;讲好历史故事,深入理解哲学产生的时代和背景;讲好哲学理论故事,或用故事来阐发哲学理论,有效掌握各种哲学理论;讲好生活故事,用哲学智慧解答人生困惑;讲好时代故事,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现实相对接。在故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环节,要采取各种措施讲好故事;但不能仅仅停留于故事,要从故事出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还要引导学生对哲学经典和哲学理论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都知道,语文课堂是人文教育的主战场,人类传承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很多就体现在语文课本中。在语文课堂上教授经典,正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通过经典阅读,把民族精神渗透到语文课堂中,指导学生品读经典,让学生日日浸润在经典中,可以启迪学生的思想和智慧,培养学生的人格和情操,并逐步熔铸出具有一定深度和高度的人生。那么,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语文课堂这一主阵地来传授经典,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呢?笔者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阐述。一、用生本思想重构教师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5.
刘华 《语文天地》2014,(5):17-18
2011年《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文言文阅读与所有经典文本的阅读一样,都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时都应该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思维和情感体验活动中,加深对文言文文本的理解、体验、感悟、思考等,接受文本中蕴涵着的美好情感的熏陶,获得文本中先人智慧的启迪,享受个性化阅读带来的审美愉悦"。与此同时,教师要珍视学生  相似文献   

6.
李鸿明 《文教资料》2010,(36):266-268
在高职院校审美教育中。艺术欣赏课的开设,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艺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含义,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的目的。作者结合高职多媒体教学中的艺术欣赏课程备课策略与实践,深入探究高职审美教育的多媒体教学中的优势,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启迪智慧,扩大知识面,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阅读经典名著是学生获得精神境界提升的主要途径之一。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随着新时期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与深化,各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品质。因此,阅读经典名著在教学中的地位要有所提升。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以获得人生的启迪应成为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一、开展名著阅读的意义文学名著是人类思想的结晶,阅读名著能够让人  相似文献   

8.
智慧的生成,与教育密切相关。在历史课堂上,教师要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引导学生的智慧积淀。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挖掘历史蕴藏的智慧,运用多视角的史观解读、反思历史,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生成智慧,让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9.
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智慧,扩大人的视野。对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课外阅读书籍时应给学生的阅读制订原则,让学生有广泛的选择机会,并以活动激趣促阅读,身体力行引领阅读导向。  相似文献   

10.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鉴于上述的认识,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这对培育学生人文精神、弘扬积极的人生理念、提升品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经典诵读作为校本课程有别于其他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其深远的影响,期待对推广经典诵读教学有一定启迪性和示范性.  相似文献   

11.
故事是认识精彩世界的一扇窗口,是启迪智慧人生的一把钥匙。优美的故事浓缩人生哲理,汇聚智慧点滴。我们运用小故事大哲理的教育法,让故事成为德育的教材,让故事成为德育的载体,用故事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用故事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一、依托课题研究,开发活动课程我们申报的"小故事大哲理教育法探究与实践"子课题经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成长为本——问题导引"教学模式实践研究》总课题组评审,列入规划内课题,并扎实有效地开始开展课题研究。依托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哲者,智慧也"。《生活与哲学》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哲学命题和哲学原理,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的哲学智慧。"转知为智"是哲学课程教学的永恒追求。然而,在当下的教学中,高中哲学课程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思维培育、课堂容量过大思考时间不足、功利性课堂评价多发展性评价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督促我们深入思考如何才能让哲学课程回归哲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联合了现代化、科学化的世界观以及方法论,是前人的思想智慧结晶。在时间的长河中,这种智慧的结晶不断沉淀,成为我们的指导罗盘。它具有总体性地概括了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一种批判的态度以及辩证的方法对这种关系做出了评价,引导我们迈着实践的步伐走向未来,体现对人与世界发展关系最深层的把握。同时它还是一种科学的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及观点,它指导人尽责尽职,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它属于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为学生正确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树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职教育中的核心统领作用做一次深入的辨析,以求高职教育中的教师及学生将这门学科重视起来。  相似文献   

14.
张钰铖 《考试周刊》2013,(51):130-131
中职学校开展《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把握哲学与人生发展的密切关系,增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方法分析解决人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问题的能力,从而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践行人生的能力,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在社会中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三味",即坚持以生为本的"生本味"、注重生活化教学的"生活味"、强调哲学课程学习与实践相统一的"活动味"。力求通过指引学生体验"三味",让哲学智慧照亮学生的人生之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正>初为人师时,我们或曾在誓词中说:"以灵魂唤醒灵魂;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心灵慰藉心灵;以智慧启迪智慧。"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灵引智者,是引导学生心智日趋完善的人生导师。古语也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为学生解决心中的诸多疑惑,做孩子的心灵煲汤师,对于"特异学生"尤要如此。为何要称"特异学生"呢?当代"90后"、"95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往往是自我、叛逆、个性、非主流、不独立……他们个  相似文献   

16.
孙旭 《绥化学院学报》2013,33(5):119-123
学习中国传统经典文献,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主流与人文精神,传统学术的源流脉络与整体概貌,历史发展的总体状况与会通思维,传统社会的政治智慧与民本思想,士人民众的审美观念与艺术价值,以及关系民众生产生活的科学与技术等。高校开设传统经典文献原著导读课程,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对经典文献的查阅与检索,掌握经典文献阅读的途径与方法,使他们能够受到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并从中汲取智慧。课程开设过程中,采用引导研讨式教学和情景感悟式教学,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故事教育法是指教师运用读故事和讲故事的途径进行教育的方法。故事教育法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有效方式,它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运用故事教育法时首先要懂得结合教育契机。其次,选择故事时要灵活,善于从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发掘资源,生成故事,以此激励、启迪学生。如此,故事教育法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教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师培训等形式的教师继续教育对教育法的传授力度不大,各教育学院绝大部分专业的教师继续教育教学计划中没有专门开设《教育法》课程,使教师没有机会获得必要的关于如何把教育法运用到他们职业中去的训练。这种状况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教师继续教育中应增加教育法内容,应把《教育法》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课程来设置。1《教育法》课程设置的原因1.1开设《教育法》课程,是教育与法律交织在一起的客观要求现在,我国教师法律意识普遍比较淡薄,对学生或家长造成伤害、非法办学牟取暴利等事件时有所…  相似文献   

19.
好的故事能给学生以启迪和深思,能让教师更好地走进学生心灵,唤醒学生成长的智慧,激发学生成长的潜能。讲充满人生智慧的哲理故事。充满哲理的故事,对学生是一种思想的点化。故事蕴涵的人生智慧,能触动心灵、引领航向。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可以讲邓亚萍刻苦锻炼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刘玉娟 《考试周刊》2014,(90):63-64
教育是一种唤醒,旨在发展学生的个性;教育是一种引导,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构建智慧课堂是课程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体现。智慧课堂的生长点主要为教材处理、情境设计、难点突破与处理课堂生成四个方面。智慧课堂因教师的智慧而充满活力,更因学生的智慧孕育形成而彰显其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