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莎士比亚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书写了人文主义思想,在《威尼斯商人》中,以鲍西娅与女仆尼莉莎为代表的女性通过“第三空间”扭转了威尼斯的悲剧,展现了文艺复兴时代女性话语权力的地位。以爱德华·索亚的空间理论为基础,从物质空间、精神空间、“第三空间”的角度分析该戏剧中的空间建构以及话语权力的转向问题,旨在为研究莎剧开辟新的视角,感受莎剧独特的叙事艺术,从而揭示女性独立思想意识的觉醒对其命运走向与救赎他者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贾樟柯以小城镇为题材创作的一系列电影,形成了独特的小城镇作品体系。在《故乡三部曲》中,贾樟柯通过声音与视听媒介的运用完成了小城镇文化景观的银幕建构,呈现出了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小城独特的文化景观。与五彩缤纷的都市景观和先锋时尚的都市文化不同,小城因为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传统文化,因而也呈现出别样的风彩。  相似文献   

3.
电影叙事因为具有影像艺术独特的符号系统而具有独特的表现力,本文着重阐述了电影叙事空间的特殊意义和重要功能,认为电影言说的空间化是电影作为叙事体艺术的个性特征.本文重点辨析和论述了影片话语的空间性与叙事性的种种背叛与融合,进而描述了电影言说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4.
毕赣电影《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对黔东南乡镇的呈现,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痕迹,他特有的叙事风格与诗性表达,在中国乡镇电影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学突破。其电影赋予了乡镇这一空间体的新型话语构建,本文从任意空间、时间维度、镜像景观这三个方面探讨毕赣电影独特的话语建构,阐明他对中国当代乡镇电影创作的艺术创新性。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广告语中极为常见的修辞手段,隐喻话语的意义建构离不开认知理论。合成空间理论揭示了自然语言意义建构过程中的概念整合认知过程,对广告中的隐喻具有很好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6.
刘庆邦的小说《神木》中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在深化人性的复杂以及表现底层百姓生存困境的主题上具有的独特艺术表现魅力;小说中的空间叙事表现了作家在现代性上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诸多的全球事件表明,中国正在成为全球话语体系建构的引导者,中国智慧正在成为人类共同发展思想生产的生力军,全球汉语叙事正在成为一种时尚.中国的经济、交通、金融、体育、航天等方略逐渐为世界所接受,实体媒介大大拓展着中国的全球话语空间.与此同时,中国在政治和军事话语空间、在区域话语空间、虚拟话语空间中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国内话语空间紧缩,社会话语活力不足.因此,如何转变叙事方式,实现国家价值的全球化,如何释放国内话语空间,促进国家话语体系在国际与国内、实体与虚拟、区域与全球等多重空间中的有机融合,实现汉语的全球化叙事,是十分迫切的学术命题.  相似文献   

8.
传记文体的特色来自主体对客体和话语的独特把握和表现。汪曾祺的自传《逝水》的艺术时空体是以空间为主导建构起来的,时间成为了空间中流动的第四维。空间思维方式成为了其传记结构的内在生成机制。《逝水》留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9.
在意识形态话语的压抑下,新中国的穆旦领旦领悟到了生命个体的虚弱与渺小,因此诗人重审自己的生存位置,确认了自我的“小人物”身份,在自动疏离主流话语之后,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自由表达生命个体对于时代与自我的独特感受,从而在诗歌本中建构起一个独立自足的主体空间。  相似文献   

10.
《宜宾学院学报》2015,(7):101-107
在中国早期电影中,中景镜头较多地被运用。细加辨析,中景的选取是早期电影工作者对外来技术吸收和对中国传统美学继承的表现。中景镜头系统建构出一个"游"的电影空间,形成中国电影独特的中景哲学。电影工作者通过"中景哲学"实现了一种在空间上保持统一、在时间维度上产生延续性,渐次产生意义的电影陈述。"中景哲学"使得电影的现实内涵挖掘与艺术形式探索相交融,对当下中国电影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