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一部人物纪录片从开始拍摄到播放为止的这一过程会涉及到三类人:创作,被拍摄对象和观众。这三种人不同的背景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甚至冲突贯穿一部纪录片完成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电视纪录片目前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发达国家的电视纪录片创作已纪达到了相高的境界,而一些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连国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因此,对电视纪录片的追求几乎还无从谈起。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近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与进步,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当然,我们与那些优秀纪录片的盛产国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就是在我  相似文献   

3.
黄巍 《声屏世界》2014,(12):45-46
<正>纪录片是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体悟人性与人生以及反映社会与时代变革的重要载体。近几年来,我国的纪录片制作在曲折中不断向前推进,制作水平不断提升,播出后的收视率也普遍提高,可以说在制作与播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诸如题材狭窄、创作观念陈旧以及市场不规范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影响中国纪录片今后的发展。中国纪录片现状问题探析从整体上来看,中国纪录片存在很多不足,如在纪录片的题材选择方面视野不够广阔,不能满足当前许多国际  相似文献   

4.
江泓 《声屏世界》2004,(8):24-25
我国电视近20多年来迅猛发展,各种娱乐节目层出不穷,节目发展与世界基本同步,但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电视纪录片的现状决定了中国电视纪录片人必须奋起直追,有必要从电影,尤其是从迅猛发展的世界纪录片中吸取营养,以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周林  朱振梅 《青年记者》2007,(14):123-124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电视纪录片日益被观众疏远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方面,轻松活泼的娱乐秀节目和引人人胜的电视剧夺取了大块的观众市场;另一方面,对收视率广告利润的日益重视,使得当前以栏目化的形式存在的电视纪录片面临商业利润的压力。同时,栏目化一方面使电视纪录片获得了生存地盘,又造成了与个人创作之间的矛盾。可以说,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独立性正在受到市场化、制度化等因素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江泓 《新闻世界》2004,(10):81-82
纪录这个词反映了人的本性.从人类诞生那天起,人们就用各种方式来纪录自己的生活和化,并传播延续至今,人类明正是通过纪录这个方式得以发展、人们发明摄影、电影、电视,最初的本源正是为了纪录的目的.可以说纪录片是现代影像艺术的老祖宗。时代发展至今,世界的纪录片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就中国而言,纪录片还很滞后.中国目前纪录片发展存在的最大的问  相似文献   

7.
周军 《声屏世界》2011,(10):43-44
近几年来.生态科学的不断发展促进生态观念的广泛传播,现代生态意识逐渐渗透到文化研究和影视文艺创作领域中。在纪录片创作领域,纪录片创作者以生态科学为理论背景,以生态学眼光聚焦自然生态。在与生态的对话中积极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谱写了一曲曲中国生态的咏叹调。纵观我国生态类纪录片,不论是《回家》《袁扁的鹭鸶》《抚仙湖》,还是《森林之歌》《水问》,  相似文献   

8.
赫丛年 《记者摇篮》2005,(12):58-58
大家知道.目前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没有多少观众.很多纪录片栏目被挤到了“垃圾时段”,有的甚至被请出了主频道。而有意思的是.近些年,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在国外获奖的纪录片也越来越多.可收看中国纪录片的观众却越来越少。这种创作的繁荣与观众的萎缩,不能不让人反思一下中国的电视纪录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电视纪录片不仅被人们重提,而且“炒”得近乎火热。应该说,这与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一系列电视纪录片在国际电视节上获奖、在观众中产生轰动效应时,创作者们理所当然地对这种电视形态产生兴趣。于是,人们开始注意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开始注意对电视纪录片创作的研究了。特别是对电视纪录片特性的认识和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电视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新闻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人类生活的表现。电视纪录片既是一种节目形态,又是一种创作形态。由此,它派生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附属内容。构成了以下基本…  相似文献   

10.
武英 《新闻窗》2015,(3):57-58
在全球化、市场化的今天,在探索频道、国家地理频道这样的西方成熟纪录片栏目吸引着越来越多中国观众的眼球的时候,中国纪录片界心情复杂:纪录片对中国电视媒体的重要性逐渐被国内所认识,这应该是中国纪录片创作者难得的大好机会。实践证明,市场化道路是纪录片的唯一生存之道,也是繁荣发展的必经之路。走市场道路,就必须从制作、运作这两个方面双管齐下,对现存的纪录片发展模式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影这个人类第七艺术在中国的传入,中国的纪录片也随之应运而生。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纪录片已走完了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二十世纪中国,不仅充满了动荡、纷乱与压迫,而且也充满着激情、奋斗与进取。可以说,二十世纪是中国人民反抗压迫与争取民族独立与发展的历史,中国的纪录片便见证了中华民族这近百年的屈辱、抗争与迅速崛起的发展历史,也由于中国近百年历史的这种特殊性,使得中国纪录片的表现手法与风格与国际纪录片的发展迥然不同,呈现出自己独特的美学形态与特征。  相似文献   

12.
自从《望长城》问世之后,加上一批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纪录片又先后在国际上获奖,中国曾经一度掀起了一股纪录片热,不少频道设了纪录片栏目,不少台设了纪录片工作室,但纪录片发展到今天又使不少人有了些困惑。在娱乐节目继续保持较高的收视率,电视剧不断有长篇巨作出现,谈话类节目近年来又异军突起的情况下,纪录片的收视率为什么迟迟难以提高?本仅以纪录片的创作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李景春 《记者摇篮》2004,(12):30-30
大型纪录片《望长城》的横空出世是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该片所奉行的客观纪实的手法打破了此前我国纪录片创作的沉闷格局.以后,纪实手法在中国纪录片界受到了普遍的推崇和效仿。同时.随着客观纪实手法的广泛流行,人们对它的模糊认识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彰显.因此对纪录片创作也带来了明显伤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早期.纪实手法被许多人“简单等同于长时间跟拍.  相似文献   

14.
在电视纪录片的表演方面,充分了解人物性格、仔细观察生活细节,是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源泉。纪录片创作的灵魂在于它的选题价值以及对于人物性格的把握,这是纪录片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所在。因此我们不能忽略人物的表演在纪录片中的重要作用,这是纪录片的活力,也是纪录片的灵魂体现。本文对电视纪录片中表演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阐释,对表演元素在电视纪录片中的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杜山 《采.写.编》2023,(1):148-150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意味着众多领域对互联网都有相当高的需求。由于数字化网络的不断繁荣进步,新媒体正迈入快速发展进程。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纪录片被上传至互联网数据库。人们可以用电脑、手机等装备随时随地搜索和观看感兴趣、有吸引力的纪录片,还可以同时和更多的人分享,大家一起互动和观看。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的高速传播,给纪录片的创作和全新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多样的挑战。本文展开分析当今的新媒体环境,明确纪录片创作发展的现状问题,探讨新媒体环境为纪录片提供的发展机遇,并有针对性地讨论出具体的纪录片创作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路军 《记者摇篮》2009,(2):45-45,54
中国的纪录片自从摈弃了前苏联所提出的“形象化政论”的定义之后,创作视点越来越多地开始回归本性。“阐明抉择,解释历史和增进人类了解”成为纪录片的历史使命。纪录片的视角开始对准事件中的普通人,注重记录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于是,表达人物内心深处波澜起伏的情感历程,揭示人类生存和发展面对的的现实状态,就成为纪录片创作者心中追求的神圣之地。那么,如何从纪录片的本性出发,不会迷失在诸多观点纷扰的学术探索与复杂的技巧技法之中。  相似文献   

17.
众多的电视节目中 ,作为审视人类自身生活状况和周围环境的纪录片 ,在近一段时间内越来越受到电视制作者和观众的注视。纪录片之所以受到许多观众的欢迎 ,很大程度是因为她的创作特点贴近人们通常的审视观念。一、真实是纪录片创作的灵魂纪录片是利用电视手段展示被表现对象外在形象和内在思想的艺术 ,其展示的人物和事情 ,往往是正在进行时中的自然生活。在电视媒体讲故事越来越注重技巧和包装的今天 ,真实而简单、还原于生活的节目更能贴近人们的心灵 ,这正是纪录片的魅力所在。为了真实反映拍摄对象的生活原貌 ,纪录片的作者常常要与被拍…  相似文献   

18.
戏剧性因素——纪录片新的魅力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喜欢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在听故事时都想知道故事的来龙去脉,以及故事背后的深层东西。Discovery亚洲电视网制作总监维克瑞每年都要选购一些中国纪录片,重新剪辑和编辑向全世界播出。他认为与欧美纪录片相比,中国纪录片往往思想性强、故事性弱、节奏缓慢,因此观赏性比较差.所以必须重新剪辑包装。这反映出中国纪录片的“软胁”是缺乏讲故事的能力。而强化故事中的戏剧性因素又是中国纪录片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马川 《新闻传播》2015,(3):76-77
中国纪录片在近些年来逐渐在国际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时也为世界打开了一个了解中国社会与文化发展的窗口,当前中国纪录片需要的是更广泛地与世界高水平纪录片创作接轨与融合。本文旨在通过中国纪录片史的回顾,对中国纪录片的未来做理性的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钟摆效应"(Pendulum Effect)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主要是描述人类情绪的高低摆荡现象,也借指事物有高潮有低潮的螺旋式发展过程"。纵观中国纪录片发展,有过高潮,也有过低潮,如今中国纪录片重新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就是电视纪录片的异军突起。本文简单梳理一下中国纪录片发展历史,探析电视纪录片走红的内外机缘,提出几点对电视纪录片如何发展的意见建议,希望能为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