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用户为中心的自助出版、自媒体等新型出版形态正在"野蛮"生长,冲击以特许机构为中心的出版形态。出版活动正在突破载体、机构的限制,从"大规模复制"转向"个性化定制"。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出版的本质,思考出版的形态。从人类精神交往需求出发,未来出版的形态将是个性化出版,成为一个个人之间,基于个性化作品或特定主题的一席席"对话",一次次"精神交往"。  相似文献   

2.
未来学家尼葛罗·庞帝忠告人们:“每一种技术或科学的馈赠都有其黑暗面,数字化生存也不例外。”Web2.0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物(或内容)为中心,它又是个人表达、个人倾诉的场所,不可避免地带有非公共性的、私人化的情感、事件和思索。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指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代图书馆遵循人本观念,把人本管理模式引入图书馆管理中,在"重视人、尊重人、服务于人"这种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一切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兼顾馆员与读者需求两个重要方面,运用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手段.促进图书馆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以前,我国公共危机传播以1978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之前为严格管制时期,危机传播表现为"零传播"或者"不传播";之后为非自觉的间或传播.2003年的"非典"危机后,"危机传播"虽然为政府和社会各方所重视,但是仍有很大的改进余地,其表现之一是各类危机传播的发展不均衡,之二是在危机周期的各阶段,媒体角色的调适不到位.我国危机传播中媒体不作为或不当作为的症结主要在于政府没有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衡阳市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公共文化服务进社区"为契机,通过建设城区公共图书馆四级服务体系、全面改善中心图书馆办馆条件、开拓图书馆(室)建设思路、推动数字信息服务等方式,大力加强基层图书馆(室)建设,积极构建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嘉兴"农村小连锁"工程建设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它产生的背景、所具有的价值、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加强资源整合力度及以用户为中心的观点,从而更好地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沈莲莲 《青年记者》2012,(33):90-91
人文素养的涵义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是电视新闻记者应该具备基本的人文精神,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处理媒体与观众、媒体与市场的关系。然而,  相似文献   

8.
章玉政 《新闻界》2012,(6):29-33
"方舟子韩寒之争"喧嚣一时,呈现出网络语境下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的典型冲突。本文从哈贝马斯的理论出发,认为这场论战为当下中国公共领域的形成提供了鲜活的样本,但同时注意到,由于公共讨论的规则缺失,人们对于对话的姿态、言论的边界等问题,仍未有明晰的答案,这将考验着社会各界尤其是媒体界的智慧。而通过这场争论,媒体更应反思自身对于"神话"构建和祛魅的热衷,回到专业主义,对等呈现各方观点,方能真正实现"从公共领域到公共讨论"。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OPAC系统中以读者为中心的现有功能,提出现有OPAC系统的不足,并探讨了以读者为中心的OPAC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崛起以及新社交方式的推动,品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营销时代——"体验式营销"。它以"人的体验"为核心展开,而"体验"不仅仅是"产品体验",更多的是消费者"内心感受"和为他们营造的"文化氛围"。雀巢咖啡从"味道好极了"到"活出敢性"的转变,正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转变。敏锐洞察年轻消费群体个性如果问:"一个时代中,最重要的是哪群人?"我会说是:"年轻人!"他们继承这个时代,打破这个时代,并将最终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版权法意义中的公共领域是各种与私人领域相对的、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公共教育组织或机构,包括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公共管理组织及大众媒体等.各国为维持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大都规定了公共领域使用版权作品的"例外"与"免责",即合理使用.公共领域必须充分尊重版权人权利,严格把握合理使用的尺度.以图书馆为代表的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必须以服务社会公众为目的,遵守版权作品使用数量的规定;公共管理活动行为主体必须得到严格限定;大众媒体在非营利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其使用行为对版权作品市场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总结探讨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的基本涵义与理论体系,推动将"以用户为中心"作为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准则。[方法/过程]借用天文学的"地心说"和"日心说"理论,从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践行以用户为中心、提升用户服务能力3个维度,阐述和论证从"以图书馆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在图书馆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结果/结论]必须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确立从以图书馆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型变革,构建图书馆的核心能力,构建与用户需求的变化相适应的新型服务能力体系。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OPAC系统中以读者为中心的现有功能,提出现有OPAC系统的不足,并探讨了以读者为中心的OPAC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公共议题向来是大众关注的焦点,方兴未艾的网络更是为公共议题的讨论提供了新的空间。此外,许多公众人物也热衷于公共议题的讨论,本文将以崔永元与方舟子"转基因之争"为例,讨论在此过程中,双方在自由发表言论的同时,言语缺乏理性,非理性的话语权博弈无益于公共议题的解决。对公共议题进行讨论的同时,公众人物作为一部分人的"意见领袖",应当充分考虑其肩负的社会责任,努力做到真实、客观、理性、文明。  相似文献   

15.
"以观众为中心"的新动向,正在为我国博物馆人所熟稔并接受,应在回溯"以观众为中心"观念诞生历程的基础上,从浅层、中层和深层三维度对该观念进行再讨论,重新理解这一观念。认识"人如何利用物"的问题是其灵魂所在,以助推我国的观念重置与实践变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知识服务的视角出发,以专业出版数字化转型路径为研究对象,围绕技术发展、用户需求以及知识服务产品三者的互动关系,将转型路径划分为以"文本"为中心的信息服务、以"需求"为中心的知识产品、以"人"为中心的知识社交三方面,并重点考察了专业出版如何利用自身优质资源开展知识传播、构建知识服务的实践特征。  相似文献   

17.
舆论与话语霸权的争夺战 唐小兵:拙著《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以<大公报>"星期论文"和<申报>"自由谈"为例》出版后,有些朋友认为我描述的现代中国的舆论有很强的价值偏向,比较偏向于"星期论文"那样理性的、以学院为基础的,然后以学术共同体为依托的公开表达,对于南方以上海为中心的左翼所代表的这样一种激进的舆论形式缺乏"同情的理解".这种批评,以及当下公共舆论发展的态势,让我重新思考胡适、傅斯年代表的这样一种精英主义的舆论形式在当下中国遭逢的困境,而公共舆论与政治实践的关系问题也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8.
能向群 《出版经济》2005,(10):32-35
当代传播文化,正在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这便是"视觉文化",或称"图像文化".视觉活动已成为主导社会生活的现存模式,视觉形象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新兴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基层视角出发,以"政府何以关注文化事业"和"政府将如何兴办文化事业"两大问题为中心,对《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进行解读和阐释。第一个问题旨在点明公共文化服务与政府职能转型的密切关系,指出管理体制等外部性问题在未来有较大几率随着国家基层改革的开展得到真正的解决,这一政策倾向有望大大提升基层管理者兴办文化事业的决心。第二个问题则具体叙述该法律文本提供的文化事业发展思路包括:(1)明确责任;(2)统合资源;(3)调动各方参与,灵活对接文化产业等。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该法律实施语境下,可供基层管理者参考的具体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出版人张元济的图书馆事业为中心,通过对张元济参与图书馆事业的历程以及其图书馆理念与实践的考察,窥探民国出版界与图书馆界的互动及影响,最后指出,两个看似"跨界"的界别同属特殊的"文化事业"行业,需要紧密合作才能实现共赢,而至今缺乏的就是缺少张元济式的人,一个真正以"文化精神"办"文化事业"的知识分子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