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安庆师范学院与皖江文化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清代光绪二十三年。发源于桐城派的清代安徽省学敬敷书院移建于此。“敬敷书院”长廊、安徽大学红楼作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安庆师范学院百年办学的历程:敬敷书院换校名、迁校址、改校制,昭示着皖江文化的和合内涵。 一 安庆敬敷书院是清朝安徽最大、办学时间最长的官办书院。1652年(清顺治九年),江南省操江巡抚李曰芃在安庆建立了培原书院:1733年此书院由私人办学改为官办;1736年换名为“敬敷书院”。桐城派领袖、经学大师姚鼐于乾隆四十五  相似文献   

2.
《教育文汇》2014,(24):F0002-F0002
安庆师范学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其前身敬敷书院始办于1897年,是当时安徽唯一的高等学府。桐城派祖师刘大魁,姚鼐曾任敬敷书院山长。其后,书院先后改为安徽从学堂,安徽高等学堂,安徽武备学堂,  相似文献   

3.
安庆敬敷书院,是清代安徽著名的"省学"。敬敷书院有很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哺育了数十代学人,颇具文化影响力。两次担任敬敷书院山长的姚鼐对敬敷书院文化传统的贡献值得肯定。姚鼐对敬敷书院的贡献侧重在其教育精神和理念以及对书院教育的倾心。姚鼐主掌敬敷书院的实践,传承了桐城派思想,推动了桐城派文学的发展。姚鼐倾心教育的精神理念有其启示意义,代代学人需要传承这种精神理念,努力形成深具底蕴的校园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4.
安庆敬敷书院,是清代安徽著名的"省学"。敬敷书院有很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哺育了数十代学人,颇具文化影响力。两次担任敬敷书院山长的姚鼐对敬敷书院文化传统的贡献值得肯定。姚鼐对敬敷书院的贡献侧重在其教育精神和理念以及对书院教育的倾心。姚鼐主掌敬敷书院的实践,传承了桐城派思想,推动了桐城派文学的发展。姚鼐倾心教育的精神理念有其启示意义,代代学人需要传承这种精神理念,努力形成深具底蕴的校园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5.
敬敷书院考     
敬敷书院是清代安徽省最大、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官办书院。在清代,敬敷书院曾伴随着琅琅书声与淡淡墨香,成为名流学者们的讲经论道之所、文人学士们的向往之地,其所承载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使命影响巨大。探索敬敷书院的办学历程,对于了解安徽清代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敬敷书院的创办与移建、管理组织、教育特色作些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6.
敬敷书院考     
敬敷书院是清代安徽省最大、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官办书院。在清代,敬敷书院曾伴随着琅琅书声与淡淡墨香,成为名流学者们的讲经论道之所、文人学士们的向往之地,其所承载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使命影响巨大。探索敬敷书院的办学历程,对于了解安徽清代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敬敷书院的创办与移建、管理组织、教育特色作些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7.
<正>安庆师范大学坐落于安徽省安庆市。安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戏曲之乡、文化之邦、禅宗圣地"的美称。安庆也是安徽之源。安徽省的"安"即取自安庆,安庆府和徽州府各取一字加在一起就是"安徽"。安庆师范大学办学历史悠久,现在的校址为1897年的敬敷书院旧址,敬敷书院1901年改为安徽大学堂,1928年成为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改为国立安徽大学。1977年恢复本科招生,1980年成立安庆师范学院,2016年更名为安庆师范大学。学校所在的皖西南大部分地区属于大别山革命老  相似文献   

8.
姚鼐一生的主要经历就是从事书院教育事业,先后主讲江苏、安徽等地的重要书院达40年之久,其中主讲安庆敬敷书院和歙县紫阳书院15年,也是其书院教育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简述了姚鼐对书院教学、管理的一些认识,力求通过探析姚鼐在书院中的教育教学活动,揭示其对桐城派、安徽书院教育和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的影响与贡献。  相似文献   

9.
一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始于清朝末年。一九○一年(光绪二十七年),清朝政府明令全国书院改为各级学堂,在省城的书院改为大学堂。安徽省城安庆的敬敷书院早在一八九七年(光绪二十三年)就改为求是学堂,这时又改为安徽大学堂。这是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随后,新教育制度建立,《癸卯学制》公布,安徽大学堂改名安徽高等学堂,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曾任该校监督(相当校长)。一九○六年,在安庆建立省立政法学堂和优级师范学堂,一九一○年又创办了高等农业学堂。这是安徽早期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文化史志界多认为王宽吾、全祖望曾任敬敷书院山长,其实有误,皆因民国《怀宁县志》“其山长由巡抚聘定如刘大櫆王宽吾祖望姚鼐皆卓然经师之选也”一句标点不当所致,这句话从道光《怀宁县志》删削而来,从中可知曾任山长的是刘大櫆、王西园宽、吾渔璜祖望、姚鼐等。王宽熟习先秦诸子、六朝史籍与杜诗,诗歌善于用典,推尊杜甫,大约于1785—1790年之间掌教敬敷书院;吾祖望自幼业儒,尊董仲舒,了解古代中医五行与道教金丹理论,诗作多拟古,于1791—1798年间任敬敷书院山长。从刘大櫆至黄钺,书院五任山长均以文学艺术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选聘敬敷书院山长并非纯粹的经学标准。  相似文献   

11.
清代中叶的姚鼐,是我国古代成绩卓著的书院教育家,一生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徽州紫阳书院,安庆敬敷书院和江宁钟山书院,其思想影响中国教育界和文学界200余年,在中国书院教育史上实为罕见,然而学术界并不重视对他的研究。本文就他40年来书院教育实践及其经验和思想作了初步的考察和论证。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学院     
安庆师范学院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市,系安徽省省属本科师范院校。学校历史悠久,是安徽省高等教育的发源地。1897年,清代著名省学敬敷书院在此办学,1902年改为安徽大学堂,1946年改为国立安徽大学。1981年学校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拥有“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统计学”等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06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3.
淮上名校──寿县一中采访散记本刊记者万康生,薛孔文寿县一中的前身是始建于明朝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的循理书院。兴办新学在清光绪27年(即公元1901年),是安徽建校最早的中学。不过作为一所知名学校,并非只因为它的古老。五十年代,它曾辉煌过,那是因...  相似文献   

14.
莱佛士书院     
黄佩君 《教师博览》2009,(2):F0003-F0003
莱佛士书院(Raffles Institution)是新加坡一所只收男生的四年制自主中学,由新加坡的发现者及首任总督托马斯·莱佛士(Thomas Stamford Rames)于1823年5月5日创办,原名新加坡书院(Singapore institution),1868年为纪念莱佛士爵士而更名为莱佛士书院。作为新加坡最悠久的学校之一(已有185年的历史),莱佛士书院一直是新加坡最顶尖的学校。  相似文献   

15.
据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太守吴秀开濬城濠,积土为岭,种植梅花,因名梅花岭,岭前建崇雅书院。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著名徽商、藏书家马曰琯捐资在岭东重建书院,命名为“梅花书院”,后声名远播,其“入礼门,树仁心,走义路”的核心教育思想历经400年风雨洗礼仍熠熠生辉。明末史可法领兵抗清,誓守城池,生前遗言,死后葬梅花岭。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于梅花岭修建史公祠,英烈忠魂与清芬之岭交相辉映。1947年,史公后裔史鉴先生倾其所有在史公祠内创办了可法小学。新中国成立后,可法小学迁出史公祠,不断发展壮大,有了今天的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  相似文献   

16.
重庆七中是重庆市首批重点中学,始建于公元1758年(清乾隆二十三年)。学校始名渝州书院,后改名东川书院,曾四迁校址,九易校名,历经沧桑,迄今已迎来250周年华诞。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1880-1942),安徽怀宁(今安庆)人,字仲甫。1898年人杭州求是书院,开始接触近代西方思想文化。1901年因参加反清活动遭清廷追缉。亡命日本,旋人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法政。1903年回国后,先后编辑创办《国民日报》、《安徽俗话报》,进行反清革命宣传活动,并兼任安徽公学及安徽公立速成师范学堂教师。1907年~1910年又两度赴日,先后就读于东京正则英语学校、早稻田大学。1908年曾任浙江陆军小学堂国文和史地教师。  相似文献   

18.
人称“邓书院”的邓洪波先生,孜孜求索二十载而铸就的力作——《中国书院史》,已由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于2004年7月出版发行。这是邓书院继《岳麓书院史略》、《中国书院辞典》、《中国书院制度研究》、《中国书院史资料》(全三册)、“中国书院化丛书”、《中国书院》(画册)之后的又一部规模恢弘的学术作。  相似文献   

19.
《教育科学论坛》2010,(11):F0002-F0002,I0001,I0002,F0003,F0004
成都市新都区谕亭小学前身是清代新都县的最高学府始建于清乾隆侣年(公元1753年)的“龙门书院”。1904年,“龙门书院”改为“新都县立高等小学堂”,成为新都县第一所公立小学校。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  相似文献   

20.
全祖望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经史学家,而且是我国清代有名的书院教育家。他除了主讲甬上蕺山和肇庆端溪两书院外(有的志书记载他还主讲了安庆敬敷书院),还大力创办和恢复了一些地方书院。《鲒埼亭集》中提及与全氏教育活动有关的书院有二三十所,由他为之作记的有二十余所,其中有些是他创办和重建的(《外编·诸书院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