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孩子上五年级了,连续两年承担了班级午餐的分饭菜工作,工作可谓全心全意。多少次我问他:“儿子,给同学们分饭菜累不累?”孩子总是笑嘻嘻地说:“妈妈,不累的,这点累算什么!”他已把为同学服务当成了一种乐趣。可是今天放学回来,孩子一脸的不高兴。我问他怎么了。孩子早已泪流满面:“今天我们班的某某同学说我给自己多分了一份菜,说我拿了他菜里的鸡腿。后来他把我菜里的鸡腿吃了,吃了还说我自私,给自己多分了。妈妈,我没多分给自己,我也没拿他的菜。我们班每天中午总是我最后一个才吃饭……”孩子一脸的委屈。我想,八成是这位同学误会了。孩…  相似文献   

2.
汽车大王福特说过一句话:假如有什么成功秘诀的话,就是设身处地替别人想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成千上万的推销员,他们总是只想到自己的愿望,而没有想到别人需要的是什么,否则,他们不叫我们买,我们也会主动买的。这个方法在家庭教育中也照样适用。有个小孩子不肯吃饭,长得很瘦弱。孩子的父母总是嘀咕:“为妈妈吃一点呀!为爸爸吃下这个,赶快长成大人。”这孩子出于逆反心理,反而吃得更少了。最后,这个父亲终于明白了,他对自己说:“这孩子要什么?我怎么把他所要的和我所要的结合起来?”他的孩子有一辆小童车,他很爱在门前骑车。离他家不远…  相似文献   

3.
育儿金点子     
思弦:我家宝宝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总要一个人独享,除非那东西她不喜欢吃了,才给别人吃。我想问有什么好办法让孩子学会与别人分享食物和玩具?东西是大家一起吃的孩子每次吃东西的时候,我们都会让他给爷爷送一点,给奶奶送一点,给妈妈送一点,给爸爸送一点,每个人拿到孩子送来的食物都会对他说声:“谢谢,真能干。”得到鼓励后他都会很高兴.记得有一段时间,孩子突然有些“小气”了,好吃的东西不肯送了,我们也不强求她,但每次都会对那她说:“东西是大家一起吃的,你不应该一个人吃,快去给爷爷送一点,给奶奶送一点......”,一段时间后,现在孩子又像以…  相似文献   

4.
家长带孩子上街碰到熟人时,或带孩子到别人家做客时,常常会有人给小孩东西吃。那么,当别人给你的孩子食物时,你该如何对待呢生活中,一种比较极端的做法是父母以自己的权威武断地代替孩子拒绝接受别人的食物,有些家长似乎很了解自己的孩子,说:“他不要,他不喜欢吃。”这些家长这样做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觉得吃人家的东西不好意思,只想领情不想受物;有的是为了显得自己教子有方,让人家看自己的孩子有教养;有的是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免得人家认为自己小孩嘴馋;有的是嫌人家食物不卫生等等。但是往往事与愿违。俗话说:隔锅饭香。尽管别人…  相似文献   

5.
妈妈误区:以自己的喜好教育孩子有些妈妈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不喜欢的食物孩子一定也不喜欢。这种预先给孩子灌输“哪种菜好吃,哪种菜不好吃”的思想,轻易地就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建议:尽可能地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种类的营养食品,扩大孩子的选择范围。让孩子亲口尝一尝,即使孩子真的不喜欢,也应该鼓励他多吃一些。妈妈误区:勉强孩子吃不喜欢吃的东西勉强孩子吃不喜欢吃的东西的做法可是大错特错了,孩子不但不会因为你的“高压政策”而喜欢上某种食物,反而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严重者还会发生呕吐的情况。但也不能过分投其所好,只给孩子做他…  相似文献   

6.
马林 《班主任》2002,(8):46
笔者前不久在家与爱人、孩子闲谈,孩子无意中说出一句“当班上的干部多好”的话。我们夫妇俩以为他说的是班干部会受到学校或老师的过多关照或其他什么的,殊不知一问,孩子的回答竟让人哭笑不得。他说: “我们班有一个干部同学,别人花十多元给他买了一辆玩具车,还经常请他吃东  相似文献   

7.
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叫江泌的孩子,家境贫寒。小时,家里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由于生活所迫,他成了小小修鞋匠,专门替人削木鞋底。江泌的母亲见别人家的孩子能上学读书,而自己的孩子却上不了学,难过得流着泪对丈夫说:“唉,我真觉得对不住孩子。”懂事的小江泌忙安慰父母说:“爹,娘,请不必忧虑,我会想办法读书的。”  相似文献   

8.
财富     
阿宇住在一间四面透风的屋子里,既没有漂亮的衣服,也没有好看的鞋子,可是,阿宇一点也不觉得日子难过,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母亲是个十分疼爱孩子的人,常常把好吃的东西让给阿宇吃。这天,难得阿宇过生日,家里于是多了几样好吃的菜。可是,阿宇和他的母亲都望着菜,端着饭碗,却没有动筷子。于是,母亲抚摸着阿宇说:“孩子,吃吧,反正留着也是要吃的。”阿宇先是犹豫一下,后来才慢慢地吃了,可是,总没看见母亲夹菜吃,阿宇好奇地问:“妈,你干吗不搛菜啊?多好吃的菜。”“我不喜欢吃,孩子,你若是喜欢吃,就吃吧。”母亲回答。于是阿宇毫不客气地把菜全吃…  相似文献   

9.
让孩子自己决定吃多少、吃什么孩子六岁了,还非常挑食,正餐吃得也不多,却成天缠着要零食吃,长得象根“豆芽菜”。每一餐饭都是连哄带强迫地让他多吃下几口饭,吃一点他不爱吃的菜。因此每一次都耗去近一个小时,效果还不佳。后来总结教训,我们想,每每劝孩子多吃,孩...  相似文献   

10.
我的儿子莎莎是全家的中心人物。他在奶奶家是长孙,在姥姥家是长外孙。全家老少对他犹如“众星拱月”,他是受头等优待的人。莎莎成了“小霸王”。就说大年三十在姥姥家吃饭那一回吧,丰盛的菜肴刚上桌,莎莎就马上爬在桌上用手抓菜大吃大嚼起来。我告诉他要懂礼貌,等大家—块儿吃,话没说完,姥姥就进来了。她说:“别管孩子,让他吃。爱吃什么就吃什么。他是我们家的小宝  相似文献   

11.
俞群 《幼儿教育》2000,(12):35-35
家长的问题:我的孩子已满四岁了,各方面的发展都不错,尤其是口语表达,反应很快,讲起来振振有词,有时连大人也说不过他。比如,我们平时老教育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别人有困难时我们要帮助他。有一天吃完饭,碗筷太多,我请他帮忙收拾一下,他没有动,却反问我:“妈妈,你不是说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吗?”问得我哑口无言。而在他需要你帮忙时,比如收玩具,他会说:“妈  相似文献   

12.
午饭后,我看见盥洗室水槽里有许多被倒掉的菜。心想:这是哪个孩子不爱惜菜肴,我要好好教育他。于是我来到活动室,问:“水槽里的菜是谁倒的?”几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佳佳!”“这样做对不对?”孩子们仍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对!”我轻轻走到佳佳身边说:“佳佳,下次可不能再把菜倒掉了!”佳佳点点头。过了几天,我又发现水槽里有被倒掉的菜,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决定针对倒菜的事展开一次讨论。当我把水槽里的菜拿到了幼儿面前时,活动室里顿时沸腾了。“谁把菜都倒掉了?”我便趁势引导幼儿猜想倒菜的主要原因。“不喜欢吃。”“不想吃。”“吃…  相似文献   

13.
一天早上,聪聪的妈妈拿了一只鸡蛋来到幼儿园:“朱老师,我们家聪聪特别任性,我用尽了所有办法,他就是不愿意吃鸡蛋,他最听你的话了,麻烦你叫聪聪把鸡蛋吃了吧!”聪聪的妈妈一走,我就拿着鸡蛋来到聪聪身边,握着他的小手说:“聪聪,鸡蛋的营养可多了,它可以开发大脑,使你变得更聪明,鸡蛋还有……”还没等我说完,聪聪拿过鸡蛋几口就吃掉了。当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有的家长采取强硬的措施;还有的家长在孩子不听话时,感到无奈,于是对孩子放任自流。这些举措久而久之都会导致任性行为的形成。任性的孩子难以与别人合作,难以与别人友好相处,难以…  相似文献   

14.
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了。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具备种种值得称道的素质或性格。鼓励孩子自己进餐。孩子长到一岁至一岁半时,开始喜欢自己用汤匙喝汤吃菜。绝大多数英国家长认为,孩子想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完全应给予积极鼓励。杜绝偏食、挑食。英国人普遍认为,一个人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是幼儿时期家长迁就造成的。如幼儿一个劲儿地只吃某种菜而对其他菜不屑一顾时,家长往往会把此菜收起来。他…  相似文献   

15.
四秀才会餐     
孙秀才、姜秀才、黄秀才和秦秀才,一起到饭馆去喝酒。四位秀才走进饭馆,要了八个菜、两瓶酒。酒菜上齐,孙秀才说:“三位老弟,咱今天要立个规矩,各人用自己的姓氏开头,后面带一句俗话,要与菜有联系。说到哪些菜,谁就吃哪些菜。要是说不出来,就不能吃,还要付酒菜钱。你们看怎么样?”孙秀才的提议,其余三人都点头同意。原来,这四位秀才都是爱占便宜的人,他们都想把最好的菜吃上一肚子,然后让别人来付钱。姓姜的秀才赶忙抢在前头说:“我姓姜,姜太公钓鱼。”说完,便把那盘大鲤鱼放到自己的面前。黄秀才生怕落了后,第二个接上了话:“我姓黄,黄鼠狼…  相似文献   

16.
左邻右舍,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到了吃饭的时候,可热闹了:有的孩子闹着不吃;有的孩子尽吃菜不吃饭;有的孩子说“我不吃这个,我要吃那个”;有的父母给孩子准备了“好菜”让孩子一个人独享;还有的父母干脆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孩子则吃一口,玩一会。“吃饭”成了家长最伤脑筋的事。其实,这是家长自找的苦恼,是家长自己把孩子给惯成这样的。我的女儿已5岁了,长得活泼健康。一日三餐,无论荤素粗细,她都吃得津津有昧,从不要我操心。我的经验有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见面时常常会习惯性地向对方“吃过了没有?”英国人见面时喜欢谈几句有关天气的话,中国人听到别人表扬自己时,忙说:“哪里,哪里!”英国则会说:“Thankyou!”中国人请客吃饭,桌上摆满了菜,嘴里却说:“没什么菜呀!”英国人绝不说此类话。可见语言与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与一个国家的社会环境很有关系。我们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了解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了解生活在这种语言社会中的人民以及他们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18.
巴甫洛夫指出:“我们一切培育,学习和训练,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很长系列的条件反射。”成人逗孩子,实质上是使孩子的大脑皮层上建立一系列的暂时神经联系,从而在行为上有所反射。由于周围成人的教育思想不一致,逗孩子的办法也不一样,因此,被逗的孩子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反复无常的条件反射,有些已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难以巩固。我的邻居常常逗四岁的扬扬说:“扬扬来,叫声老伯伯,我给你糖吃。”扬扬第一次叫了声老伯伯,但不肯拿糖,她说:“爸爸讲,勿能吃别人的东西。”这说明扬扬在父母亲的教育下已建立了“别人东西勿能吃”的条件反射,而且能抑制自己,打消了伸手的念头。但小孩毕竟是小孩,她经不起周围成人的  相似文献   

19.
给菜起名     
酒楼宾馆的菜大多冠以美名,“满堂红”“孔雀开屏”“黄金万两”等,动听的菜名往往能有效诱发人们的食欲。班里总有那么几个孩子挑食、偏食,我便模仿此法给菜起名,设法让孩子想吃、愿意吃,吃得香、吃得开心。具体的做法是:在吃饭前让孩子讲一讲菜是什么颜色、什么气味、什么形状的,然后引导孩子给菜起名。如给“煮豆腐”起名“家常豆腐”,把“素炒大白菜”叫作“乖乖兔大白菜”,把“炒豆芽”形象地命名为“倒挂金钩”,等等。孩子们听到菜名,往往会高兴得叫起来“吃乖乖兔大白菜喽”“吃倒挂金钩喽”,等等。日子久了,孩子们试着自己给菜起名,…  相似文献   

20.
有一天,孩子正在观赏他的宠的小狗,爸爸端来一份狗食,放在孩子面前,说:“你去拿个勺子,给小狗喂饭。”孩子感到不解,说:“爸,小狗从来不要喂,都是它自己吃的呀。”爸爸“趁热打铁”说:“那你为什么不跟小狗一样,也学着自己吃饭呢?”孩子懂事地点了点头。从此以后,爸爸不仅自己“懒”,也不许妈妈喂,而是“动员”孩子使用筷子。刚开始的时候,孩子“瞄”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