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自由”的美国,有没有宣传和灌输,从美国媒体对美军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事件、中美撞机事件以及对“911”和伊拉克战争的报道,都可以找到肯定的答案。只是应该承认,一是美国的宣传与灌输比较“高明”,二是在美国的“信息市场”上,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未能有效地参与竞争,也造成了美国公众受其政府和媒体影响,对中国和其他国家产生错误认识和错误判断。  相似文献   

2.
2000年美国大选出现“难产”。 正当佛罗里达州成为全球焦点之际,人们也把责备的眼光投向了媒体──“都是媒体惹的祸!” 究竟谁是总统“难产”的“主凶”?11月7日那天,美国全国主要电视台两度错误报道总统选举结果,令戈尔误发落选声明,致使外国政府纷纷撤回致小布什的贺电。据查,传媒的失误源于引用一家票站调查公司的错误统计数据;也有披露说是小布什的表弟第一个向媒体“报喜”的。可见媒体只是情急之中“受骗”而已,这是其一。 其二,再冷静地想想,把责任全推到媒体身上是否太过分了?美国大选自身难道就那么过硬?从…  相似文献   

3.
王文婧 《新闻世界》2008,(12):78-79
“9.11”被视为“改变一切”的恐怖袭击事件,此后发生了数次局部战争,美国作为主要参战国将媒体纳入其全球宣传战略部署之中,从而左右了战争状态下的媒体报道。而“9·11”对战时新闻的影响又出于政府与媒体的共生关系一直影响着其后的非战争状态下的新闻报道,继而对全球化媒体产生冲击。本文从美国媒体由“无冕之王”到“牧羊犬”的蜕变,美国记者在“客观中立报道”和“爱国主义高涨”间的举步维艰,以及全球新闻传媒议程的构建由“他们的新闻”转变为“我们的新闻”来剖析“9·11”事件对全球化媒体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媒体审判”是“媒体舆论监督权”的滥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闻记者》今年第7期发表了刘太阳先生的《“媒体舆论监督”有悖法治精神吗 ?———与魏永征教授商榷》一文 ,大意是 ,“媒体审判”实为媒体舆论监督的一部分 ,并不有悖法治精神。我觉得他混淆了“媒体审判”与“媒体舆论监督”的区别 ,没有搞清媒体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 ,在实践中是有害的一、“媒体审判”是违法行为“媒体审判”一语出自美国 ,指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力 ,妨害和影响司法独立与公正的行为。1965年 ,美国法院推翻了一起指控诈骗案的判决 ,其理由是 ,在庭审过程中所作的电视录像 ,对被告作了含有偏见的宣传 ,损…  相似文献   

5.
西方媒体,尤其是美国新闻是自由的吗?震惊全球的美国“9·11”事件,以及围绕这起事件发生在美国的一系列新闻事件就足够引起我们的反思。美国之音电台台长为新闻自由被撤职“9·11”事件之后,正当美国人愤怒不已的时候,塔利班最高领导人奥马尔说,塔利班不会交出本·拉登,还说“9·11”恐怖袭击事件是美国自己种下的苦果,美国应该停止不断扩张其帝国的行为。奥马尔的讲话录音到了美国,美国之音决定播出,这时,美国官方立即出面制止。美国国务院9月24日表示:政府禁止“美国之音”播放塔利班最高领导人奥马尔讲话的决定…  相似文献   

6.
徐剑梅 《青年记者》2016,(34):81-83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说,社交媒体在他的胜利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从事社交媒体数据分析和内容营销的软件公司社会流(SocialFlow)合伙人弗兰克·斯佩合说,今年美国大选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社交媒体选举”.  相似文献   

7.
如同英雄凯旋,美国“伟哥”在我们媒体的簇拥下,已粉墨登陆中国市场。一盒仅一粒的“伟哥”售价达 99元,很让美商赚了一大笔钱。之所以如此,与我们媒体的超常宣传分不开,最长的报道洋洋洒洒上万言。这种宣传不是广告却胜于广告,本来很一般的东西几经炒作便成了点石成金的“无价之宝”,很容易吊起读者的胃口,“伟哥”便是这般炒作的幸运儿。但辉瑞公司的老板不会送锦旗给我们的新闻媒体——因为参与炒作的单位太多太多,无法一一“致谢”。   作为媒体,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吸引读者、拥有读者,炒作新闻也是可以理解。…  相似文献   

8.
西方媒体,尤其美国媒体,实在是“霸道”惯了。这与他们的媒体传统和制度设计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文化批判学派认为,一切新闻都是一种“话语”。在绞杀萨达姆这件事上,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媒体显然不会放过用老萨的死进行“说话”的机会——所有有关“绞萨”的报道,事实上成了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对那些敢于对美国权威挑战的国家进行的一场以心理威慑为目的的心理战和宣传战。  相似文献   

10.
媒体战争,硝烟四起,“战国时代”已经来临。在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所谓的“第四媒体”、“第五媒体”悉数登场,电视的黄金时代已成为历史,电视媒体在面临其它媒体挤压的同时,其内部竞争也愈演愈烈,电视媒体的地位面临挑战,广告经营份额缩减,面对压力,众多电视台正努力调整节目思路和经营策略,电视节目编排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日显重要。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5月25日,陕西省委宣传部、省记协召开“揭露美国新闻自由伪善面目”座谈会。来自全省主要新闻媒体暨大学新闻系的领导在发言中从不同的角度,以理论与事实的结合痛斥美国“新闻自由”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座谈会开始,大家起立向邵云环等三位烈士默哀。与会同志争相发言,大家从美国新闻事业演变的历史剖析了美国所谓“新闻自由”的双重标准,抨击了美国媒体标榜的所谓的“新闻自由”与“公正”只不过是欺世盗名的一个谎言。5月8日夜间北约对我驻南使馆有预谋的精确轰炸,美国暨西方主流媒体则一口咬定是“误炸”;对3名中国记者在中国…  相似文献   

12.
《新闻导刊》2006,(1):47-47
随着我国媒体的不断壮大,大众媒体发展飞快。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两个不可忽视的倾向。就是媒体的“城市化”和农村信息的“荒漠化”。  相似文献   

13.
“妖魔化”中国的背后──美国传媒是如何讲政治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妖魔化”中国的背后──美国传媒是如何讲政治的李希光一1995年冬天,在结束对《华盛顿邮报》半年的工作访问之前,我根据对这家及其它主要西方媒体的统计分析和访谈,撰写了一篇题为《美国媒体是如何把中国人民妖魔化的》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针对西方媒体用诸如...  相似文献   

14.
今年5月中旬至6月初,笔者接受“国际访问者领袖计划”的邀请,到美国交流,对美国媒体的“网络战略”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国际访问者领袖计划”是美国国务院资助的民间文化交流项目,自1940年开始实施,目的是通过专业人士的沟通,增进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相互了解。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人士通过这个项目访问美国,涉及的领域包括政治、媒体、教育、环境等。中国已有数百位政府官员、专家和学者参与该项目。  相似文献   

15.
高雅 《新闻前哨》2013,(11):19-21
在“斯诺登泄密”事件的报道上,美国主流媒体的报道和中国主流媒体的报道都属于“国家第一”的报道框架。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主流媒体力求把本国利益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报道新闻时多以中立描述“事实”.虽不支持斯诺登的行径,但略有批判美国之意。而与“谴责和逮捕斯诺登”相对应的在美国主流媒体中斯诺登被陈述为“叛国”、“间谍”等代名词。实质上这就是两大媒体各为其主的最忠实态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与写作》2005,(3):18-18
此书由穆青同志作序。书中系统地介绍了美国新闻界已经和正在发展中的情况。作者还用较多的笔墨叙述了美国主流媒体的有关报道活动,从中透视出美国社会的千奇百怪及其标榜“新闻自由”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张洁 《新闻前哨》2006,(10):96-96
“J2J”是美国新闻基金会在全球创办的一个国际培训项目,意为“记教记”,两个英字母中间的“2”,是由“to”的谐音简化而成,项目全名是Journalist to Joumalist—the Global Media Responds to AIDS?(记教记——全球媒体回应艾滋病)  相似文献   

18.
写在前面:五年前,杰夫·朱克(时任美国NBC Universal首席执行官,现任CNN Worldwide总栽)在拉斯维加斯一次电视行业高管聚会上发出警告:媒体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森林大火”。并指出,在蓬勃发展的数字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广告和付费收入面,『岳“烧光”的危险。整个媒体行业正用利润微薄的数字媒体业务取代收入颇丰的传统媒体业务。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三贴近”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大新闻改革力度,增强新闻舆论引导的重要体现,得到全国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而“三农”问题作为普遍关注的热点,更成为各媒体落实“三贴近”的突破口。“三农”宣传百花齐放,“三农”报道精品迭出,成为众多媒体的一大亮点。透过热闹的表象,笔者以为贯彻“三贴近”原则,真正提高“三农”报道的质量,必须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从而管好用好媒体,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媒体管理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和使命。笔者认为,“三善”媒体,是新时期新阶段对各级党委特别是媒体管理者提出的新要求;是加快改革发展和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的新需要;是实现民主法治宏伟目标对领导干部的新期待。“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之间存在严密的逻辑体系,其中,“善待”是前提,“善用”是目标,“善管”是保障。文章通过近年来重大而鲜活的事例有力而充分地证明:“三善”媒体,有百利而无一害,是我们未来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