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们秉持的是构思写作观,并坚定地认为构思之于写作不仅重要而且必要,甚至达到言写作必构思、无构思不写作地步,我们的写作教学也历来高度重视写作构思并致力于教学生重视并学会构思。而近年来,随着“非构思写作”的兴起,尤其是“非构思写作”之“非”字的否定性冲击,一时间让人们对写作构思产生了疑惑甚至动摇,并在“要构思”与“不要构思”之间摇摆不定、不知何去何从,这不仅关系到人们对写作构思的认识与定位,而且影响到写作活动以及写作教学工作的开展。有鉴于此,本文对“非构思写作”精神内涵进行厘清,并探讨其对写作教学的现实意义,以期对“非构思写作”科学认识以及“非构思写作”理念下写作教学改进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宁夏教育》2012,(7):159-159
帮助学生构思好的故事,从小学开始可有一些适当的训练:(1)构思,一件十分常见的事情。(2)构思,弥补故事的不完美。(3)构思,有一定的游戏规则。(4)起步,让读者看出你的构思。(5)升级,力争拥有几条“构思线”。(6)高明地藏起你的构思。(7)构思,发现内在的关联。(8)构思,把“布”想成“衣服”。(9)构思,材料的整理与取舍。(10)构思,寻找故事的“曲折点”。(11)构思,只是一种新习惯。  相似文献   

3.
一、先进的写作理念 (一)“非构思作文”教学模式“非构思作文”是从“动力学”、“操作化”、“成功感”的作文教学模式起步的,并最终进入“非构思”的自组织、自生长的写作状态、境界。也就是说,学生写作文不再是“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谋篇、表达”这一静态化、不真实的写作过程,而是非构思的、非提纲的自生长、自组织的“即兴写作”过程。  相似文献   

4.
马正平的《非构思写作学宣言》通过对写作学构思论这一常识的质疑,提出了“非构思写作”的革命性理论主张。“非构思写作”当然接受了后现代哲学的影响,且与后现代哲学具有暗合之处。但是,“非构思写作”与后现代在暗合后立即分手,即“非构思写作”对于构思论写作学的颠覆是为了建构本土的中国当代写作学。  相似文献   

5.
高考作文如何才能获得高分甚至满分?面对即将到来的2010年的高考,有没有一个有效的作文备考策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高考阅卷经验,从还原构思过程的角度,把关注的目光从“写作中”提到“写作前”,强调“写作构思”的实效高效。很多人经常提到“写作构思”,但不见得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到底构思什么内容,构思的内容有没有一个比较合理的顺序。  相似文献   

6.
眉州文豪苏东坡在《答谢民师书》中提出了文学创作要解决“了然于心”和“了然于手”两个问题 ,这就是作文的构思与表达两个环节。学生在写作文时 ,常觉得无话可说 ,无处下手。其根源在于缺少构思环节 ,或者说构思不全面深入。刘勰称构思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足见其重要。构思就是常说的“打腹稿” ,是写作者在动笔前预先进行的一番研究和设计活动 ,其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内在生产”。王维论画时说 :“凡画山水 ,意在笔先” ,在下笔前的“意”就是指构思过程。在构思谋篇时 ,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确立一个主题。当我们得到题目…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掌握了意外法,就算走进了“构思精巧的大门”,而“构思精巧”是“高考考纲”在“作文发展等级”中“有创新”标准中的一个视点。构思精巧的文章确能让看似平常的事、平淡的语言变得新奇而有魅力。而构思要精巧常常得仗赖于意外法。  相似文献   

8.
【解读者纲】《高考考试大纲》在“基础等级”中强调.文章要“结构完整”。“结构完整”是指思路展开要有步骤、有次序,文章的布局周密、条理清楚、前后连贯、层次分明,没有残缺不全、主次不分、颠三倒四等毛病;“发展等级”则提出“构思新巧”。虽然“构思”与“开篇结尾”不是一码事。文章首尾的打造是高考作文构思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尾新颖、独特.是构思出新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
“非构思”写作理论在完全颠覆和解构传统意义上的“构思主义阅读学”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非构思阅读”的理论和方法。皇指出,“非构思阅读”不仅是一个充分关注了阅读主体、阅读当下语境、时空背景下的阅读智慧的阅读行为过程,而且是一个有阅读思维操作模型(赋形思维模型、路径思维模型、文本思维模型)的阅读过程。  相似文献   

10.
构思的巧与拙,可以导致文章的好与坏。为了训练学生能构思巧妙,笔者上了一节关于“构思”的讨论课。课堂结构共分五步进行。一、理解题目。为了认识“构思巧妙”的重要意义,根据学生不善构思和构思不巧的实际,教师确定了:“要想作文好,必须构思巧”的题目,作为本节课的讨论专题。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只有重视写作前的构思,并做到构思巧妙,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生动感人。二、出示讨论例段。为使讨论既专又深,教师  相似文献   

11.
构思,就是写作之前用心思酝酿的过程。笔者搜集到的资料显示,2010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广西百色卷要求一类文做到“构思新颖、巧妙”,二类文做到“构思新颖”;江西卷将“构思精巧”作为发展等级中“有创新”的具体内容;吉林卷将“感情真挚”、“构思巧妙”等方面中有一项突出的文章即可评为一类文。  相似文献   

12.
“文成于思”,我们认为这一观点是很有道理的。它强调了“构思”这一环节的重要。“构思”的确是作文教学中的关键一步。就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状况来看,“构思”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有的教师重视了“观察”,重视了“材料的积累”,而对于“构思”这一环则重视不够。事实上学生在观察,获取材料之后,能否写好一篇作文,关键要靠思考,要靠“构思”这一环节。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接收外界大量的信息,这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基础。但是,有了信息并不等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作文教学形式已严重造成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封闭了学生的写作灵气,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力。针对这一现实,我开始了记叙文“连环构思训练”,的实验与探索。一、记叙文“连环构思训练”的目的所谓“连环构思训练”,就是给学生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4.
写作时,我们面对浩如烟海的生活素材,理应抢占“特立独行,领异标新”的构思立意制高点,而“点化构思法”就是这种构思过程中分析材料,提炼独到主题的一种方法。所谓“点化”,原指道教传说中的“神仙运用法术使物变化”。如今借用来说明构思过程中,作者对看来极其普通的材料,不是见柳说柳,见槐说槐,  相似文献   

15.
文章要有整体的构思,“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一篇好文章贵在构思新巧,“笔似刀斧爱雕琢,文似看山不喜平”。中学生作文往往构思简单,落入俗套,如果适当运用一些构思技巧,就可以突破笔下的平庸状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小学生命题作文时,常常埋怨他们写法上“千篇一律”,没有什么新颖异样,这是因为学生只懂得一种作文构思方法。归根结底是教师在指导小学生作文时,功夫没做到家的缘故。为了克服这种现象。教师在布置学生命题作文时,必须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多种角度去引导小学生进行作文构思。下面我以《我的家乡》作文为例,讲一些做法。一、指导学生“顺向作文”构思“顺向作文”构思,即按人、事、物的变化或发展的趋向顺序进行作文构思。《我的家乡》,教师可按下图去指导学生进行“顺向作文”构思。  相似文献   

17.
将五种意识应用在考场作文的构思过程中,既能增强作文的立意深度,还能提升学生的考场作文水平。围绕“材料意识”“思辨意识”“角色意识”“论证意识”和“点题意识”五个层面,探索考场作文构思中五种写作意识的应用对策,帮助学生构思立意,提升学生考场作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文本无语笑东风,细读有情长思量。”怎样才能觅得解读文本的“金钥匙”,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托尔斯泰说:“优秀的艺术构思,应该有这样一个点,所有光会集中到这一点上,或从这一点放射出去。”的确,优秀的文本在艺术构思、情感抒发、思想表达、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这一点”,“这一点”可以是文本构思的“原点”,可以是文本情感的“交点”,也可以是文本思想的“节点”,还可以是文本语言的“亮点”。  相似文献   

19.
写作,是一个采集———构思——表达——修改的个体脑力劳动过程,“构思”是最重要的一环,这是因为文章的好与坏,在于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和谐统一与否;而这种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和谐统一,全在于完美的构思,同样的材料和差不多的感受,文章之所以有上中下之分,主要的原因也是上中下构思的结果。由此可见,文章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构思的教学,即使有时也注意到了构思的问题,也往往停留在“构思新颖”、“构思奇巧”等不切实际的、空泛的评语上多,缺少具体的要求和指导。这样,就不能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怎样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呢?第一…  相似文献   

20.
在中师语文教学写作课时 ,常有学员谈及 :我们是文学爱好者 ,很想写点东西 ,但提起笔来 ,不知从什么地方下笔。这里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 ,就是不明白怎样进行写作构思。写作构思是作者对其作品的总体设计 ,普希金叫做“给原稿准备材料”。它是创作活动的起点 ,也是创作活动的重要阶段。一篇作品的优劣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写作构思 ,刘勰对写作构思看得很重。他在《文心雕龙》中 ,把写作构思称为“神思” ,认为是“驭文之首术 ,谋篇之大端” ,把它放在创作论的首位 ,进行专题论述。雨果则认为 ,“构思愈大胆 ,创作愈是无懈可击。”由此可见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