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中国正越来越融入世界大潮。21世纪的中国出版,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因此,重视全球化对我国出版业的影响,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将有助于我国出版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出版业的若干不同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出版业已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随着中国入世,出版业更面临着国际化带来的新挑战.鉴于此,在全球化背景下,将中国出版业与西方出版业,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出版产业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中外出版的不同以及我们的差距是有必要的,它将为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借鉴与经验上的参考,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3.
出版业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手段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出版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国家对出版业的宏观调控应逐步加强经济调控手段,这既符合产业化运作规律,也便于中国出版业与世界出版业接轨。一个国家的出版业宏观经济调控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出版业宏观经济调控的职能、出版产业政策和出版经济管理手段。出版业宏观经济调控的职能体现了政府在出版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而出版行政部门如何制定出版产业政策,如何运用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体现了国家对出版产业的导向作用。更重要的是,国家可以运用这些经济政策和手段建立更有效的出版业宏观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4.
英国、美国和日本出版业的发展轨迹在世界出版史上最具代表性,能为我国出版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英国是世界老牌出版强国,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出版强国,日本是与我国历史文化背景相似的出版强国。根据出版业的特性,文章将3个国家出版业的成功经验归纳出经济、技术和社会3个维度的特征,以及基于三维特征分析每个国家出版业的典型运营模式,从而为我国出版业的改革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适度的规模经济对我国出版业而言是非常必要的,但我国出版业自提出集约化发展以来,规模经济的优势并没有显现出来.这一方面是由于出版业并非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另一方面也与目前我国出版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偏低有关.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正越来越融人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渗透到生产和经营的各行各业,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当然,也同样渗透和影响着出版业.出版业不可能也不会逆世界潮流而行,而只能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进入国际出版的大循环中.另外,文化多元化日趋突出也为出版的交流和互动提供了条件.出版国际化的程度将不断提高,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出版业的最大成就在于地方出版业的崛起,省域出版经济成为我国出版业的基础,并构成出版经济的最主要部分△发展省域出版经济是历史的逻辑的延伸,是形成新的增长空间的需要,是科教兴国兴省的必备条件△发展省域出版经济是一种顺势选择,具备环境和自身诸多有利条件△发展省域出版经济要努力促成快速增长的局面长期坚持下去,要继续扩大多种类型的发展趋势,要处理好有限性与无限性、开放与保护的关系,要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作用△人口因素与产业结构失衡、竞争力不足、科技牵引力滞后制约着省域出版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要将产业布局向较为发达的省区集中,形成若干个既是地域性又是全国性的出版经济中心;另一方面,要在省域之内优先发展出版经济,使之真正成为朝阳产业和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8.
所谓经济手段主要包括税收、贷款和投资等几个方面。一个国家的出版经济政策可以从出版业在整个国民经济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以及出版业产值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饲上反映出来,其比例的大小以及增长的幅度可以表明国家对出版业的重视程度。另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国家如何利用宏观调控手段,如税收、价格以及信贷等对出版业进行调控。这些  相似文献   

9.
首届数博会便对"数字出版"的含义做了解释,直到今天,数字出版业已经发展了6年的时间,如今将进行改革,数字出版是新时代新闻出版业的新型事物,也是今后出版行业发展的目标,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及信息化发展的内容,加大发展数字出版业的力度,是我国出版业实现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6年后,我国数字出版产出值进一步增加,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渠道增广,数字出版作用逐渐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版业已打破纸介质图书一统天下的局面,音像出版业、电子出版业和网络出版业等正在蓬勃兴起。多种形态出版物的面世,为读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大大提升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质量。同时,也为当今出版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正确认识出版形态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