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王长俊先生的《景观美学》以景观美为切点,探讨“美是什么”的问题,提出涵盖面较广的“美即生命”这一新定义,他又以这一美学研究新说为指导,提出了一个较完整的景观美学五论体系:其一是从整体性上构建景观美;其二是从景观的主体性与客体性的一致性上构造景观美;其三是在时代性上建构景观美;其四是在美的共同性上构造景观美;其五是从美的功利性上构建景观美。《景观美学》从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结合上,为如何创造景观之美提供了新思路,建立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基因表达与景观识别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景观基因法”研究传统聚落景观的内在特质、外在表达及其传承特点,是对文化地理学关于“文化景观”理论的发展。各地古村落景观之所以千差万别、多姿多彩,其根本原因在于影响景现形成的文化基因的不同,尤其是传统的原始图腾、民间傩戏、宗教信仰以及地方文化等因素对景观基因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在掌握聚落景观要素的基本构成的基础上,建立区域聚落景观的识别系统,有助于区域景观建设和文化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3.
该通过对苏州、无锡人造景观开发的探讨,在市场需求预测的基础上,提出对苏锡跨世纪人造景观开发的思考:一是必须围绕市场开发人造景观,明确目标市场,作好“上海后花园”;二是苏锡跨世纪人造景观发展必须完成由数量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至关重要的是资源开发的内涵深化问题。欲合理配置资源,苏锡旅游景观开发须统一规划。  相似文献   

4.
对城市森林小区进行美学景观模糊评判是城市绿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量化指标。本文根据城市小区景观的特点,对景观美学质量及相应的景观系统进行系统的、定量的分析,建立分层次的城市森林小区景观羡感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应用于南阳市农业发展银行小区绿化景观美感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景观是什么?广义上讲,极目所及之处皆为景观。当然,如果说得窄一些,公园、广场、小区花园、风景名胜区以及标志性建筑物、构筑物等即是景观。说到巴黎,大家会想到著名的埃菲尔铁塔;说起北京,大家会想到天安门广场;提起杭州,大家会想到西湖风景区……这些就是典型的城市标志性景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城市中除了建筑物占的地面,剩下的空间都是景观的范畴。[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景观艺术的教育主要是审美教育,即把景观与人类审美意识的功能实现。有效地发挥景观审美教育的功效,可以使人们体悟到造化的神奇与美妙,得到积极的休息和愉悦心智,从而生发对生命的尊重、敬畏与热爱。本文阐述景观艺术审美教育的特点和功效。探讨景观艺术审美教育的功能的实现方式和条件。  相似文献   

7.
南朝梁吴均的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是六朝志怪小说的杰出代表。小说中山水类景观和动植物类景观所构成的实体性文学景观、民俗传说类景观和鬼神怪异类景观所构成的虚拟性文学景观共同构建了《续齐谐记》文本中的多重地域景观,并展现出贯穿于其文本中的地域观念和创作取向,进而建构了《续齐谐记》文本中基于自然景观基础上的客观地域景观、主观情感景观及阅读再创造的三重审美空间,显露出《续齐谐记》本身可供解读的多重探索维度。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要成功的开发旅游景区,景观旅游的投资是关键.不同投资模式会有不同的回报,景观旅游作为发展旅游业的中心环节,其品味高低,对游客吸引力大小都直接决定了一个地区旅游竞争力的强弱.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对旅游景观进行研究,消除定性分析因主观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使景观旅游产业的最优化选择更加趋于科学化、合理化,为投资者寻求最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9.
基于ARCVIEW的景观水平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生态学现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景观格局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景观格局特征可以在三个层次上分析,相应地景观格局指数亦可分为三个水平,即缀块水平指数、缀块类型水平指数和景观水平指数。就某些典型景观指数的求法进行一系列整理说明,旨在描述景观格局的分析方法,进而帮助我们理解形成和控制景观空间格局的因子和机制,更深刻把握景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分类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乡村旅游资源是人与自然环境长期作用而形成的统一和谐的乡村景观,它是由自然环境,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的有机整体,具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性,广泛性,多样性,地域性,系统性,季节性,民族性,时代性,保护性等特点,根据相对一致性原则,发生演化一致性性原则和同时性原则,乡村旅游资源可划分为农业景观,聚落景观和民俗化景观等类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时要遵循开发一保护相结合,整体开发和当地居民参与旅游活动等原则。  相似文献   

11.
“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要求我们对职业教育的内涵作出新的阐释。以此为基础,可将未来职业教育的创新趋势全面纳入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视野中,提出未来职业教育创新趋势的个人建构,即以个体生命的发展为出发点,通过职业教育赋予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和能力,提升其生命质量和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2.
经过了青春期的躁动之后,郁达夫逐渐表现出中年文化心态的特点来,并潜在地影响到他的创作。中年文化心态一方面是他个人性情与人生体验的流露,另一方面也是文化认同心理的表现。随着中年文化心态的形成,他也逐渐向传统文化与审美的方向靠拢,抛弃小说选择游记、诗词正是这样一种合乎性情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所理解的实践 ,从本质上来说是指主体与客体、人与社会环境的否定性统一的社会历史性活动 ,它不仅包括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 ,而且也包括人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的活动。实践的特性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这种统一随着人类实践自身的发展呈现出受动性不断消解 ,能动性不断生成的趋势 ,人类实践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不断摆脱实践的受动性 ,获得实践的能动性 ,从而走向自由自觉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试论教育是对人的发展的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的一般涵义在于人的改变,而人的改变是人的内、外部世界之间的相互转化。发展是人的内部因素,教育是人的外部因素,教育最后成为对人的发展的干预;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并不必然是积极的,因为发展与教育都是由一系列的矛盾范畴组成。笔者提出人的发展有五对矛盾范畴:发展-异化,内化-外化,生长-预设, 解构-建构,人-人的意义;制度化的教育本身就是对人的异化,只有艺术才能协调人的发展的矛盾,故对教育要进行艺术定位。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巴黎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三部著作 ,表现了马克思科学的人的本质观的形成轨迹与其科学的世界观特别是唯物史观形成的内在逻辑一致性 ,马克思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科学的人的本质观赖以建立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暂时性及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过程中存在着不可持续发展的严重性,并从制度变迁和观念转变两方面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我们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已接近具备这种可能性.同时,马克思还提出了具有生态伦理学意义的善待自然的主张,即从单纯"征服自然"的观念转变为"善待自然"的观念,它将从观念转变方面保证可持续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以马斯洛、弗洛姆等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学者提出了人的需要的学说.这一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人的需要问题是由人的生存条件所引起和决定的;人的需要有层次之分,而且不同需要层次之间具有某种本质的内在关联.在对人的多种需要全面考察的基础上,这些现代西方学者又进一步探讨了人的多种需要与人的充分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过程,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泛化”过程,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占有。在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中,主客体性质的相适应使其构成现实的肯定方式的规定性突显。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各有不同的规定性指向,这种“泛化”趋向不能简单地界定为“美”的蕴涵。  相似文献   

19.
苇岸是一位富于独创性的有作为的新生代散文作家,他始终关注着"大地上的事情”,关注着人类文明进程中物质与精神的相悖现象.他在自己的散文写作中所倾注的关于大地的伦理学和美学的思考,体现了他关注人类文明的永恒情怀和"关于人的改善的努力”,从而使他和他的作品获得了独特的生命价值与文学意义.苇岸将在人们的阅读和思考中不断地被发现.  相似文献   

20.
劳动不仅是个体创造生活世界的实践手段,还是个体显现人的类本质、实现自我发展的实践途径。因而,劳动教育具有人之何以为“人”、人之以何成“人”的价值导向与综合育人作用。“职业人”是个体社会化的应然归宿与身份确证,劳动教育对职业启蒙的意蕴投射实为生活世界中实践导向的内在要求与社会需要。劳动教育应当回归人的身体意蕴,把握其真;应当转向人的工具意蕴,发扬其善;应当激活人的创造意蕴,实现其美,从而促使个体成为拥有完整主体生命、能过德性生活、能创造美的“职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