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近日,省档案局与省司法厅联合印发《云南省法律援助案件档案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加强法律援助案件档案管理。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为了保证法律赋予公民的各项权利在现实生活中切实得以实现,对需要采用法律救济手段捍卫自己的法定权利不受非法侵害,但又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诉讼费和法律服务费的当事人,以及某些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减费法律服务,或者减、免诉讼费用,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制度。其根本宗旨和最终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刑事自诉案件比较多的国家,但由于理论上不重视、认识上不统一、立法上缺失、检察机关知情渠道不畅以及当事人法律知识局限等原因导致法律监督在刑事自诉案件程序上出现“盲区”。为维护司法公正、防止权力滥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应当采取完善立法,畅通知情渠道,强化法律监督意识,建立担当自诉制度等措施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相似文献   

3.
<正>法律援助制度,也称法律救助,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司法救济制度,它作为实现社会正义和司法公正、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行为,在一个国家的司法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94年初,司法部首次公开提出建立中国司法法律援助制度的设想,并陆续在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等城市开始了法律援助制度的试点。2003年7月21日,为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在法学教育中开始采取法律诊所这一教育方式.法律诊所的案件档案由于具有独特作用,因此需进行妥善的管理.针对目前法律诊所教育中存在的案件档案管理问题,开设法律诊所的各院校应建立起相应的案件档案管理制度,利用现代技术对案件档案进行管理,并在保护当事人隐私和档案的合理使用之间进行平衡.  相似文献   

5.
《北京档案史料》2006,(2):95-112
法律援助是司法中为保障公民平等行使权利而对有困难者给以减、免有关费用等特殊帮助的制度。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最早出现于清末,民国时期是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其问出现了律师制度中最具有法律援助性质的贫民法律扶助制度,这项制度要求律师有组织地无偿为贫民提供法律服务。1934年,南京政府司法部批准了中华民国律师协会制定的《律师公会附设贫民法律扶助会暂行规则》,作为实施贫民法律扶助的基本规范。1941年,司法部又公布了《律师公会平民法律扶助实施办法》,将扶助对象由“贫民”改为“平民”,规定了律师公会承担平民法律扶助的事项。与此相配套,1941年颁布的《律师法》也增加了法律扶助的内容。1946年10月,北平律师公会依据《律师法》的规定制定“北平律师公会实施平民法律扶助办法”,同时呈报北平地方法院和北平市社会局,后经几番修改,形成“北平律师公会平民法律扶助实施办法细则”,并呈请北平地方法院转呈司法行政部,于民国三十六(1947)年十月三日京(36)指(参)字第二四四八七号指令准予备案。本组史料即反映了“北平律师公会实施平民法律扶助办法”、“北平律师公会平民法律扶助实施办法细则”的制定经过。此外,北京市档案馆还保存有1947年初北平律师公会会员进行平民法律扶助的备案材料。北京市档案馆藏,档号:J2—2—162、J65—3—518。[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建始县档案局按照国家、省《法律援助条例》通知精神,结合县情,多措并举,服务民生,为法律援助工作"开绿灯",免费查询法律援助案件档案资料。一是领导重视,深入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条例》。随着近年来,省、州、县各级政府把法  相似文献   

7.
1996年我国首次在立法中提到了"法律援助"的概念,到2003年颁布《法律援助条例》后,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现有的法律援助制度还是有不少缺陷,没有很好的起到了维护司法公正的效果,尤其是法律援助的办案质量不高,造成了群众对法律援助的不信任。法律援助案件的办案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制度、经费、人才这3个方面,在改进的时候,也应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媒介审判(trial by media)”这个词语是舶来品,是一种不依据法律程序而对被告和犯罪嫌疑人实施的非法的道义上的裁判。从理论上来讲,媒介审判在以英美法系为主的国家更容易形成,因为西方一些国家的新闻法制以判例法为主,法庭审判实行审判陪审制度。如果媒介在审判前对案件或当事人做了过多的渲染,就会影响陪审团的投票及至判决的公正。  相似文献   

9.
马婷婷 《大观周刊》2011,(26):83-83,52
所谓管辖权异议是指在诉讼程序中.当事人在司法机关违背管辖的规定.管辖了其无权管辖的案件或者认为其他司法机关更适合管辖的情况下.在法定期限内向有审查权的法院提出要求该司法机关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或更适合管辖的司法机关管辖的主张.它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赋予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一项诉讼权利。我国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都明确规定了当事人的管辖权异议制度。就目前来看,法律的这一规定还比较笼统。虽有较多的司法解释.但在使用中仍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以致学术界和业务界具体实践中都产生了一定的分歧。  相似文献   

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现实中新型案件不断涌现,法制记者只有具备相应法律知识、法治理念,才能准确把握案件性质,客观公正地做好新闻报道.笔者以一个新闻人的视角对法律制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作一解读,以期对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藏臣 《大观周刊》2011,(5):80-81
一、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制度的现状分析 我国合同法第126条规定:“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的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与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  相似文献   

12.
对弱势群体信息援助与支撑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援助是指由政府和社会力量免费或以较低的费用为弱势群体提供信息产品或服务,它应与现已存在的医疗救助、法律援助体系等互为补充,最终形成一个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信息援助实施的理念是“助人自助”,稀释和淡化“信息歧视”,提升弱势群体的竞争和生存能力,增加他们的社会参与机会,从而改变他们的弱势处境与状态。文章在分析弱势群体与信息“歧视”的原因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信息援助的具体措施有:了解情况,制定方案;构建相应信息资源体系,发挥图书馆最大化社会效益;减免费用,加大援助力度;构建社会各界合作机制,提高信息援助实效;传媒在追逐经济利益的同时不能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建立社会信息援助保障制度、法规,切实保护弱势群体权益;消除“文化饥渴”,促进民族文化复兴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贾建伟 《今传媒》2011,(6):33-34
<正>一、国外行政救助制度之借鉴从上述发达国家的相应行政救助制度来看,要建立发展好行政救助制度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以下几方面的重要内容。(一)高度重视行政救助制度法制建设国外发达国家能够重视行政救助法律制度,其前提就在于制订了详细而又合理的法律制度。从英国最早的《济贫法》到现今不计其数的法律法规,无一不是体现了行政救助法律制度在法治国家中的地位所在。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法制日臻完善的今天.经过一段曲折艰辛的历程,作为法律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律师制度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日益成熟的中国律师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协助司法机关公正合理地处理各类案件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可以说,律师业务已经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5.
王丽 《大观周刊》2012,(13):48-48
证据开示,其基本涵义是指庭审前控辩双方互相提供或透露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和信息的作法和程序,它是实现庭审前信息交流的重要装置之一,被认为“是当事人主义或类当事人主义诉讼程序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和制度”,证据开示制度的设置可以为被告人的辩护权提供有效的保护,同时为控辩双方在庭审前能够充分地了解案件事实真相,集中争诉焦点,彻底地进行庭前准备,保证庭审的顺利和判决的公正,构成了建立正式证据开示制度的司法资源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档案广角     
9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法律援助条例》已正式开始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法律援助的全国性立法。《条例》赋予了公民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权利:无论你是富有还是贫穷,你都可以平等地进入运用法律、操作诉讼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新闻媒体作为刑事诉讼程序间接公开的媒介,具有沟通公众与司法机关的重要作用。随着大众传播方式的不断演化,当前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在刑事司法案件报道过程中产生的对案件当事人的隐私权侵犯的现象,其背后暗含着新闻自由与个人隐私保护的利益冲突。解决这一社会性忧虑,需要在实现价值平衡的同时,依靠完善新闻传播相关法律制度、规范刑事司法案件各阶段的新闻报道权利边界等手段,构建秩序化、法律化的隐私保护规则。  相似文献   

18.
宁磊 《大观周刊》2012,(16):79-80
养老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在劳动者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时,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规定为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而给予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养老是人人都要面临的问题,所有单位都应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按照国家、集体、个人共同负担和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筹集养老保险基金,确保每一位劳动者都有公平合理的养老保障。  相似文献   

19.
张永东 《大观周刊》2012,(46):99-99
对作为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当今特殊时期的背景下.我国司法机关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化解当事人矛盾的办案方式.公诉案件的当事人和解就是其中的一种。对公诉案件,由于法律没有使用“和解”的概念,其原则、方式及理念又与传统刑事司法有所不同,因而引发了许多争议。对此,需要在理论上进行探讨.一、刑事和解的基本含义及性质  相似文献   

20.
何芬 《大观周刊》2012,(46):74-74
民间借贷这一社会现象随着现阶段我国富民政策的落实发展势头迅猛,一方面融通社会闲散资金,弥补银行业融资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有关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不甚明确,市场失范导致非法集资案件时有发生,整体上处于一种“野蛮生长”的自然状态,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民间借贷法律制度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如何完善民间借贷法律制度问题给予了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