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几年部分高校实施"大类招生"引起了不少考生的兴趣,也引起了高教界的关注.大类招生在强化基础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实行"大类招生",或有意向实行"大类招生".在大类招生中需要注意分流方案的制订、办学效益的兼顾、特殊行业的处理、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管理的顺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大类招生的长处,培养出更优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大类招生是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在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模式下亟须新的课程体系进行支撑.实施大类招生可以从制度层面打破专业壁垒,满足学生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在大类招生背景下,对建筑类专业下的风景园林和城乡规划两个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了"1+1+2"的人才培养方式及八大课程模块,强化线上教学等多种教学...  相似文献   

3.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文理科基础班、实验班的个别大类招生模式,二是以独立学院尤其民办学院为单位的大类招生模式,三是全校性的大类招生模式.大类招生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但也在专业选择、课程设置与班级管理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更新观念,从精英教育的思维中解放出来,在普及性教育中思考其对策与出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国内外工商管理大类分流现状的分析,研究工商管理大类分流运行机制的实践困境,分析我国高校工商管理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运行机制中出现的专业分化加剧、热门专业出现填报拥挤等问题,最后,提出了专业分流前引导、设置多角度的考评指标、建立合理课程体系的建议,进而适应"三个需求"、做到"三个结合"、实现"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5.
顺应高校"大类招生"形势,着眼于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文章提出了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课程体系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操作办法,为实施大类招生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高校招生宣传时,不少高校尤其是一些名牌大学的招生章程中不时出现“按院系招生”“、按大类培养”之类的新词。按大类招生,简单地说,就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按照教育部2001年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分类,所有专业共分11个学科门类,如  相似文献   

7.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已成为本科人才培养的主流,该模式下专业之间课程设置普适性和特殊性显得尤为重要。江西理工大学材料学科、冶金学科和化学学科进行合并大类招生,提出夯实化学基础,构建了两年相同的通识课程,三年级分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突出材料学科基础,强化成形理论与技术,紧密结合前沿设置特色课程,旨在培养高素质"三实"人才。  相似文献   

8.
<正>哈佛大学校长博克曾提出:"本科生应该通过主修一个学科获得大量的知识,并且通过几个不同学科的学习获得大量广博的知识。"随着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实施大类招生。大类招生以同一学科和相近学科专业通识教育为基础,成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211工程"院校中大部分已实行按大类招生,其他一些一般本科院校也开始实行这一模式。一、大类招生的主要模式1.按学院招生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校的本科生教育越来越向通才化培养方向靠近.自十多年前,大类招生模式开始试行以来,目前大部分"双一流"高校己实行按大类招生的模式,一些普通本科院校也开始实行.只是,大家对"大类"的理解还更多停留在按专业类招生的层面.近几年考生和家长在翻看高校招生计划时会发现不少高校的招生专业逐渐变成了"xx试验班",其中包括的专业...  相似文献   

10.
<正>《高考金刊》大类招生,你的高考缓冲期!高考填志愿时,面对五花八门的学院设置和专业介绍,选择困难症犯了有没有?别担心,大类招生给你一个缓冲期,不再"一考定终生"。不过,大类招生的路上也暗藏着一些陷阱,为了不傻傻中招,需要你提高警惕仔细辨别。这期杂志我们贴心地为你准备了大类招生指南,还不赶紧来看看!@一颗圆黄豆:专业分流竞争激烈,大一如同"高四"。所以,亲亲,这边建议您,不要轻信"进入大学后就轻松了"这样的话呢,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准备参加专业分流的"二次高考"哦。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建筑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对高职建筑设备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类招生"有利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建筑设备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虽然目前高职院校因各方面原因,实行大类招生的学院很少,但经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高职建筑设备专业已具备了大类招生的基本条件,值得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工程造价类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土木工程大类招生背景下,工程造价类课程按传统分专业开设不能适应新的教学需要。文章结合土木工程大类招生新要求和工程造价类课程自身特点,提出了土木工程大类招生背景下工程造价类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并对课程设置、课程开设的学时、开设学期及先修课程、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按"公路运输类"大类招生的实践,论述了高职大类招生的可行性以及实施大类招生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分析了实施高职大类招生应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实施大类招生是促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发展的一种良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五年制高职要想在招生和就业两个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必须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按照"专业柔性化建设,课程模块化设置"的专业建设理念,开展了"大类招生,专业分流"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5.
又是一年考试季。随着2014年高考的日渐临近,各地高校新政迭出,其中,"大类招生"堪称亮点。东北财经大学继续实施分数优先,扩大大类招生专业;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部按大类招生;南开大学大类招生专业增至12个。大类招生正成为我国重点高校招生的改革趋势。所谓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合并,按一个学科大类进行招生。学生入校后实行宽口径大类培养,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之后,再根据兴趣爱好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开展专业理论和技能培养。资料记载,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京大学就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16字教学改革方针,即在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高年级实施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并于2001年正式开始实施"元培计划"。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也先后实施了按学科大类招生与培养制度,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刻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高校大类招生:精英教育的一种推进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体现高等学校对精英人才的诉求。然而,本研究发现大类招生的一些基本亮点,如大类统一招生分数,学生在低年级实行大类管理,到高年级按学生兴趣分专业,实施平台加模块的课程设置体系等措施,并没有从实质上提升精英化培养水平;相反还促使了学校各专业之间的非平衡发展,存在大类下属专业协调困难,学生心理疾病增多,学生工作难度加大等问题。化解上述困境需要与大类培养相配套的更深层的教育改革,如按照大类培养要求设置院系,将大类招生与大类培养区别开来,平衡各专业生源结构,提供个别化指导服务等。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大类招生与培养已经成为高校的共识。与传统的按专业招生及培养的模式相比,大类招生及培养还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类招生及培养为例,在大类设置、大类分流政策、培养方案、学生管理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更多高校特别是行业特色型高校提供合理化建议,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高校招生宣传时,不少高校尤其是一些名牌大学的招生章程中不时出现“按院系招生”“按大类培养”之类的新名词。按大类招生,简单地说,就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按照教育部2001年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分类,共分11个学科门类。如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等;11个学科门类下设71个专业类,如中国语言文学类、历史学类、数学类、机械类等。在这71个专业类下又细分为专业,如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高校招生宣传时,不少高校尤其是一些名牌大学的招生章程中不时出现“按院系招生”、“按大类培养”之类的新词。按大类招生,简单地说,就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按照教育部2001年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分类,所有专业共分11个学科门类,如: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等;11个学科门类下设71个专业类,如中国语言学类、历史学类、数学类、机械类等;在这71个专业类下又细分为专业,如汉语言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大类招生从开始到现在,实行的时间并不长,对于习惯了按不同专业填报高考志愿的考生和家长来说,  相似文献   

20.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既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也是高等教育内在逻辑发展的结果。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大类招生有利于最大可能满足学生专业选择,但须弄清"类"的内容;大类招生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但并不适合所有高校;大类招生有利于平衡"冷"、"热"专业的生源,但须注意专业的分流;大类招生有利于高校内部资源的优化,但调整不可太过激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