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内卷”“躺平”“45°人生”是相互交织的三个维度,是社会竞争环境与青年社会心态变化的集中表现。因此,有必要梳理从“内卷”到“躺平”再到“45°人生”的演化机理,剖析“45°人生”的培育困境,进而思考“45°人生”的培育理路,从而引导青年在“45°人生”这一最佳平衡点中奋起追梦,将个人奋斗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2.
郭绍虞于1978年、1980年分别发表《“六义”说考辨》、《文论札记三则》两篇论文,对学术史上的“六义”研究作了系统地辨析.他以经学与文学为两种理路,梳理了“六义”说的谱系;以民歌为源,从源流关系厘清“六义”说的诸种纷争,努力探寻“六义”之真面目;以回归学术精神的姿态,开创了新时期“六义”研究接续学术传统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化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与拓展.文章基于问题解决,由“问题发现、问题导引、思维推动、模型概括”等示范,探索了学生“探究创新、自主分析、规范思维和建模与应用”等基本活动经验的拓展理路.  相似文献   

4.
严羽的“言意关系”观不仅体现了严羽本人自觉的诗歌文体意识,更体现了其诗话理论系统的整体性。诗歌创作的本色当行,别材别趣.落实到语言上,就是要求“言有尽而意无穷”.有“一唱三叹之音”。而也只有这种“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诗歌语言,才是真正的本色当行,才是符合论者审美理想的含蓄蕴藉之诗。  相似文献   

5.
《滨州学院学报》2022,(1):25-35
《孙子兵法》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声名远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所蕴涵的“道”“术”“器”“三位一体”的层级架构,展现出将唯物论与辩证法、认识论与行动论、心性论与事功学、主观与客观、个体与整体、微观分析思维与宏观综合思维、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等方面集成统合的思想方法,倡导了系统辩证、务实功利、变革创新、人本和合的精神取向。借鉴其丰富多样的思维理路、效法其条贯通达的成事逻辑、弘扬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取向,有助于我们当今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贾超 《职教论坛》2024,(1):103-110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整体建设的战略目标之一。从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历程及其内在需求的认识入手,将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解构为“物—人—治理”三位一体的具体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局中,新型举国体制以其理论体系的目标优势、特征优势、战略优势、实质优势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现提供新的逻辑理路。这一创新体制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挑战,需要强化职业教育科技创新发展体系,推进“物”的现代化;需要完善职业教育师生素养结构体系,推进“人”的现代化;需要优化职业院校组织治理体系,推进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但由于人们的思维长期受到“二元论”思维的局限,结果导致人们总是喜欢对事物做出简单的二选一的排他性选择,这在当前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路方面就表现为从“分离”到“整合”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李珊 《职业技术》2009,(5):81-82
“三农”图书出版作为服务“三农”重要手段,承担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引导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发展的重大使命。本文理性地剖析了目前农村图书市场和“三农”图书出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其发展的良性理路,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产物,也是一种新型的学习型组织,其建设理路有待进一步探索。以广东省徐言生名师工作室建设为例,从德技并修、任务驱动、制度保障、平台依托、教改聚力、协作发展等几方面阐述名师工作室建设理路与实践过程,同时就工作室建设过程中反应出来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优化建设体制、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协同效应等方面对工作室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音乐世界》2012,(23):70-71
当调皮的小少爷在音乐教室遇见比他更精灵古怪的小姑娘,四目相对间满满的都是好奇。当然在年幼的东株和有利之间说“爱”这个字似乎太早了一点,但这两个孩子的相遇,和他们之间的约定。  相似文献   

11.
胡风文学批评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风是怀着对国际普罗运动、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满腔热情投入到创作和批评活动中来的。胡风解放前的批评主要收录于《文艺笔谈》等七部评论集和《论民族形式问题》《论现实主义的路》等论文中.建国以来的批评主要是“三十万言书”。胡风的文学批评是中国现代革命文艺阵营中最有个性的批评。足以跻身“五四”以来最富原创性的批评之列。胡风的文学批评在现代革命文艺史发挥过重要作用,产生过巨大影响。我们至今依然能够感受到它的某种活力和理论冲击波。  相似文献   

12.
学界一般笼统地对30年代文艺自由论辩中的所谓"第三种人"持否定态度,而实际上胡秋原无论是对民族文艺理论的批评还是对钱杏邨理论的指责都是为了守护文学自律,这并非意味着他否认文艺与政治、阶级的关系,但其底线是他律的力量不能破坏艺术之形式。尽管这些意见可以矫正其时左翼文学的偏颇,但由于胡文极尽嘲讽之能事、再加上苏汶高调的声援,有点儿"浪费的"论争在所不免。  相似文献   

13.
陈白沙与陶渊明以及道家思想的联系,体现于安贫乐道的节操与“自然”之旨的追求。白沙在坚守安贫乐道儒家传统的同时,表现出个性、超脱的姿态,体现了道家影响;白沙追求“自然”之旨的精神与道家的联系显而易见,但他又以“自得’’为“自然”的思想核心,并以实现圣贤境界、追求仁政为目的。  相似文献   

14.
陈舒劼在《石家庄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撰文《弄不清"转向"的批评》,就许玉庆在《文艺争鸣》上反驳张光芒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向外转"的文章作出批驳。令人遗憾的是,陈文因其批评立场的倾斜、理论分析上的"大而无当"和对理论创新认识的缺失等问题,导致其未能深入文学深层展开学理性分析,显现出批评的乏力和悖谬。  相似文献   

15.
“朱陆之辩”肇启于南宋,至明末清初仍有回声余绪。陈法著《明辩录》一书,从本体论、道德修养论等方面对陆王心学提出了严厉批评,即属于回声余绪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法对陆王心学的批评,是站在程朱理学立场上开展的,即以程朱理学为正学、为圣学、为道统,而以陆王心学为异端、为冀道。文章的意义在于透过陈法的批评,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理学和心学之异同。  相似文献   

16.
高文波 《丹东师专学报》2009,11(1):73-79,110
在胡风的著述中很难发现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富于学理性的宏观批评。“中国古代文学”作为文学现象就整体而言没有进入胡风的批评视野。当然这不能否认他对少数作品的批评,尤其他对《红楼梦》《水浒传》的批评值得关注。这些批评意见有的确乎发人深省。有的则未必妥当。这些意见和看法隐含着胡风对世界文学经验的重视,既是其理论个性使然。又是“五四”时代精神对他的深刻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一生致力教育事业,对教育有独到的见解。"五四"时期,陈独秀希望通过发展教育来追求国民个性的解放、人格的独立,提倡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认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五四"之后,陈独秀发现教育不能脱离社会,提出社会主义的教育。陈独秀已跳出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他的教育观不是彻底否定中国传统的教育,而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与升华。陈独秀的教育观可归结为彰显时代特征的教育观、继承与升华传统的教育观、革故鼎新的教育观三个方面。陈独秀对教育的探索,深深影响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他所提出的这些思想主张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最早以"史"出现的两部主要属于近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文学史专著,陈子展的《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和《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在中国近代文学史建构历程中有着重要的学术史意义。尽管其文学史观明显受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影响,由于其所具有的独立不倚的学术品格和无征不信的严谨学风,又使其在许多方面超越了胡著,得出许多创见,并以其长久的学术生命力或明或暗地参与了与其后逐渐建构起来的近代文学史的对话,为推进近代文学研究走向深入、全面和公正,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9.
胡风是中国第一个真正实质意义上建立了完整的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基础的主体性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文艺思想家。他结合时代历史语境和自身艺术实践,提出了"主观战斗精神"等一系列强调文艺主体性作用的文学主张,丰富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内涵,有效拓宽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知识视野和理论空间。论文分别从主体性思考的知识逻辑起点、实践主体性视野、历史条件下的复合主体性内涵三个方面探讨胡风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建设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六朝是关于宋玉研究的重要时期,自晋至陈,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逐步走高,论者对他的评价经历了一个由批评到揄扬的流变过程,并最终在刘勰的大力肯定下奠定了辞赋宗师的地位。随着文人对宋玉的推崇,其形象首次由楚襄王的文学侍从转变为绝世才子,而他所开创的经典文学意象在六朝文人笔下,也客观存在着一个由晋代悲秋到向梁陈女性题材创作集中的现象。导致这种流变产生的深层原因应是文学自觉向纵深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