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中融入艺术教育是实现德育与美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课题。"艺术兴学"办学特色的贯彻与落实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切入点,有力地促进了"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基于六度分隔理论建立的SNS网站在中国发展迅猛,其中"人人网"已经成长为中国大学生市场具有垄断地位的校园SNS网站。"人人网"在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传播速度方面的优越性能反映大学生思想状况并使之成为高校舆论的集散地。高校辅导员参与和利用"人人网"这个网络思政平台,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增强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3.
<正>思想政治教育是符合当今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高校思政工作在新时期下要紧紧把握住"培养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人才"这个标准,积极开展高校思政工作。在开展工作也中注重把握科学技术带来的机会,提高思政工作开展的效果。一、高校思政工作在新时期的定位构建和谐社会是建立在我国国情的基础上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要充分协调好人、社会、自然这三者之间的  相似文献   

4.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时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政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与载体,新时期,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如何进行思政教育成为了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以和谐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人文管理,是实现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管理的新趋势。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在已制定的管理"硬措施"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管理"软着陆"。本文阐述人文管理内涵,探讨了高校思政教育人文管理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实现高校思政教育人文管理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公共必修课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兴趣度、教师成就感和教学实效性普遍"三低"的一门课程,据调查原因之一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所造成。由于高校思政课本身的局限性、工作对象的复杂性及教师自身素质的缺失性等易使思政课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通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自我锤炼与调适以及思政课教师教育环境的优化等途径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博客时代"的到来,使"思政博客"成为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文章就"思政博客"的界定、网络环境下思政博客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积极作用以及思政博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发挥的现状,结合2009年辽宁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博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思政博客"这一新载体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普遍存在吸引力不强、实效性较弱的问题,为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可以将"学习共同体"理论引入思政课教学实践中。通过分析"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和特征,探索在思政课教学中创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原则和步骤,期望为思政课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改革开辟出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和谐社会背景下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为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政课的智慧课堂建设是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通过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的技术媒介理论研究,探索智慧课堂建设对于高校思政课的名师示范教学、扩大课程受众范围、分教学场所远程直播互动交流、同步保存教学视频资料供学生重复学习以及教学资源共享与传播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文章从坚持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的指导思想、夯实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的理论功底、构建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的话语体系、助推高校思政课传播能力提升的动力机制、提升高校思政课传播能力的智慧课堂建设等五个方面探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智慧课堂提升高校思政课传播能力的对策路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数字媒体不仅具有娱乐功能和商业功能,其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数字媒体平台的传播性和交互性较强,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以“学习强国”平台为例,数字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具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海量的思政教学内容、思政内容呈现形式多元化、思政传播渠道交互化等优势。高校要发挥数字媒体在思政教育中的优势,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开展有益探索,全面提升思政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时代,视觉文化传播内容、传播主体和传播载体发生新变革,大学生信息获取方式随之改变。新时代视觉文化传播不仅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政教育时效性和影响力,还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和覆盖面。高校应从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与教育对象的视觉素养、增强视觉文化产品多元快速优质供给、优化线上线下校园视觉文化环境三方面,探寻“互联网+”时代视觉文化传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学为人师,身正为范",师德作为教师职业的道德准则,是衡量教师队伍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80后"教师正在成为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生力军,在新课程实验改革过程中,"80后"也正显示着独特的价值和魅力。但在师德问题上,也表现出这个群体的弱点和缺陷。文章针对高校"80后"思政课教师师德存在的不足,探讨了加强"80后"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建设的策略,以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思政教研中,长期以来所采用的都是以学科为主的教研体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体制本身固有的各种弊端逐一暴露出来,因此,在如何降低"信息损耗"建立非正式组织,完善正式组织方面加以阐述,以改进高校思政教研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成人高校在思政工作上经历了一个从不重视到重视的过程。目前普遍采用"两课"和助学辅导员的方式,有一定的成效。但随着社会环境和成人学生群体结构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因此,积极探索成人高校思政工作的新模式已迫在眉睫。本文通过作者担任成人高校思政导师的工作经历,分析了成人高校实施思政导师制的意义,详细介绍了思政导师的工作职责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和谐社会的提出赋予了和谐教育新的内涵和使命。现根据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存在的问题,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运用管理学中的X-Y理论,把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提出构建"和谐教育"模式及构建模式的原则,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获得"1+1〉2"的整体效应,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理实一体化"在高校各专业课教学改革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被广泛运用。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矛盾处境进行积极探索,将"理实一体化"加以吸收、借鉴,运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以期增强教学实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思政教育是高校面向学生进行再教育的主要方式,承载着传播与弘扬马克思主义前沿理论成果的时代使命。高校思政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展开分析,传播与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高校思政教育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持续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撑及动力源泉。诚然,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和功能,把握着教育质量水平及学习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以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野探索高校思政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建构和谐社会的宏大目标,紧密结合互联网给当前高校思政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重新审视和定位高校思政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策略:要以积极的态度直面互联网络,以科学的态度审视大学生的个人需求,以求实的态度创新高校思政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教学也在不断探索与创新,这也是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顺应“新文科”时代发展潮流,实现“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实施方案”的必然选择。在课程思政视角下,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创新育人模式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育人模式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弱化、人才培养同质化等问题。以这些问题为导向,探索构建课程思政视角下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一核四翼四协同”育人模式,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能够为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