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文体育观渐入--现代体育"异化"的反思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曹卫 《体育学刊》2003,10(4):1-3
采用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方法,通过对人理念的讨论和理解,认为在“生物体育观”指导下体育实践有其局限性。主要观点:体育是人产物,应“以人为本”。“人体育观”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人”的呼唤和人不断认识自我的强烈意识。在进一步认识体育和对现代体育“异化”的批判中,都需要有一种人理念来统领其发展方向,这就是人体育观的渐入。  相似文献   

2.
爱是做出来的,是两个相爱的人全身心的互动。现代情色男女,是时候来个活学活用了。让头发去听据说,对头发的爱抚,含有“想和你做爱,亲近”的信息。何况,这种感觉还是由你最亲密的人带来,其震撼力不可谓不厉害。很多人认为,头发断了也不会痛,但其实,抚弄头发是最甜美、最能唤起性欲的方法。最容易学的办法是用手掌轻放头发之上,沿发丝慢慢地由发根滑向发梢,如果对方不抗拒,便可以用指腹轻柔地抚弄发根,在头皮上游走。发根是神经汇集之地,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再加上手指的感觉传到大脑中枢,互抚头发的两人,身体时必会产生一种新奇的满足感。让…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外兴起了一种新的健身观念和方法:交替运动。这种运动可以使人体各系统生理机能交替得到锻炼,尤其适合中老年人。他们中的很多人虽然年轻时喜欢运动,但年纪大之后就逐渐放弃了,这时就不妨试试交替运动,它对于提高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可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从生物体育观到生物心理社会体育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休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体育科学则是研究和揭示这种现象发展规律的活动和知识体系。体育科学的发展始终是受体育的发展状况和研究者的认识方法所制约的。前者是研究的客体(对象),后者是研究主体的认识能力。体育科学就是这种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集中反映是体育发展史上出现的各种体育观,即人们当时对体育的总的认识。体育观一方面是人们在研究中获得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它又强烈地反作用于人们的思想,进而影响体育和体育科学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因此,研究和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对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对18世纪中叶以来,在近代和现代体育发展中影响最大和最具有代表性的体育观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孔子在文学上有不少独到的认识,形成了他颇具个性的文艺思想,成为我国古代文论的发端.文章着重探讨了其"文质观",在阐释其内涵的基础上,试图结合孔子的经历思想进行分析,力图打破就"论"而论,零碎散乱的思维模式,从而全面、准确地认识、评价孔子的"文质观".  相似文献   

6.
对于武术人而言,不同的套路动作与不同的拳种流派技术,往往是区分武术人师承关系的重要手段和形式之一,所以,对于中国武术中的套路认同、拳种认同,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中国武术认同中十分重要的表现形式。正是由于人们对这些不同风格的套路、拳种的认同,构成了大众对中国武术的认同。认同是一种接纳,或者说是一种承认。对于武术人来说,认同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美德。对于中国武术而言,对不同套路、不同拳种流派的认同,则是保持中国武术多样性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对中年知识分子身心保健与预防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年知识分子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不仅肩负着社会的重任,也承担着敏重的家务,既是各行业的骨干,又是求成欲望较高和责任感较强的人,如果在这期间忽视身心健康,将对社会、个人、家庭产生不后果。文章从中年知识分子健康状况;影响知识分子健康原因;对中年知识分子身心保健与预防及对中年知识分子建议着手提出认识,供同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所谓“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从事社会和文化人类学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观点。他主张,中国人要对自己的文化有一种自觉的认知。在发展中国体育文化,包括筹备2008年奥运会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认识,在深刻认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建立起中国体育的“文化自觉”,确立自己的体育文化追求目标,进而为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做出中国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哲学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科,曾经也被称之为科学中的科学而凌驾于各个学科之上。虽然这一说法没有得到普遍认同而被推翻,但足以显示哲学在各个学科中的重要地位。体育作为人的某一类别身体活动的代名词,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不同学科对体育的认识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效果。但唯独只有从哲学的角度去认识体育,才能更全面理解体育,才能对体育进行更具说服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本体论游戏观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钧  史兵 《体育学刊》2007,14(5):14-18
对游戏的认识有认识论意义的和本体论意义的。从本体论的意义看来,游戏是人及其活动的存在方式,因此,得出"体育教学是游戏"的命题。本体论意义的游戏属性,揭示了体育教学中的人和教学过程两个核心要素,揭示了体育教学既是认识过程又是交往过程这一本质所在。生成了体育教学,教师自我偏离和学生认识偏离的严肃、合作的师生观,以"创读"为方式的创新的体育课程观,将脑力与体力相结合处于自由展开状态下的风险、整体、自由的教学过程观。  相似文献   

11.
体育情境教学法是在近几年体育教学改革浪潮中借鉴语文学科情境教学法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注重对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创设情境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产生共鸣、形成共振,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近一年来我区在尝试体育情境教学的基础上,对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进行了探索,在探索过程中认识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体育情境教学的完善和发展,它主题鲜明,更加突出以人为本、基础教育知识综合化的运用、育人育体和谐发展的现代体育教学观。  相似文献   

12.
身心关系与体育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学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人的身体与精神的相互联系和作用,贯穿于体育过程的始终,表现为人通过有意识的身体运动对自己的身心所进行的自觉建构、自主改造和自我完善等社会实践。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研究和发展体育,必须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体系,从人的身心辩证关系入手,遵循体育的教育性、健身性和主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体育观突出反映着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群体对体育的认识与理解,也包括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深刻认识与躬行实践之后对体育观念的抽象概括。文章着重以毛泽东体育观为切入点,从毛泽东青少年时代、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和建国后期三个不同历史时期体育观念的认识、发展过程,紧密围绕其体育光辉思想和体育实践活动两大方面研究探讨得出:体育必须是以身体运动为主,不断增强与完善人类体质的健身教育,而不是指以少数人参加,以取胜为内涵和追求功利为目的的运动竞技教育。在当前国民体质日趋下降的今天,我们仍需沿着毛泽东体育观的正确方向,并以此为根本理论和实践指导的依据,为我国顺利实施开展"全民健身计划"与"奥运争光计划"以及体育体制改革,实现全民健康意识和身体素质的增强,建设从体育强国向体育大国的宏伟战略而努力。  相似文献   

14.
试论田径运动的"三重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田径运动的竞技性、健身性和趣味性,即田径运动的“三重性”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对片面强调田径运动竞技属性的“物性”认识误区进行剖析,提出认识田径运动性质应该坚持“‘人’、‘物’并重”,“以人为本、三维审视;三性育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正> 体育课是社会形态的群络组合,身心统一于和谐的群育活动之中,发展理性、充当角色、合作对抗、团结友好、彼此融洽,使每个人的潜力得以发挥与实现。这种教育形式,应该是体育课所独具的优势,也是评课标准所指望达到的境地,那么,如何从身、心、群角度,探讨评课标准呢?我们认为,必须抓住体育教育目标的指向,找出身、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感觉和运动是认知发展的重要基础。体育活动与“身心”紧密相关 ,具体地表征着身心关系的内在统一性。以往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大多从纯生理的角度出发 ,这样可能会使其价值受到很大限制 ,如能从体育活动与人的心智发展关系上来思考 ,则能看清楚体育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7.
身心教育并重 培养健全体魄翁美琼(桂林工学院体育教研室)1体育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美育等其它方面的教育是密切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而某种认识以为,体育只是让学生活动活动,搞搞身体锻炼,促进身体发育,而对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目前大学生体育教育对能力培养、健全心理、教学内容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并加以分析探讨,旨在认识体育教育理念,为进一步认清体育教学的多向性功能作用和发展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研究我国体育教学质量观,体育教学质量观与社会的发展、人的认识有密切关系,但是体育教学质量观更加强烈地体现了发展性、合目标、需要性、特色性及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人体观的人,对体育会有不同的认识。它对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和完善,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体观的不同,其体育意识水平会存在着层次上的差异。本文从自然与文化的角度出发,结合体育的特点,对人体观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及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