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从哎哺世代、尼能实勺时代、武僰分支与六祖分支、西南彝君长本末论述彝族历史分期,标志着中华远古文明的刻划文字、先天八卦、十月历初阶和探索天、地、人产生的三才论",万物之源的"五行说",辨别天、地、人和万物色素的"五色观"等,其最古老、原始的文化内涵,当产生于哎哺世代末期,相当于汉文史书记载的"三皇"后期.远古先民最早的活动地点,在云贵高原,其后才分布到黄土高原.  相似文献   

2.
彝族古代史分哎哺世代、尼能实勺世代和武焚分支时期、六祖分支时期。按彝族父子连名代数计时,就“六祖”分支以后的代数推算较确切。以前的代数,只能作漫长的历史时期理解。  相似文献   

3.
推车     
1二F兰 4中速!(一迎一、1、选一二一1卫二翅一:{一必训:5/一一\5 6 53 /一一、5 5653哎嘴哎嘴哎有哎哺娜1:一:5{一:五一。/一入5 5 6 53 -一一~、/一、5 .4 326 .6 9目一 一.工一‘..1口几几I二.,....嘀嘀哎哎菜推大白一起旧旧旧旧医 : ︸日1过推9曰一no一4一一家门一起呀家满来 氏J车上,J,朋装满友们大白看见菜呀,装了呀,跑车车叔叔叔叔个帮天拉大来推4一:兰一}5,:{二二一}、二:几二一}些一过推哎哺哎哺哺睛哺嘀哎哺哎哺嘴哺嘀有我呀大家家门一起 六洲从我唁嘀哎哎推车@张向阳 @张增兴~~…  相似文献   

4.
老子、庄子生态伦理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和庄子认为“道”是天、地、人等万物产生的根源,存在的依据,道的本性又是“自然”的,所以,他们认为万物应该顺应自然而不违背自然,即“无为”,这实际上就是要遵循天人和谐的原则.老庄的生态伦理思想正是从“道法自然”出发,主张“知常”、“知止”,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5.
<正>“俯仰”一词可以追溯到《周易》,书中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1]由此可见,“俯仰”一词,产生于“天、地、人”整体的关系中,“俯仰”是人与万物产生情感联系的基点,“俯仰”所呈现的视觉和心灵上的空间感和时间感,给了人情感衍生的参照点。  相似文献   

6.
《学习之友》2013,(11):64-64
天生就爱迟到 某学生上学经常迟到,老师请来家长问原因。他妈妈说:“哎.这是天生的,预产期过了8天他才出生,怪可怜的……”  相似文献   

7.
神秘的地光     
神秘的地光王建明每当强烈地震发生之前,人们便会看到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火烧天”——天地雪亮,万物皆红,红光逐渐转为蓝白。当蓝光闪过之后,地震就要来临了。这种伴随着地震活动而产生的发光现象,科学上叫做“地光”。地震时,特别是发生地裂时,会产生很大的...  相似文献   

8.
一天深夜,合肥《少年博览》的编辑伍美珍大姐姐打来一个电话,她神秘而又兴奋地说:“哎,告诉你,束沛德老师是一个很好很好的人哎。”我开玩笑地说:  相似文献   

9.
有一次,当伯乐从一个磨坊前经过时,听到里面传来一个很悲哀的声音:“哎!像我这样的千里马,却总是在这里不停地拉磨,什么时候才有我的出头之日啊?”  相似文献   

10.
捉蚂蚱     
匹诺曹:这次选登的几篇文章应该叫随笔。你听说过“随笔”吗?简单地说,随笔就是“随便写点什么”。匹诺曹常常听到一些小朋友叹气:“不是我不想写,实在不知道写什么才好。”哎,一天下来,难道一丁点可写的事情或感受都没有吗?我才不信哩!你来瞧瞧别的小朋友都“随便”写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11.
夜晚的故事     
胡伟 《学子》2004,(9):23-23
夜,能使世间万物透明地呈现出自我。自然界才能回归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然”,夜晚的我也才是真正的我。  相似文献   

12.
探险家     
一个极地探险家,先后征服了南极、北极。他获得无数枚勋章,但失去了双腿——被极地的严寒冻坏了。在他晚年,一个记者问他:“您是为获得勋章感到自豪,还是为失去双腿感到后悔呢?”老探险家闭上双眼,沉默许久,才哺哺地说:“那洁白的极地荒原,多么令人神往!”探险家  相似文献   

13.
玩转英语课     
“又是英语课……”哎,天亡我也!几位“勇士”在上课铃声敲响的前一秒吼道。刚刚期中考完,大家对英语产生了空前的反感,全班同学懒洋洋地唉声叹气……两秒过后,MrsLee一脸初秋地正步走上讲台,呃……这肯定又要挨训了吧。我们也立即条件反射地“一脸初秋”……坐了个端正。  相似文献   

14.
无题     
走进教室,只见小倩和几个同学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关于网络方面的内容,我一时好奇,便走上前去凑热闹,见到我,倩急切地问道:“哎,思,你的QQ号是多少?快告诉我,待我上网时把你加为好友。”听了这句话,我的脸不由刷地一下红起来,好半天才挤出几个字,“我,我没有QQ号码。”“不会  相似文献   

15.
阅读《序志》可以了解刘勰撰结《文心雕龙》的动力之所由来,强烈地感受他对永恒价值的追求:失宇宙绵邈,黎献纷杂,拔萃出类,智术而已。岁月飘忽,性灵不居,腾声飞实,创作而已。天有肖貌天地,禀性五才,拟耳目于日月,方声气乎风雷,其超出万物,亦已灵矣。形同草木之脆,名逾金石之坚;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岂好辩哉?不得已也。刘勰以为,人有超出万物的智慧和灵性,但人的生命极其短促,有限的人生存在于无限的宇宙之中,唯有“制作”才能“腾声飞实”突破生命的局限。此处所谓“制作”固然指文章著述而言,按今人的观点扩大些…  相似文献   

16.
翟先翠 《山东教育》2007,(1):101-102
每当季节交替,总会有孩子抵挡不住疾病的侵扰,感冒咳嗽,一病多天,不能正常来园。家长常常忧心地说:“哎,这孩子体质太差,愁死了。”孩子体质固然存在一些个体差异,但家长的一些不当关爱,却是某些孩子“体质弱”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和”,又称中和。《礼记·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从人格的建构来讲,“中和”指性情的适中,不偏不倚;从天地宇宙的建构来看,“中和”指自然万物间的和谐统一关系。中国古代哲人认为,宇宙间的自然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不断地运动、变化,同时又处于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中,阴阳的交替,动静的变化,万物的生灭,都必须“致中和”,即遵循“中和”这种客观规律,以使“天地位”、“万物育”,构成宇宙自然和谐协调的秩序。可见,“中和”既是人道,也是天道。  相似文献   

18.
女儿刚上初中,那股兴奋、好奇劲没能持续几天,就开始埋怨学校,主要针对数学老师:“个子矮,还没中等身材的同学高”、“操着浓厚的乡音,我们都听不懂”、“还骂人讲脏话”。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女儿更是将所有怨恨都发泄在“数学作业”上,总要挨到最后实在是没时间了,才很不情愿地拿出作业本,还要在桌子上使劲敲打几下。向来信奉“亲其师,信其道”的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酝酿已久的一次谈话在一天晚上开始了。这天,女儿早早地做完作业,哼着小调在家里走来走去,我觉得时机已经成熟。我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主题:“哎,这两天对数学老师的印象有…  相似文献   

19.
敏感又博感的诗人,莫不多情,更且“自作多情”。正因“自作多情”,才会“误会”、“幻觉”万物皆有情,不但领诗人的情,更且以情报情,有所回应。一般诗人能赋万物以人性,已属不易,但真正“自作多情”的诗人,才能更进一步,使万物受而知报,领而知还。李白的“举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之所以伟大,正因诗人将自身提高到“与自然莫逆,作造物知己”的博爱与自信。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2005,(Z2)
“秋儿,怎么了?很不开心的样子,有什么心事吗?”云荣关切地问。“我……我,我……呜呜……”秋儿难过地哭了。“别哭啊!”云荣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总说不了话,特别是紧张的时候。而且,他们又吵架了。呜呜……”。“别哭了,秋儿,你爸妈又吵架!哎!不行来我家住几天。你别紧张,慢慢说就不打嗑了,是你心里害怕才说不好的。相信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