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黑龙江省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海  刘浩 《冰雪运动》2009,31(1):9-14
为了进一步推动和完善黑龙江省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和运行手段,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黑龙江省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以及目前各队培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目前黑龙江省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储备分布不均衡,造成生源减少的因素是家长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经济负担2个方面;教练员年龄结构相对合理,但理论学习和科研水平偏低;经费的主要来源是靠教委、体育局和学校拨款为主,不能满足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需要;主管训练部门的领导和教练员对选材都比较重视,但没有建立客观评价指标和相应的选材大纲;比赛次数偏少,不能给运动员和教练员及时的反馈信息。提出采用加大对社会宣传力度,扩大后备人才选拔的范围和区域,提高和完善后备人才选材的科学化建设,采用聘用制激励教练员提高业务能力,运用多样化的训练手段和比赛形式等发展策略促进后备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黑龙江省速滑传统项目学校(小学组)速度滑冰比赛的对比研究,发现运动成绩近几年有大幅度提高,但参赛队、参赛人数却明显减少,这样发展下去,必将影响后备人才的培养。建议主管部门加强对速滑传统项目学校的管理,增加投入,充分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使速滑传统项目学校的队伍发展壮大,从而为国家输送更多的冰上优秀运动人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黑龙江省速滑传统项目学校1992~2001年间速度滑冰比赛的对比分析,发现运动成绩近10年基本保持上升趋势,这与教练员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运动员良好的身体素质、速滑冰刀的改进等因素有关;但参赛队、参赛人数却呈下降趋势,这样发展下去,必将影响后备人才的培养.建议主管部门加强对速滑传统项目学校的管理和投入,使速滑传统项目学校的队伍发展壮大,从而为国家输送更多的冰上优秀运动人才.  相似文献   

4.
王海  刘云发  郭伟 《冰雪运动》2009,31(4):9-13,28
为推动和完善吉林省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和运行手段,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对吉林省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吉林省短道速滑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在长春、吉林、松原、四平、白城、辉南、延边、通化等8个地区;青少年短道速滑教练员都是本科学历,年龄范围主要在25~35岁,执教年限多数在3~8年,职称以初、中级居多,大多数教练员发表论文是迫于"聘职进称"的压力,发表论文是一个被动过程,不能很好地用科研手段解决平时训练中出现的问题;青少年短道速运动员训练及器材经费以自筹为主;多数家长支持孩子从事短道速滑运动;男、女甲组后备人才培养好于黑龙江省,乙、丙组则弱于黑龙江省。  相似文献   

5.
中国女子冰壶队曾经夺得温哥华冬奥会铜牌,男子冰壶队获得索契冬奥会第4名的优异成绩,但在近2年的世界大赛中比赛成绩不尽人意,对我国冰壶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拉响了警钟。冰壶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对我国冰壶项目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冰壶运动员训练的管理体制,冰壶后备人才的科学选材,冰壶后备人才竞技训练效率与质量的评价,冰壶竞技后备人才文化素质的培养4个维度对黑龙江省冰壶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深度剖析;缺乏有效的专业管理部门,训练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定期的评价反馈方法,教练员的科学执教能力亟待提高等是黑龙江省冰壶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成立省市冰壶训练管理中心,建立完整的冰壶后备人才梯队选材体系,加强冰壶教练员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高科学训练水平,提高运动员的教育水平与综合素质等促进黑龙江省冰壶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沈艳  张强 《冰雪运动》2008,30(1):7-12
为达到吉林省乃至全国的速滑后备人才培养实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回顾吉林省近几年在全国速度滑冰重大赛事上的表现,采用与黑龙江省进行对比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影响吉林省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的项目布局、教练员水平、训练条件和运动员出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实施"体教结合",提高教练员的素质和能力,完善、优化训练条件等促进吉林省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花样滑冰是我国参加冬奥会的优势项目,随着老运动员的退役,后备人才培养不足的矛盾凸显.现役国家花样滑冰队一线的运动员70%是黑龙江省培养的运动员,黑龙江省只有重视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我国花样滑冰竞技体育的发展才有后劲.采用文献资料、访谈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花样滑冰项目后备人才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花样滑冰运动员储备在减少,2014年度黑龙江省全国花样滑冰项目注册运动员比2013年度减少了8.9%;黑龙江省花样滑冰13岁以下运动员后备梯队结构呈现倒金字塔型,提示低龄儿童花样滑冰运动员有减少的发展趋势;教练员队伍具有年龄小、执教时间短、职称低的特点,教练员队伍出现年龄断档;运动员平均每天冰上训练时间过短,参加比赛机会少等.建议花样滑冰后备人才培养应与大众体育、体育经济相结合,走市场化发展的道路,加强俱乐部的多区域建设;花样滑冰运动项目发展和基础训练阶段必须与学校相结合,保证后备人才资源库输出充足和运动选材的质量;增加业余体校的经费投入,加强教练员的学习与交流,促进黑龙江省花样滑冰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江苏省女子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女子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先进,科学化训练程度较高,训练保障体系优越。但教练员执教年限较短,科研能力薄弱;后备人才生源区域局限性明显,各个年龄段人才储备不均衡;后备人才文化学习现状不理想;曲棍球项目普及率低,出路相对狭窄,缺乏社会关注和安置政策保障。建议:提高教练员科学化训练水平;推动曲棍球项目普及开展;出台措施,促进后备人才全面发展;拓宽后备人才的出路与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9.
王珂  李妍 《冰雪运动》2013,(5):22-26
分析加拿大冰壶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冰壶运动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具有借鉴意义。运用文献资料研究、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重点在青少年培养阶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冰壶后备人才在训练体质、培养模式、运动项目推广以及职教人员水平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建议完善训练体制、规范培养模式、扩大群众基础、加大政府扶持以及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从而促进冰壶运动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文献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分析、讨论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存在储备严重不足。人才培养体制落后,资金不足,培养效益差等问题。提出了推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创新,落实体教结合,优化后备人才培养方式以压对教练员实行竞争上岗,提高教练员的执教水平等建议,以促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短道速滑基础比较薄弱,后备人才缺乏,是严重制约山东省短道速滑项目发展的瓶颈。为实现山东省短道速滑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找一条适合山东省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的道路。通过对山东省短道速滑队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明确短道速滑项目在山东省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山东省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指出普及轮滑,改善场地条件,扩大短道速滑项目的社会影响,发挥竞赛的作用,提高运动员文化素养等策略。研究表明,体教结合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山东省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瓶颈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12.
“体教结合”发展模式是培养全方位速滑运动员的必由之路,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速滑运动项目“体教结合”发展模式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黑龙江省速滑运动项目“体教结合”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黑龙江省速滑运动项目“体教结合”模式发展的对策,旨在为黑龙江省培养更多优秀速滑后备人才,使之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短道速滑在我国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运动项目中属于优势竞技项目,要继续保持该项目的竞技优势,其关键就是把握好现在与未来的关系,即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现状及未来可持续发展,以形成较合理的队伍梯队建设。此研究对我国短道速滑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抓住优势,弥补不足,并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形势,探索适合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从而实现我国短道速滑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冬季运动成绩的平稳上升,提高冬季项目的竞技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运用文本分析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刚刚结束的英国谢菲尔德短道速滑世锦赛为切入点,分析我国短道速滑目前的现状,认为短道速滑运动人口数量少,项目的普及率低;人才储备量不足,无法形成良好的衔接;运动员自信心不足,没有做到真正的"走出去"等是影响短道速滑竞技水平上升、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提出在经济方面强化政府补贴、公司赞助的举措;在群众基础方面,通过媒体宣传,提高短道速滑项目的普及率;在人才培养方面,重视和加强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并从加强运动员的自信心的培养、利用非运动技术条件等多方面论述了短道速滑项目竞技水平与成绩提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花样滑冰运动的发展态势和前景已十分严峻,如何继续保持已有优势,改进劣势,是当前我国花样滑冰运动面临的首要问题。对我国花样滑冰运动进行分析,认为人才培养体制单一,项目发展产业化程度不高,场地设施匮乏,后备人才严重短缺,花样滑冰运动员的技术和艺术素养都亟待提高,教练员素质整体提高过缓等,成为制约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发展的因素;提出举全国之力,确立多元化发展机制;拓宽投入力度,加强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技术、艺术两手抓,全面提高运动员综合素养;把握项目规律,加强教练员队伍素质建设等解决对策,旨在有效提高现阶段我国花样滑冰运动的整体水平,最终实现我国花样滑冰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我国速滑运动员培养现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我国速滑运动培养体系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我国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的新途径。结论是要大力发展体教结合战略,建立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完善选拔、培养、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7.
滑冰运动作为黑龙江省传统体育项目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黑龙江省是我国冰上运动大省,肩负着为国家输送滑冰后备人才的艰巨任务。伊春市位于小兴安岭南麓,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堪称“培育速滑世界冠军的摇篮”。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伊春市中小学滑冰运动的开展状况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伊春市中小学滑冰运动的开展因素,主要包括师资力量、场地器材、观念滞后等因素。文章通过寻找有利于发展滑冰项目的新途径,对滑冰运动在伊春市中小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速滑是黑龙江省的优势项目,在黑龙江省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多年来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速滑运动员。文章通过对黑龙江省速滑三线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黑龙江省速滑三线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期为黑龙江省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速度滑冰、短道速滑项目的发展对运动员所具备的各项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多年的少儿速滑、短道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材测试工作实践,为选拔优秀后备人才提供了大量参考依据。论述了少儿速滑、短道速滑运动员选材的重要性、选材的步骤和方法、选材的原则,分析了选材测试的形态、机能、素质、心理、技术等各项选材指标的测试结果,并进行了选材测试结果的评价与分析,及时发现和总结测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旨在探索科学选材的规律和方法。经试训预测判断选拔的队员是否真正适合速滑、短道速滑运动,经科学选材推荐的一些尖子运动员在各级教练指导下,陆续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