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对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是制约锂离子电池体系的瓶颈,锂电池的综合性能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极材料的特性.当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为基于层状结构、尖晶石结构以及聚阴离子结构无机材料.本文概述了无机正极材料的性能特点以及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约40篇参考文献综合论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锰酸锂的结构、性能以及改善其性能的一些方法或技术,对改性方法产生作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利用廉价资源开发生产适合锂离子电池应用的正极材料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锂离子可充电电池的发展一直倍受人们关注。其最主要的发展趋势是锂钴/镍氧化物将逐步替代锂钴氧正极材料,并且聚合物电解质电池也正在投入生产。而将来的发展趋势很可能是研发新的正极材料和电解液以降低电池的成本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本文对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史及最新发展状况进行综述及评论。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锰酸锂正极材料性能,设计了铈(Ce)掺杂的Li2[Mn((1-x))Cex]O3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了不同掺杂量(x=0,0.5%,1%,1.5%)的Li2[Mn((1-x))Cex]O3正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Ce不影响Li2MnO3的晶体类型和宏观形貌,可以增加Li2MnO3的反应活性,提高锂离子扩散系数.用Ce掺杂高容量的层状Li2MnO3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当掺杂量x=0.5%时,首次充电容量最高,达到69.4 mAh/g,且稳定循环50圈.  相似文献   

6.
探求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溶解在维生素C溶液中的溶解条件,并进一步采取溶胶-凝胶法制备新的锰酸锂正极材料.对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在维生素C溶液中的溶解条件研究的结果表明:适宜的溶解条件为维生素C浓度为1.00mol·L-1、溶解温度为20℃、料液比为45g·L-1、搅拌溶解时间为10min,在此条件下正极材料锰酸锂在维生素C溶液中的溶解率超过99%.采取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新的锰酸锂正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当前锂离子电池的的普遍应用,使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非常关注,而磷酸亚铁锂作为正极材料有很多优点如无毒性,对环境友好,原材料来源丰富,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等,但电子导电率较低和锂离子迁移速率较低的缺点,成为其商业化的难题之一。以葡萄糖为C源对材料进行掺杂及包覆,用XRD、恒流充放电研究了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包覆后的材料的橄榄石型晶体结构不会变化,并且电化学性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空气气氛下,采用高温固相法,用不同的锂源(Li2CO3、LiOH.H2O)和钴源(自制的-βCo(OH)2、CoOOH)分别合成了LiCoO2样品,通过XRD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原料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LiOH.H2O为锂源,CoOOH为钴源,制备出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均较好.  相似文献   

9.
制备尖晶石型锰酸锂是降低锂离子电池成本的有效途径.本文将就现有锰酸锂的制备方法和技术问题进行论述,较为详细的分析不同制备方法的特点,指出存在的问题或改进的思路,为锂离子电池新型正极材料-尖晶石型锰酸锂的制备提出一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
锂电池主要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其中隔膜被公认为最具技术含量的环节.隔膜的成本约占锂离子电池成本的20%,毛利率可以达到50%-60%,是四大材料中盈利能力最高的产品.目前锂离子电池倍广泛运用于3C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等领域.  相似文献   

11.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锡基负极材料具有高容量、低成本等优势,是目前高容量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锡基负极材料的特点及其储锂机理,综述了几种锡基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性能,并讨论了它们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相比,水系锂离子电池具有安全性好、电导率高、装配简易和成本低等优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该领域研究的电池体系,并从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及衰减机理等方面介绍了水系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13.
锂离子二次电池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动力型锂离子二次电池是电动汽车、电动工具的电力来源,市场前景广阔。本文分析了在目前的电源技术水平下,锂离子二次电池在动力型应用上的优势和缺点,探讨了纯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发展方向,指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混合动力汽车是比较务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非硅基介孔材料的类型、特性;非硅基介孔材料的合成方法与机理,包括各种类型的模板剂与前趋体相互作用的机制;对非硅基介孔材料在化学催化、光催化与光电极和锂电池电极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为了延长锂离子电池组的使用寿命,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解决锂离子电池组使用寿命的设计方案,并给出具体的电路原理和软件流程图。  相似文献   

16.
王敏 《培训与研究》2008,25(8):37-38
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危机日益凸显,加之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的推行,以电能为核心的清洁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从未有的重视,其中大容量蓄电池的研究和制造成为热门课题。硫酸亚铁是生产电池材料磷酸亚铁锂(LiFePO4)的前驱体材料,对硫酸亚铁中的锌、铅等重金属含量有严格的限制,研究表明纳米活性复合沉淀剂能有效去除硫酸亚铁中的锌及重金属,保障磷酸亚铁锂等电池材料的质量,使硫酸亚铁的应用范围得到拓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产热机理复杂、热分析建模参数多等问题,引入集总模型思想,建立单体方形电池少参化产热模型。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分析,辩识电池热物性参数,获得基于真实物理参数的热行为仿真集总模型。对比单体电池在不同放电倍率下温度场的实验数据和仿真结果发现:在0.2、0.5、1 C恒流放电工况下,集总模型对电池表面温度的预测误差均低于0.55℃,误差率小于1.94%,达到实际工程预测精度要求。该研究结果可为商业化锂离子电池热行为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IT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IT产品普及,市场上对锂电池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不同厂家的锂电池质量有别,需要对锂电池的容量进行检测。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AT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由高精度A/D转换器TLC2543和D/A转换器MAX538等器件构成的锂电池容量检测系统.该系统的在测量过程能实现从恒流转为恒压充电的自然过渡,安全可靠,同时易于与计算机相连,构成一个智能的锂电池容量检测网络。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的结构,制备方法和改性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Zn2+取代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ZnxMn2-xO4。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可以在比固相反应低得多的温度下得到单相的尖晶石且制得的材料粒度均匀,粒径大多在150nm左右。半电池循环测试结果表明,起始组成为x=0.06的样品性能最佳,其与锂片组成的半电池在3.0V—4.6V间,以0.10mA/cm2的电流密度进行充放电的首次充、放电容量分别为131.4mAh/g和129.2mAh/g,经35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在100mAh/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