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通过小蜜蜂乐团网站建设的实践,探讨如何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有机结合,以事业资源形成产业优势,并将形成以产业能量反刍到事业发展的文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以“楚天”为品牌的产业经营单位在文化创意、广告、印务、房地产、酒店服务等领域创造了非凡的业绩,形成了以“楚天”品牌为代表的多元化产业格局,为党报事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了强大的经济支持,创造了响亮的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新闻窗》2013,(4):F0002-F0002
遵义市广播电视台组建一年多以来,紧紧围绕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进位争先、做大图强为重点,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新闻立台、节目活台、人才兴台、产业富台、文化强台”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事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化创意并非仅为产业和经济而生,它更是一种理念、工具和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城市文化综合体是文化创意生活方式重要而集中的实践场所,其设计必须遵循合理运用城市的文化资源,以创意为核心驱动力增加民众的接受度,以平等观念促进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成,强调政府决策的主导作用和民众参与,贯彻真诚的人文意识,兼顾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平衡等基本原则,以实现生产与生活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曾定洪 《新闻窗》2006,(3):8-10
报业产业的形成是报纸走向市场经济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必然结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2003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文化产业以来,报业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当前,全国报业集团以外延扩张为特征的初级阶段基本结束,正面临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步入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3月23日召开的中共江西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倾力打造绿色崛起的新增长点,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以文化的率先崛起促进全省的绿色崛起”,吹响了江西建设文化大省的号角。这是江西顺应当今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兴起新一轮文化建设热潮的重要步骤,意味着江西文化事业、产业的发展将会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个大国,地广人多,而且各地区差异比较大,在各自的区域由于历史长期发展和沉淀的结果,很多地区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文化作为广播电视发展的依据,这种状况决定了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有规模,而且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因地制宜,要将电视的发展和本地的文化紧密联系起来.再说大众传媒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讲,也可以说,传媒就是文化,是大众共享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公共文化社会化发展快速推进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实现政府主导,是当前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践中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上海市政府采取出台政策法规、发布采购目录、优选专业社会主体、实施签约服务、履行事后评估等举措,建立公共文化社会化全面主导方式。宁波市政府围绕全市文化强市建设,设置了"全民艺术普及"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以市文化馆为核心全面带动城市社会专业艺术培训机构参与,形成以社会化为主要推进方式的专项突破主导方式。株洲市政府顺应数字化网络化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大数据、广互联、融媒体、众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特征,采取打通文旅体资源及事业与产业传统瓶颈,创设开放性、兼容性、互动性公共文化社会化平台支撑主导方式。三地各出奇招、各有奇效,对全行业下一步发展深有启发。  相似文献   

9.
在以科技创新与信息传播为纽带的崇尚知识的社会中 ,横跨教育、信息与文化多领域的教育电视将迎来事业发展的新契机。是社会对知识与信息的渴求 ,力促了电视成为当今以至新的世纪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 ,因此迫切需要以产业经营的发展思路对教育电视进行思考。一、呼之欲出的教育电视产业社会对发展教育产业的广泛认同以及在电视传媒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实践经验 ,为教育电视产业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1 .教育电视有着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 ,“科教兴国”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正在被每个人、每个行业所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一、深化出版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进一步深化,思路进一步清晰,方向进一步明确,方法更加细致,步骤更加具体;将文化分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调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明确了整个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1.
宋朝丽 《出版广角》2019,(12):14-17
新文创概念出现以来,一些城市将其运用到城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出现了“抖音之城”西安、“互联网之都”杭州、“电竞之都”成都等一批网红城市。新文创推动城市文化发展主要是运用“文化+科技”的方式,精心打造城市文化符号,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城市文化,实现城市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相互赋能,营造城市整体文化生态。目前,文化旅游营销模式、产业引领发展模式、品牌形象驱动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公共文化联动模式已经初步形成,模式和业态在未来实践中都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赵泽润 《今传媒》2016,(10):123-125
基层电视台(以下简称“基层台”)是我国广播电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宣传党和各级政府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阵地,是丰富基层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发展基层文化产业的主要力量。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基层台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整体实力不断下降,事业和产业的发展都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本文以品牌对基层台事业和产业发展的作用为切入点,从我国基层台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全面分析并提出基层台要立足于自身的优势,打造具备相对竞争力的电视品牌,最终构建科学有效的电视品牌体系的路径,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广大电视观众和用户,提高自身实力和竞争力,实现事业发展、产业丰收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3.
赵阳 《视听界》2012,(6):74-75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正以其他产业无可比拟的优势迅猛发展。与其他产业相类似,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资本支持,由于文化创意产业产品的无形性等特点,其融资手段受到很大限制。从长远看,如果不能有效地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形成一种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将会成为该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领域,我国尚无相关法律来调整和规范,与之相关的内容多散见于中央和地方政府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纲领性文件中,且多为政策性表述。这些规定对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融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表述多是高度概括性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指出,要区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事业由政府主导,产业由市场主导。党的十七大进而号召,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与产业实现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5.
当今,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广播业正经受着电视、网络等其他媒体的强烈冲击。在这种形势下,整合资源.不断创新,逐步实现广播事业的宏观精品战略,以精品生产推动广播事业的繁荣和传媒产业的多元化、多渠道发展将是广播业未来的发展之路。广播跨媒体合作是指广播可以与电影、电视、杂志、互联网、文娱活动及其它所有现实媒体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中原文化背景下的河南创意产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化创意产业是具有智能化、知识化的高附加值产业,它以几倍、几十倍的增幅提升传统产品的价值,因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大幅度提高传统制造业产品的文化和知识含量,并且作为一种重要的内生变量推动着许多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许多专家、学者,甚至是政府官员都将文化创意产业看成是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和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要求。文化产业主要指:影视制作、报纸刊物、新闻出版、文化娱乐、各种信息服务等等,推向市场企业管理,自负盈亏。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将推动中国文化特别是影视事业的新繁荣。 本文就社会主义电视产业的规律、社会主义电视产业和资本主义电视产业的共性和个性、如何推动中国电视产业沿着健康的道路向前发展等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十七大报告第七部分以一千七百多字的篇幅阐述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科学而又鼓舞人心的重大命题,进一步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是继十六大报告正式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则和要求后又一伟大创举。十六大以来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取得了哪些进步?十七大以后我们的文化产业特别是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将如何进行?本刊特发文进行一番解读.以期推进当前广播电视业界更加深入地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和国家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体制改革指明了文化单位深化改革的具体行动方向,同时也将给文化单位带来调整、消化、磨合的阵痛...  相似文献   

20.
孟越  Poon  Chiew Hwa  Wong  Kwan Yie 《传媒》2021,(13):82-84
我国录音艺术专业高等教育经历了70余年的积累与创新,已经发展成为传媒类院校学科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声音创作人才的培养不仅可以提升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更将影响我国文化强国方略的实施及未来文化艺术事业的走向.本文将以CIPP评价模式为基础构建四个对比维度,探讨录音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中外学科建设差异的对比分析,对国内声音相关专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以期对进一步提升声音艺术创作人才的高等教育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