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换个角度看世界”复习课教学为例,基于化学学科理解,抽提出元素和原子、分子的认识视角,将物质的组成、结构、分类和变化等具体化学知识与“宏微辨析”、“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相联系,建构基于元素和原子、分子的物质组成、结构、分类和变化的认识思路,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于化学复习课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从"专家型教师"视角出发,选取5位专家型化学教师,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基于多重个案分析,得出他们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化学教学的认识。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认为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应包括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学会思考与科学精神,化学思维与学科逻辑,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化学教学需要教师具有认识并践行:知识是载体,学习过程更重要;课堂是平台,教学方式要优化;知识会遗忘,留下的是素养。上述研究和结论对于扩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方式,丰富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启迪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实践,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素养为本的教学背景下,如何基于学科理解设计与实施化学课堂教学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学科理解的化学教学策略包括基于本原性问题的学习任务设计策略、基于认识视角的思维方式建构策略、基于概念层级结构的结构化策略和基于学科思想的知识迁移策略。上述策略可为素养落地与创新进课堂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视域中的化学学科知识有别于化学课程知识,还包含化学教学知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知识建构,体现了课程知识的选择性、教学性和教育性。核心素养的知识组成包括化学学科实体性知识、学科方法性知识和学科意义性知识。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知识组织的视角审视素养化教学,可获得如下启示:厘清知识素养关系,实现知识学习的素养培育;深化课程知识理解,明晰知识学习的素养内涵;注重教学知识创生,优化素养培育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学科核心素养取向的化学教学需要教师挖掘特定主题学科知识的素养功能.在此过程中,化学学科理解至关重要,它能够对学科知识结构进行高度凝练和概括,抽提主题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使知识具有素养功能,使思路具有迁移价值.化学学科理解包含本原性问题、认识视角与思路、概念层级结构三个要素,具有学科与主题特质性、本原性与结构化、建构性三个基本特征.基于化学学科理解挖掘主题素养功能可遵循聚焦科学发展的"矛盾点"(解决了什么问题)、抽提科学转折的"突破点"(如何解决问题)、明确时代背景的"特殊点"(问题是在什么背景下解决的)三条路径.  相似文献   

6.
以“从海水中提取镁”为例,基于化学学科理解,抽提出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认识视角,将物质制备与性质等化学知识与“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等化学核心素养相关联,建构从混合物中提取物质的认识思路,形成“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廖停  赵霞  吴成浩  刘波 《化学教与学》2023,(24):30-34+69
基于化学学科理解的教学设计,是将化学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上的重要前提和有效途径。本次教学以“为什么乙烯的产量作为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为情境主线,三个教学板块由化学键、官能团和空间结构三个有机认识视角构成,每个板块解决一个核心本原性问题,并利用细分之下杂化方式、键类型、键极性、键饱和性、键能、反应位点、键旋转性等化学认识视角构建分析有机物结构的一般认识思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挖掘知识点的本原性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按照知识逻辑编织成为一个复杂有序的有机整体,以此达到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素养能力,建构解决陌生情境下解决问题的模型。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对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认识,从文化的角度来认识化学学科,从传播文化的视角构建课堂和设计教学、挖掘文化素材,丰富教师化学文化素养,讲究化学文化的融合与融入五个方面,论述了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应该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递、单纯以知识传授的教学现状,提高化学文化的融入度,实现“知识为本”向“核心素养为本”的转变,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沉淀溶解平衡是继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后的又一个平衡理论,它是中学化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年来高考的一个热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概念的认识存在偏差,究其根源,是因为学生未在头脑中形成化学学科观念.实施学科观念建构的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微粒观是学科观念核心要素,学生微粒观建构将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教育价值,有利于解决当前化学知识的相关问题.本文基于微粒观的视角,结合“沉淀溶解平衡”的课堂教学,探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学科观念教育,以达到对化学知识的深度理解。  相似文献   

10.
王雨  毕华林 《化学教学》2021,(4):49-53,86
以提高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化学课程改革,重视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层面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甲烷”作为最简单的有机物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起始。基于三重表征视角,从“甲烷”教学内容素养价值的挖掘、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结构化以及教学评一体化等方面进行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突出三重表征对认识有机物结构与有机反应、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提高"素养为本"化学课堂教学能力是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素养为本"化学课堂教学要以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将落脚点放在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上。教学设计应注重学科主题整体设计,课堂教学板块和学习任务的具体设计,教学实施应注重采取化学核心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形成化学认识视角和认识思路,发展学生高阶思维。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化学学科理解的含义,教师增进化学学科理解的基础、关键以及归宿。设计了以素养导向的化学学科理解的圈层结构模型;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和阿司匹林的制备合成三个教学案例,分别介绍了教师可以从强化化学知识的本源理解、提升学科素养以及践行学科育人三个方面提升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朱国庆 《天津教育》2024,(7):156-158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要求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教学设计要以情境为基础,通过问题和任务驱动发展学生学科思维,加深学科理解。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学科素养教育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化学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学科素养的培养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尤为重要。因此,以化学学科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知识掌握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新高考评价体系要求构建以测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为目的的命题框架,从学科大概念的视角分析高考化学命题中对应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所体现的学科大概念思想,旨在为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文本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法,从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实验观、分类观以及化学价值观等六个方面梳理化学基本观念在2017年版课标中的具体内容及呈现方式,为广大高中化学教师理解化学基本观念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总结归纳出理解化学基本观念与核心概念、具体知识的关系,丰富学生认识物质及其性质的视角、思路及路径,以及实施"观念建构"教学等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16.
化学学科理解需要追溯核心问题、理清认识视角及思路、明晰概念(或知识)的层级结构、确定知识承载的素养发展功能等。以“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单元复习教学为例,既凝练了单元大概念,确定了知识承载的素养发展功能,并制定了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又实施了“板块—任务式”教学设计,开展了以“青团”为主题的情境问题教学,有效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 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类实践 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化学核心素质。在此背景下,本文将 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在明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基本内 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解析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 角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源于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对问题的发现、思考、探究、解决和迁移.因此,教师在做教学设计前,应深入发掘教学内容中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聚焦课堂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与评价目标的契合度.教师在做情境教学设计时,可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确保教...  相似文献   

19.
化学学科理解是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指明了教师化学学科理解的内容(化学学科知识及其思维方式和方法)和特征(本原性、结构化)。在其特征的认识、实现路径及表达的思考中,提出化学学科理解的特征不仅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并对其实现路径及表达进行了阐述。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对化学学科知识及其思维方式和方法有本原性、结构化的认识,关注的是教师专业素养和文化品味的内核,这也是一种新的挑战,需要教师有深厚的专业素养、独到的认识视角、广泛的信息来源和“求真”的精神作为支撑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20.
《课程.教材.教法》2020,(4):108-113
"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应从化学模型、认识模型两个视角理解其内涵。从化学模型视角看,"模型认知"包含运用化学模型表征的能力、运用化学模型解释和论证的能力、运用化学模型预测和验证的能力、构建和优化化学模型的能力等;从认识模型视角看,"模型认知"包含运用认识模型将知识认识化、思路化、功能化,运用认识模型助推能力的发展,学习过程中运用认识模型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