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 (新编高一册《苦斋记》) 其中“疏粝”,课本注释为:“粗劣的饭食。疏,粗。”此注欠妥。 课本注释把“疏粝”看成偏正词组,在现代汉语里,“粗”是形容词,用“粗”释“疏”,似乎把“疏”也认作是形容词,认为它充当了“粝”的定语。实际上这样理解是不妥的,因为”粝”这个词就是指“糙米”、“粗粮”,如果再用一个表示粗糙意义的形容词加以修饰,岂不是叠床架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散文选》下册对本文“疏粝”的注释是:“粗劣的饭食。疏和粝都是粗米。”此注后半部分  相似文献   

2.
《荔枝蜜》第七自然段最后一句:‘蜂王是黑褐色的,身量特别长,每只工蜂都愿意用采来的花精供养它。’课文对‘花精’的注释是:‘指蜂乳,也叫王浆。’我认为‘用采来的花精供养它’的说法是不合事实的,而注释对‘花精’的解释也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3.
<正>李密的《陈情表》中有"夙遭闵凶"一句,人教社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是这样注释的:"小时候就遭到不幸。指自己幼年父死母嫁。夙,早时。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凶,不幸。"苏教版的高中《语文》(必修五)是这样注释的:"年幼遭遇不幸。夙,早。这里指年幼的时候。闵,同‘悯’,忧伤。凶,不幸。指丧父。"两个版本的课本对"闵凶"的注释正误混搭,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出师表》有云:“官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其中有“宫中”“府中”两词。此为何意?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如此注释:“宫中府中:指皇宫和丞相府中。”对此,部享昌老师在《“官中”“府中”之辨》(《语文学习》2018年第12期)中认为“这个注释值得商榷。……‘宫中’指皇宫是没错的,实质上就是朝廷。那么,‘府中’又指什么呢?……‘府中’指丞相府中”。郭锡良先生在《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中也认为“宫中:指皇帝宫中;府中:指丞相府中”。  相似文献   

5.
“不腆”解     
《杀之战》中有这样一段话:‘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课文对‘不腆’的注释是‘不体面,当时的谦词。’《说文解字》、《辞海》、《辞源》中‘腆’的义项是‘厚也、善也。’朱东润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及其他有影响的文选注释都是‘富厚’之意。不腆,即不富厚,不富裕。  相似文献   

6.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一九六二年版(以下简称“初版”)第345页,在注释《老子》第二章“音声相和”一句时说:“音,单音。声,和声。”第909页,在常用词“声”字下辨析“声”和“音”的词义时又说:“‘声’和‘音’是同义词,但是有相当大的差别:‘声’往往指一般的声音,‘音’则往往指乐音。……在音乐上,‘声’和‘音’也有分别:声指乐音的高低旋律,音指各种乐器的配合。所以老子说:‘音声相和’。”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归去来兮辞》中有“复驾言兮焉求”一句,注释为:“还要驾车出去探求什么呢?驾言,指出游。”既然“驾言”指出游,串讲怎么变成“驾车出去”了呢? “驾言”语出《诗经》,如《邶风·泉水》:“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这里是驾车出游。《卫风·竹竿》:“淇水悠悠,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此处为划船出游。所以《管锥编·毛诗正义·泉水》云:“操舟曰‘驾’,苏轼《前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即此‘驾’:御车亦曰‘驾’,苏轼《日日出东门》‘步寻东城游,……驾言写我忧’,乃此‘驾’,故为章惇所纠,而以‘尻  相似文献   

8.
一、《殽之战》中,‘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的‘同姓’指什么? 课文注释说:‘同姓,指郑国。晋郑都是姬姓国家。’郑虽是晋的同姓之国,但在这里,‘同姓’指的应是滑国。滑,姬姓小国,鲁僖公三十三年为秦所灭,后因秦不能守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第四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在注释“何妨一下楼”时说:“闻一多晚年很少下楼,人们称他‘何妨一下楼主人’。”闻一多先生有“晚年”吗?晚年是指“老年人一生中最后一个时期”(《现代汉语词典》),而“老年”又是指六七十岁以上的年纪。该册在《最后一次讲演》的注释  相似文献   

10.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秦王)召有司案图”一句,中专各类专业通用《语文》第一册对“有司”的注释是:“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这个注释与《辞海》、《辞源》基本相同(前者见缩印本162页;后者见1476页).《现代汉语词典》释为:“指官吏”.《新华词典》注:“旧时指官吏.”但均未说明这样注释的理由.笔者以为上述注释欠妥.  相似文献   

11.
“胜”在我国古代可表示一种物品的名称。对这个名物字的意义,《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等有影响的字典、辞典的注释基本上是一致的。例如《辞源》(修订本)的注释是:“妇女首饰。《山海经·西山经》:‘(西王母)蓬发戴胜。’《注》:‘胜,玉胜也。’”《辞海》(缩印本)的注释是:  相似文献   

12.
王勃《滕王阁序》中有“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一句,高中语文课本注释为:“远望长安,遥看吴会。日下,指京都,这里代指唐朝的国都长安。云间,吴地的古称。”这样的注释是不妥当的。《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张令共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古代汉语》解释:“陆云,字士龙,三国吴丞相陆逊孙。陆逊封华亭侯,陆氏世居华亭。华亭古称‘云间’。荀隐,颍川人。颍川,地近京城。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问说》一文有这样的话:“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注释如下:“《史记·淮阴侯列传》:‘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圣人,或指孔子。”接下来,注释又引《论语·微子》介绍这一典故,兹录如下:“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  相似文献   

14.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单元《〈论语〉 十二章 》中“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的“疏食”一词,课下注释是“粗粮”。《现代汉语词典》对“粗粮”的解释是:一般指大米、白面以外的食量,如玉米、高粱、豆类等(区别于“细粮”),“粗粮”和“细粮”的说法,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不存在的。这里,将“疏食”解释为粗粝的饭食更适合。  相似文献   

15.
一、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新编高一册《苦斋记》)其中“疏粝”,课本注释为:“粗劣的饭食。疏,粗。”此注欠妥。课本注释把“疏粝”视为偏正词组,在现代汉语里,“粗”是形容词,用“粗”释“疏”,似乎把“疏”亦视为形容词,认为它是“粝”的定语。实际上这样理解是不妥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三册有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名篇《赤壁赋》 ,课文中有几个注释或不正确 ,或解释较为含糊不明确 ,现分别简单分析如下 :一、几个不正确的注释1.“举酒属客”中的“属”。课文注为“属 ,通‘嘱’ ,这里指劝人饮酒”。“属”有解释为“通‘嘱’”的 ,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属”。《辞海》里也有“通‘嘱’”这一义项 ,但解释为“托付 ,请托”。同时 ,《辞海》里又有“倾注 ,引申为劝酒”这一义项 ,并引用“举酒属客”为证。徐中玉先生主编的《大学语文》(华…  相似文献   

17.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初中《语文》第二册收录了白居易名诗《卖炭翁》,并附有详尽注释。其中二条似有不当,今提出与大家商讨。注释第一条云:“《卖炭翁》是《新乐府》中的一首,题下原有小序:‘苦宫市也’。所谓‘宫市’,就是宫廷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上去购买物品,任意勒索、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这条注释有两个问题:其一,对“宫市”的解释不准确。唐代宫廷派宦官到市场上购买生活用品仅仅限于德宗贞元年间。韩愈在《顺宗实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第二册《出师表》一课的释题中,有这样一句话:“《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准备出师北伐曹操时写给蜀国后主刘禅(刘备的儿子,小名阿斗)的。”“好凶”一词,课本注释为“指曹丕”。《语文函授》七八年第一期《〈出师表〉备课笔记》也说:“他(指诸葛亮——笔者注)在文中把曹操称为‘奸凶’”。这些注释,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9.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第五册选了《捕蛇者说》一文,注者把“当其租入”一句注为“抵他的税收。当,抵。”这种解释,我认为欠明确。《语文月刊》一九八三年第十一期,程瑞君同志的《初中语文第五册文言文注释商榷》一文,就上述注释提出了不同意见,把“租入”解作“租税”,认为“‘租入’在这里不是一个词,‘租’是名词,租税;‘入’也是名词,同样是租税”,“‘租入’在句中是同义词连用,以凑足音节,增加  相似文献   

20.
1993年第2期《语文知识》载荆贵生同志《“败则为寇”,还是“败则为贼”?》一文,对鲁迅先生《文学和出汗》中“抢得天下的便是王,抢不到天下的便是贼”中注释提出新的看法,结论指出:“对本国的造反者称为贼,对外国的入侵者称为寇,这是‘贼’和‘寇’的本质区别,因此不能以‘寇’代‘贼’。”查成语词典,“却不见有‘成则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