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媛媛 《新闻大学》2008,(1):106-111
深度报道在中国和西方起源的两大权威认定是否真的无懈可击?深度报道操作模式究竟何时开始出现?笔者经过考查论证提出新的观点,至少把深度报道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百余年,比西方深度报道出现的时间早二、三十年。进而,笔者梳理了深度报道的历史发展和新闻实践,对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向做了探究。  相似文献   

2.
王旭  王松 《新闻世界》2011,(8):324-325
在新闻报道领域,对于中国所发生的诸如藏独闹分裂、东突暴动等敏感性事件,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存在有失客观的现象。虽然国际媒介话语权的天平偏向于西方媒体,但中国媒体一直没有放弃对话语权的争夺。本文以"3·14"、"5·12"、"7·5"事件为例进行文本分析,透视中西方媒体在中国新闻事件中的话语权争夺。  相似文献   

3.
<正>深度报道,本来是西方新闻学的术语,在英文中被称为In-depth Reports。从历史来看,深度报道最早出现于美国19世纪黄色新闻泛滥之时,主要是当时的人们不满足于那些"没有灵魂的黄色新闻",所以才出现与之相对抗的深度报道。深度报道在中国的兴起始于80年代中后期,目前我国都市报纸的深度报道也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那么,深度报道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又能够为都市报纸塑造出怎样的影响力呢?笔者认为,深度报道的最大魅力,  相似文献   

4.
陈丽  李本乾 《东南传播》2011,(4):112-114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媒体形象,而上海世博会使中国继奥运会后又一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对和"英国广播公司"(以下简称B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以下简称CNN)两家媒体有关上海世博会报道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描述;然后从报道功能,报道立场等方面对西方媒体有关世博报道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作者分析了西方媒体报道对于我国媒体对大事件报道的借鉴性。全文意在通过对西方媒体"英国广播公司"(以下简称B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以下简称CNN)有关上海世博会报道内容的对比分析,给中国媒体未来大事件报道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深度报道百年发展轨迹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有新闻学者认为,深度报道是继党派新闻、客观新闻后“新闻写作的第三次革命”。很多中国学者对深度报道有比较系统的研究,有人认为深度报道的概念出自西方,中国的深度报道是在学习西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深度报道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自主创新独立发展起来的。但笔者认为,从19世纪60-70年代王韬、郑观应等中国最早的本土报人独立办报开始,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开创了中国媒体舆论监督的一个新台阶,带动了一批新闻深度报道节目的产生,其中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新华社的《新华视点》、中国青年报的《冰点》等,把"新闻深度报道"、"舆论监督"的概念演绎得如火如荼。本文试图探析电视深度报道所具有的独有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7.
陈瑶  魏明革 《新闻世界》2009,(12):49-50
由于中西方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体育新闻报道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在报道理念上,中国体育新闻报道注重政治宣传与舆论引导,西方注重新闻报道客观化。在报道内容上,中国关注体育赛事本身,西方则关注赛事内外;中国注重赛事结果,西方注重赛事特点;中国注重表层信息,西方注重深度挖掘。在报道技巧上,中国对数据淡化处理,西方重视并超越数据;中国较少使用引语,西方较多直接引语;中国偏重激情性叙述语言,西方擅长客观性描写语言;中国善于宏观报道,西方则擅长微观切入。  相似文献   

8.
李淦 《新闻前哨》2011,(7):65-66
调查性报道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如今已经与客观报道一同成为西方新闻报道的主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第四权力"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调查性报道登陆中国,迅速与中国本土实际情况相结合,成为广受中国媒体青睐的报道形式。本文通过对中西调查性报道的一些重要方面的比较,探索中西调查性报道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杨姣 《报刊之友》2010,(12):188-188
创办于1980年的昆明《春城晚报》在90年代的舆论监督报道中呈现了形式上的"征文化"和内容上的深度发展并置的特点。"征文化"是在电视反馈滞后的时代,晚报开发与读者沟通的新形态,而深度报道的出现同时满足了传媒价值落点转移及其与电视共生的竞争需要。  相似文献   

10.
目前深度报道已成为各新闻媒体普遍采用的报道形式,不仅是报纸辟出大量篇幅刊登深度报道,而且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电视台也开办了《新闻调查》等深度报道专栏。深度报道在新闻评奖中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加,涌现出不少深度报道的精品。研读这些成功的深度报道,对照那些不太成功甚至失败的深度报道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深度报道的成功,归根结底是要在"深"字上下功夫,而这一个简单的"深"字却又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王刚 《青年记者》2012,(35):27-28
深度报道产生于西方新闻界,在我国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90年代,深度报道进入稳定的成长期。国内的学者对深度报道提出了一些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欧阳明提出的:"深度报道是对某新闻事实或新闻现象所进行的集中而专门的报道,具体讲,指的则是新闻传媒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和板  相似文献   

12.
张璋 《东南传播》2010,(4):56-58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前后,西方电视媒体为配合西方国家淡化自身"历史责任",迫使我在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上让步,使世界主要经济体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明显表现出会前散布怀疑情绪,会中歪曲事实真相,会后持续不实报道的三部曲。面对西方日趋明显的责任分担压力,中国需要积极争取气候变化议题的话语权,对部分西方媒体的不实报道进行有力反击,进一步提高国际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报界出现的一个令人瞩目的变化是反映改革开放大趋势的深度报道在崛起。深度报道起源于西方,在欧美等国称为大标题后报道,在法国称为大报道。在中国新闻史上,早在二、三十年代,深度报道就初露端倪。当今中国大地,改革开放的现实,向新闻媒介提出:只提供平面的、动态的、孤立的新闻事件已经不够了,还要大力开拓报道深度,展现事物的因果链条,深入地、能动地反映与解释这场大变革的轮廓与走向,并尽可能地预见未来。  相似文献   

14.
深度报道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和发展趋势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深度报道源于西方,在我国,大致崛起于1987年以后。深度报道,尤其是组合文体的深度报道出现以后,各种新闻文体被统率到了新闻深度这面旗帜下,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即不再考虑清规戒律,也不再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2010年3月28日到4月31号这天中,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泰晤士报》《卫报》和《时代周刊》《金融时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的电子版对中国山西王家岭矿难的32个文本报道。发现西方媒体对中国灾难的报道出现一个很大的改变。西方媒体曾热衷于报道中国人在灾难面前的无助,但是这一次,外媒不约而同用"奇迹"...  相似文献   

16.
"第二大经济实体"一词自2011年开始融入外媒涉华报道中,成为报道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标签。本文首先考察了2011年2月至今"第二大经济实体"相关的西方新闻话语全景。重点研究英国大报在新闻话语投射出的中国镜像,通过语料库主题词和语义趋向分析挖掘该类新闻的视角选择和材料组合等新闻操纵手段。  相似文献   

17.
"放长线钓大鱼"这句话经常被人们所使用。其实,放长线钓大鱼这句话也完全适用于我们的新闻工作,我们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深度报道实际就是一种"放长线钓大鱼"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深度报道?有学者说,深度报道是讲求从总体的联系和结构上把握新闻事实,把新闻事实"还原"到其现实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发展中去的"第三代主流新闻写作文体";也有学者认为,深度报道是新闻执着于追求深刻性的一种写作旨趣;还有人说,深度报道是围绕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具体问题,用特定的方式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其真正意义的脉络中,使受众感知特定社会事实和意义的新闻体裁。  相似文献   

19.
张欧亚  贺俊 《新闻前哨》2011,(12):32-33
大事热点深度聚焦深度部成立于2007年,主要承担省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报道,追求调查性、过程性、解释性、质疑性,坚持以独特的人文关怀视角体现深度思考,不断深入实际,推出强力策划,是都市报的"尖兵"部队,被业内称为"海豹突击队"。  相似文献   

20.
柯文浩 《报刊之友》2010,(12):128-130
本文运用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法,选择英国的路透社和美国的《纽约时报》网络版作对比分析,研究二者对2010年中国"两会"的报道,并探究两家媒体如何设置对华报道框架,尝试挖掘出不同西方媒体在常规议题和报道方式两个维度上建构中国新闻框架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