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比之欧美,我国的新闻教育起步较晚,至今也有近七十年的历史了。1918年,“五四”运动前夕,新闻学登上我国大学的讲坛。我国新闻教育之始,起于北京大学。1918年,北京大学便开设了新闻学课程,由当时《晨报》的主笔徐宝璜讲授。后来在蔡元培先生的倡导下,北大还成立了“新闻学研究会”。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创办新闻系,从此,新闻教育在我国逐步走上正规。1923年北京平民大学也正式设立报学系。  相似文献   

2.
新闻学刊物的发端我国最早有关新闻学研究的刊物是《新闻周刊》,由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创办。该会成立于1918年10月14日,至1920年12月停止活动;在此期间,训练了两批学生,共约70人,是我国第一个有组织的新闻学研究团体。他们所创办的《新闻周刊》也是我国有关新闻学研究的第一个刊物。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评价说:“国立北京大学……设立新闻学研究会,是为报业教育之发端”;“曾发行《新闻周刊》,对于一周之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学教育的火种是在北大点燃的。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在中国的高等学校中第一个开设新闻学课程:该研究会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新闻学著作,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新闻学专业期刊、所以说,北京大学是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摇篮。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学教育的火种是在北大点燃的.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在中国的高等学校中第一个开设新闻学课程:该研究会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新闻学著作,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新闻学专业期刊.所以说,北京大学是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摇篮.  相似文献   

5.
高职新闻专业学生采编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从西方的新闻教育模式来看,美国的新闻学教育是典型的实用教育。他们在大学新闻专业教育上,走的是以实践环节为主的路子。我国早在1918年新闻教育发轫之时,"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就聘请当时的《京  相似文献   

6.
新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走进我国科学研究的殿堂,已整整70年,其开端的标志,是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 70年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我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事业走过了一条兴衰交替、曲折发展的道路。今天,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空前发展,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事业已具有超越以往任何历史时期的宏大规模。为了进一步推动它的发展,回顾既往,展望未来,当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一辛亥革命后,随着报业的发展,随着外国新闻学著作被零星地介绍到中国来,新闻学在我国开始受到注视。报界当时曾提出开办“报业学堂”、“新闻大学”之类的倡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访学是新闻传播学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我国从新闻学教育诞生时就十分重视这一课程。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时,邵飘萍负责教授的应用新闻学就包括了新闻采访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成为中国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开端.经过90余年的发展,中国新闻学从破土萌发的幼嫩小苗茁壮成长为学术园地的参天大树,屹立于19个一级学科之林.在新闻学发展形势喜人的当下,愈发激起了我们对中国新闻学创业先辈的怀念.2010年,是中国新闻学开山鼻祖徐宝璜先生逝世80周年.笔者根据最近发掘的<北京大学日刊>等书报新史料,力求还原当时北京大学和全国新闻界对徐宝璜先生逝世的悼念活动,缅怀和追忆一代新闻大师徐宝璜先生.  相似文献   

9.
新闻学刊物的发端我国最早有关新闻学研究的刊物是《新闻周刊》,由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创办。该会从1918年10月14日正式成立,到1920年12月停止活动,存在约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训练了两批学生,共约70人,是我国第一个有组织的新闻学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中国新闻教育始于20世纪五四运动前夕。1918年北京大学设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发端,自此算起,中国的新闻教育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在这九十多年中,中国的传媒教育飞速发展。新闻传媒教育既包括正规的  相似文献   

11.
成立于1918年10月14日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迎来了她的80华诞。 这个研究会是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她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闻学学科研究和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组织发起人、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任会长,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徐宝璜任副会长兼主任,《京报》社长、名记者邵飘萍任导师。学会每周安排3—4次活动,采用讲课、讨论、练习写作和参观新闻单位等教学方式,1920年12月后学会终止活动。学会共举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新闻教育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从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新闻教育在传统模式下,新闻教育的培养目标简单而又明确:主要是为报纸、广播、电视等  相似文献   

13.
黄朝钦 《新闻界》2006,(1):125-126
我国近代新闻教育发端于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而高校正式设立新闻系科从事新闻教育则始于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报学系的设立,至今已走过八十五个春秋。在这大半个世纪里,新闻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建国后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受多种因素影响,新闻教育一直保持着小规模和低速发展;近十来,在高等教育快速扩张的背景下,新闻教育迅猛发展。据统计,1994年以前.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包括新闻学、广电新闻学、  相似文献   

14.
高职新闻专业学生采编能办培养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从西方的新闻教育模式来看,美国的新闻学教育是典型的实用教育.他们在大学新闻专业教育上,走的是以实践环节为主的路子.我国早在1918年新闻教育发轫之时,"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就聘请当时的<京报>社长、名记者邵飘萍为导师,以"增长新闻经验","谋求新闻事业之发展",可见在那时新闻教育中实践教育之重要性已经被有识之士所认识.  相似文献   

15.
高校新闻教育的困境与突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新闻教育,从1918年北京大学创办我国第一个新闻学教育和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算起,已经走过了90个春秋.90年来,中国的新闻学以美国模式为主要模板,并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参照美国高校的学科制度,在新闻教育中引人传播学的实践,于1997年成立了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虽然在学科建制上我们照搬了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模式,但是在践行过程中,对美国模式的精髓却学得形似而神不似,画虎类犬.  相似文献   

16.
段勃 《新闻通讯》2009,(10):38-39
新闻采访学是新闻传播学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我国从新闻学教育诞生时就十分重视这一课程。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时,邵飘萍负责教授的“应用新闻学”就包括了新闻采访的内容,他的新闻学著作《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中较多章节是新闻采访学的内容。现在,我国各个新闻传播类专业中,新闻采访课都是必不可少的,绝大多数的培养方案都把这一课程列为必修课。  相似文献   

17.
在碰撞中反思--新闻与传播学科发展座谈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30余位新闻与传播学知名学者应邀参加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科发展座谈会。学者们就国内新闻与传播学的学科建制、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新闻与传播教育的改革等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学科发展走势与建构新闻传播学的历史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比较年轻。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新闻学在德国和美国形成学科,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在美国形成学科。新闻学在中国作为一门学科,以及中国新闻学教育的开端,通常以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作为标志;而1978年7月…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新闻学专业刊物,是1918年在北京创刊的《新闻周刊》。她是毛泽东当过会员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会刊。从1918年到现在,中国的新闻学专业刊物已经有了88年的历史,累计出版的同类刊物已经不下一百种。她们的发展,和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新闻学研究的发展,是同步的,互动的。她们在新闻事业和新闻学研究的高潮中诞生,随着新闻事业和新闻学研究浪潮的涌动起伏而涌动起伏,同时也对各时期新闻事业和新闻学研究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一、"南北呼应":"厦大新闻学茶座"正式开张!"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新闻学研究会,这是中国新闻学研究的滥觞;1922年厦门大学成立新闻学部,这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新闻学科。从历史上看,厦大和北大新闻教育‘南北呼应'的态势是够格的。卓南生教授在北大主持新闻学茶座已经有5年的时间,前后近40期,做的非常好,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厦大新闻传播学院决定聘请卓老师这员大将坐镇厦大,创  相似文献   

20.
1918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发起创建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后改为“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这是中国第一个系统讲授并集体研究新闻学的团体,开创了中国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先河。蔡元培的新闻实践远不止集中在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其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体系非常丰富,然而,正如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历史系教授魏定熙所说的那样,“蔡元培对于现代中国新闻学发展的贡献,尚未作为一个问题被整合进入其思想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