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课程的“生成性”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生成就是在动态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课程内容。研究性学习课程生成要经过学生需要评估、拟定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组织其课程材料、实施其课程方案、评价其课程方案等过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生成要受到政府政策、社区、家长、教育改革与教育科学研究、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学校的硬软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于福群 《考试》2009,(1):16-16,36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不能等同于教材,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课程不只来源于教材,而且来源于教师、学生和环境,是在四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中生成和发展的。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使其在研究中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3.
论教学过程中的教材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实施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是课程(含教材)开发的重要过程。学生是教材的根本使用与根本开发,学生对教材的开发过程即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过程,其自身发展程度取决于学生的教材开发方式即学习方式。教师课前的备课过程与课上的施教过程是教师对教材的开发过程,其所形成的教学方式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4.
正课程与教学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动态生成的系统。它要求教学不仅要传承课程知识,还要进行课程创生和开发,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不断生成的过程。课堂生成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超  相似文献   

5.
叶明珠 《河北教育》2004,(11):33-34
“新课程,即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活动的总和;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新课程的学习观倡导我们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式接受转变为自主式学习。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意义不仅仅在于它会引起思维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它将影响学生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是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这是为了使课堂学习充满活力与生命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而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新课标下的课程教学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生成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实际条件,立足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在课程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延伸教学目标、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准确捕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并灵活  相似文献   

7.
任华明 《学语文》2011,(5):21-22
多年以来,教材在我们教师和学生心目中一直居于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学生只是热衷于“学教材”.教师则大多停留于“教教材”的阶段。新课程改革则要求我们应该视教材为蓝本,我们只是“用教材”——灵活的使用教材.并且敢于挑战教材,超越教材。当然,教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与学生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的载体。所以教师与学生有必要对教材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以互动生成的先进理念向教材挑战,发挥教材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对新疆师范大学预科学生中华文化课程学习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影响预科学生中华文化课程教学的主要因素有: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师教学以及考试评价等。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课程是有教材、教师和学生、教学环境、教学情景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现代远程教育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和影响,给传统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而现代远程教育的产生,促进了人类教育方式的革命性转变,它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更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弊端,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局限,极大地利用了教育资源,激发了教师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也使课程的四因素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周卫东 《福建教育》2009,(12):38-40,43
数学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人脑对外部材料感知、理解、分析、选择和整合的过程。学习材料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载体和原料,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首要因素。教师要合理运用、开发教材提供的材料,及时精选、增加必要的补充性材料,灵活捕捉、利用生成性学习材料,做到立足教材、整合学材,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促进数学活动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1.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如何开发和充分利用教材中包含的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命题。其直接意图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授方式和学习方式,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需求和经验等人性化结构。要实现这种意图,就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生成性资源。本文就教师如何创造性开发和利用教材中生成资源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种观点下,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还包含了教学环境、教师和学生等。并且,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一、语文教师应是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梁教材是课程最重要的资源,是教学最基本的实现形式。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的重点之一是强调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活动的总和;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同研共进的整合建构过程。教师要真心实意地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角,要信任、尊重、关怀每一个学生,并为他们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5.
金彧蕾 《教师》2011,(16):113-113
本学期江苏省苏州市相城经济开发区采莲幼儿园使用建构式课程为教材,建构式课程注重学习过程,注重生成,注重互动,注重合作,但不轻视学习结果、教师的预设和幼儿的独立活动,而是让过程和结果、生成和预设、互动与主动、独立和合作辩证统一起来,便于幼儿和教师共同成长,都成为课程的建构者和创造者。  相似文献   

16.
高效持久的英语学习离不开情感和学习方法两大因素的积极影响。文章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情感因素和学习方法两个角度对高职新生进行调查研究,并从教师、教材、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构建学生个性化英语学习系统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学材。学材可以从学生的预习作业生成,可以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再创造",还可以在学生呈现的错误资源中开掘。创生学材,能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与教学能力,能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是课程教材改革与教学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本采用问卷和座谈相结合,学生调查和教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河北省范围内,对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从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四个方面对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生物学充满了兴趣,但教师素质、考试制度是影响学生生物学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学生渴望得到学习方法的指导,在中学所开设的课程中,生物学的学习效果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根本上否定了"教材本位"的思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灵活地生成.但是,有许多教师曲解了生成,误以为只要学生超越文本,说得别具一格、天花乱坠而博得众人开怀,课堂便焕发生命活力了.教师缺少应有的主导作用,往往就事论事、随声附和.于是乎,学生"沸腾"了,文本"架空"了,生成变成一种嘈杂、一串泡影.  相似文献   

20.
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改的突破口与核心。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历史教材.生成知识结构,揣摩质疑问难,查寻课程资源,实施反馈评价.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充分发掘学生的最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