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单杠直体后空翻二周越杠再握动作是近年来新出现的超E组高难度动作,采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江苏体操队队员王哲攻克这一动作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研究。在他掌握该动作的基础上,又根据有关单杠“飞行”动作理论研究的成果,通过计算机模拟,探索了完成该动作的最佳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主要通过运动生物力学、视频观察和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研究了日本优秀运动员富田洋之和白俄罗斯优秀运动员伊万科夫完成的单杠团身后空翻2周转体360°越杠再握的高难飞行动作,通过比较重点分析了他们完成该动作时在撒手、腾空转体、再握杠等几个关键技术环节中的运动学特点和区别,为我国运动员发展和改进此类动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对提高我国男子单杠项目的整体水平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单杠前摆前空翻越杠再握创新动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体操单杠前摆前空翻越杠再握这一创新动作进行了研究。根据多体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无根系统(即腾空状态)人体动力学模型来设计和模拟这一新动作。并选择1名江苏体操队员进行了实验训练。通过两周实验训练,他双手已能触碰单杠,这一结果与计算机模拟结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4.
胡守文 《福建体育科技》2002,21(3):26-27,30
本文重点对单杠后空翻三周动作的振浪技术、撒手技术、腾越和再握技术进行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5.
采用影片解析和生物力学分析法,对单杠“屈体前空翻一周半越杠再握”动作的振浪、撒手腾起、空中翻转及再握四个技术环节进行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6.
双杠“反弧形挂臂”是下一奥运周期将启用的一个规定动作。它既罕见,又反常规。作者在本文中,着重分析了该动作的技术关键——由挂臂落至屈体悬垂,同时根据动作技术结构,向我国教练员和运动员推荐了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参量振动的性质、参量谐振的条件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形式,分析了在体操吊环动作中如何运用和控制这一运动形式以建立合理的的竞技动作结构。  相似文献   

8.
陈高敏  许斌  郑海 《精武》2013,(36):125-126
本论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网球运动中最常见的两种握拍方式,即东方式握拍和西方式握拍的技术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使初学者掌握两种不同握拍方式的正确动作方法、动作技术要点、不同握拍方式的优劣势以及不同握拍的特点,以便提供给网球初学者学习网球运动时做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速摄影和数字化处理的研究方法,对鞍马“隔两环宽臂支撑托马斯全旋”动作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该动作的技术特征,并提出了掌握该动作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单杠直体“特卡切夫”腾越创新动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设计并研究了直体“特卡切夫”这一单杠创新动作,根据理论研究的成果推导了该动作的最佳振浪下摆条件、最佳脱手、腾起和再握条件,研制最佳值的模拟求解程序。以江苏队赵志强为研究对象,从1984年开始,通过影片解析和计算机摸拟方法对他的“特卡切夫”动作进行了技术诊断和改进,1987年对他进行新动作的实验训练,获得成功。研究表明,赵志强直体新动作的最佳脱手角为34度,最佳腾起初速和腾起角分别为4.18米/秒、56度,最佳再握角和再握半径分别为32.2度和0.91米。  相似文献   

11.
运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参加第42届世锦赛男子单杠决赛的8名运动员成套动作的"D"分及构成情况、动作的编排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新周期男子单杠的"D"分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在本周期内的余下体操大赛中,单杠决赛的"D"分均值将保持在7分以上;成套难度动作价值对单杠"D"分的增长贡献较小,而成套连接价值的增加对其贡献最大。新周期单杠项目的编排亦具有如下特征:1)单杠项目的杠上动作难度保持在D组水平,不断发展杠上动作与飞行动作间的连接成为趋势;2)单杠项目的飞行动作中,D、E组难度价值的动作将迅速发展,而且在成套单杠动作编排中,飞行动作的出现将伴随连接价值的产生,其数量也将向4个发展;3)单杠项目进入了高难连接的发展阶段,并在连接类型及动作上呈多样化发展趋势;4)单杠下法动作依旧以直体后空翻2周720°旋下为主流,对下法动作的编排将以稳定性为原则。  相似文献   

12.
背越式跳高过杆,头部的动作十分重要.腾空阶段,人体的头、肩、躯干、髋等环节有规律地(从上至下)依次达到最大高度,在前一个身体环节越过横杆后,应迅速下降,以使后一个环节补偿性地升高,使身体各部“贴“着横杆依次顺利过杆.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视频观察、调查访问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等研究方法较为深入的研究了我国优秀运动员梁富亮完成的单杠直体后空翻2周转体360°下的技术特点和运动学规律,为我国年轻运动员改进该动作并继续发展和改进直体后空翻2周转体720°、1080°下,提供理论依据和可供参考的技术参数,对于提高我国单杠的技术水平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据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对伦敦奥运周期第41、42、43以及第30届伦敦奥运会的体操男子单杠项目决赛的前8名优秀运动员完成成套动作的总体加分情况、成套动作的单个难度动作的使用情况以及成套动作完成E分的质量特征进行分析,得出:⑴新规则的变化对单杠的编排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新规则的导向下单杠项目不仅向着更加难美、惊险性的方向发展,而且对成套动作艺术性有了更高的要求;⑵成套动作单个难度动作使用"中穿类、掏类"的难度动作编排减少,飞行动作的编排逐渐增多趋势;而下法动作仍然以"直体后空翻两周720°旋下"为主流,对下法动作的编排将以稳定性为原则;⑶成套动作的总体加分以"D+D、D+E、E+D;D+D+E、F+D+F"甚至"D+D+D+D"的4连接为主要的加分特征,且成套动作的加分编排主要以3串、4串的杠上动作与飞行、飞行加飞行的连接为主要特征;⑷成套动作完成E分的质量还有瑕疵,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5.
新国际男子体操规则对单杠成套动作编排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录像分析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新体操规则的变化及最近世界大赛单杠动作编排,探析新体操规则下单杠动作编排趋势和对策:增加单个飞行动作难度,重视与高难度飞行动作的直接连接,丰富飞行动作种类,适度增加飞行动作加分比例;加大杠上动作与飞行动作的连接组合仍是最为重要的单杠编排原则,合理运用杠上高难动作;力求落地站稳,挖掘C组难度动作的加分潜力。  相似文献   

16.
对九运会与第 3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单杠决赛的成套动作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中、外优秀运动员成套动作的起评分和最后得分无显著差异 ,而在飞行动作加分上有非常显著差异 ,中国运动员飞行动作的数量少、难度低 1个组别 ,且完成动作能力较差 ,下法落地的稳定性要继续提高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技术监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动力测试与摄像解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国家男子举重队占旭刚、石智勇等 9人的技术动作进行诊断和评价 ,为改进技术、提高成绩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抓举测试中一些运动员引膝角度不合理 ,展髋抬体幅度偏大 ;挺举测试中张国政引膝时间较长 ,压力调整不合理。跳步动作是维持接铃支撑平衡的补偿性动作 ,运动员杠铃上送距离较大 ,造成过大的回落距离和速度。占旭刚在挺举 180 kg接铃时杠铃回落的距离和速度过大 ,再加上其退让性缓冲不足 ,下砸力过大而导致动作失败。发力后接铃支撑时 ,人、杠铃压力中心移动过大和 Fz对 X轴出现大的单向力矩是失败的技术原因  相似文献   

18.
体操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及应对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操教学中,学生所处条件以及对所处条件态度不同,学生会随时产生心理矛盾,形成一定的心理障碍,特别是体操项目的单杠、双杠、跳马等项目的教学过程中,这种现象尤其明显。应对措施有加强诱导学习、重视保护与帮助、增加游戏性的分解动作练习、运用心理训练法、利用情感转移法、运用逼的方法、提高示范的正确性和观赏性、加强能力培养法。  相似文献   

19.
单杠飞行动作的历史发展及其演进规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着重从历史角度对竞技体操单杠飞行动作体系的发展与演进规律进行全面的回顾和系统地分析,旨在完善竞技体操动作的理论体系,提高我国单杠项目的运动技术水平。结果表明,单杠上的飞行动作在历史发展中具有5条基本演进规律后摆类飞行动作优先发展、前摆类飞行动作赶超发展、越杠类飞行动作突出发展、空翻在先转体跟进发展、空翻转体越杠组合发展。认识这些规律,对在运动实践中进行单杠项目飞行动作的教学、训练以及技术创新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夏端阳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6):621-622,635
通过对伦敦奥运会上男子单杠决赛的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并将与北京奥运会相关数据加以对照比较,认为当今世界单杠动作难度发展迅速,空翻飞行动作惊险刺激,动作类型呈多元化结构。尽管我国运动员在动作难度方面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但在动作连接上有自身特点与优势。给予启示是:大力发展动作难度;坚持自有特点与优势;狠抓动作质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