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记霞 《快乐阅读》2011,(1):125-125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情感的浓缩。诗歌特有的音韵之美,确定了其特别适合朗读的特点。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真正地贯彻"读"这一环节,采用各种读法让学生去体会诗歌婉曲精练、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让学生在"读"中去想象、去联想、去享受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阳光的灿烂,雪山的美丽,沼泽的诱人,才能真正实现诗意的飞翔。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教"沿袭千年。在诗歌传承中,朗读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初中是学生学习诗歌的"黄金时期",教师若能指导朗读技巧,引导朗读情感,创新朗读形式,让学生感受诗歌之美,培养读诗兴趣,定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而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鉴赏能力,最终将诗歌这一文化瑰宝更好地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读"起来,将"朗读"这把宝剑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舞起来。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情感,让小学生变成"读"书郎:教师要做好范读;激发学生朗读情感;采用多种朗读形式。  相似文献   

4.
<正>朗读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朗读教学要落到实处,就必须多下功夫。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作用的发挥,体现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的本体,同时也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在朗读教学中的落实。一、因时因事,有效朗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让学生进行朗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读……看起来教师对学生朗读训练很扎实,课堂气氛也很热烈,可是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教师在学生朗读前没有要求,朗读中教师也没有指导,读后更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指挥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去读,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样的朗  相似文献   

5.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无论是古代圣贤孔子,还是近代教育家陶行知,都特别强调一个"读"字,力求让学生在朗读中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诗歌教学离不开诵读。我认为,在诗歌教学中朗读应达到三重境界:教师高水平的范读引  相似文献   

6.
赵莉 《辅导员》2013,(16):82-83
<正>小学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也是贯穿语文教学中的主线。只有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作为长期奋斗在一线的语文教师,作为一位热爱朗诵的语文教师,我深知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感悟情感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希望借着朗读的翅膀带学生去感受世间的万物变化、冷暖人情。在课堂中让朗读促进学生感悟课文的情感,实现它的预期效果。学生真正将"读"与"悟"结合起来,经过了心灵的洗涤,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将"读"与  相似文献   

7.
<正>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如果教师教学中也只限于对字训诂,课堂必定陷于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之情。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如何提升初中语文古典诗歌课堂教学效果呢?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我采用的"听—读—教—品—写"五步教学法,注重学生需要,彰显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读能力,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朗读教学相对缺失,本文试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对策。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不足1.缺乏充裕的朗读时间朗读教学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教师教给学生的只是朗读的技巧,要提高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9.
邱永清 《教育》2014,(8):71-71
教师自身的基本功——范读很重要。在课堂上,只有通过教师的范读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个性化朗读,将他们的情感引到文中时,通过教师和同学之间的鼓励性的评价,学生才能将课文读得声情并茂,津津有味,并且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才有"语文味"。  相似文献   

10.
为改变诗歌教学"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提高诗歌教学的课堂质量,教师可以尝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精心设计导语。指导朗读,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韵味气势和感情色彩,陶冶性情。精心设计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帮助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感情。采用多种多样的形象化的教学手段。读写结合,以写促读,以读带写。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因此很多教师把"朗读"这一环节放在了课下,让学生来独立完成。但是"读"与"写"不同,"写"很容易界定它的数量和质量,但"读"则是一个不易控制的过程。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很多小学生对朗读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足。本文从朗读教学的意义出发,探究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开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李俊云 《考试周刊》2013,(25):38-39
<正>自实施高效课堂以来,我发现不管课堂模式怎么变,学生的课堂朗读能力都不能忽视,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增强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引导学生体会阅读的兴趣。因为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朗读训练是否有效,是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也是目前语文高效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马嘉雯 《考试周刊》2012,(64):37-38
新课标对朗读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达到这一要求教师耍“追求朗读教学的诗意美”。这是因为,“朗读”不仅仅是出声的读,大声的念书,也不只是一种基本技能的训练活动.它是强调学生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是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因此.语文教学应在情感朗读训练方面有所尝试,有所创新,有所进步,以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朗读,历来被视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它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意的活动,是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练习形式。但在日常教学中,常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一遍又一遍机械地读,却读不出课文人物或作者的感情色彩。教师往往也缺乏指导学生的有效方法,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普遍表现出空泛和缺乏实效性的特点。这样的"读"和指导反倒成了制约朗读教学的瓶颈。那么我们究竟该从哪些方面来加强我们的朗读教学,提高朗读指导的实效?  相似文献   

15.
冯臻 《教师》2014,(25):88-89
正"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吟咏、层层悟读之中,渐渐的,可以达到准确地传情和悟情;若朗读到位,还可以创设一种情境,使审美主体充分体会到审美客体的语言美、图画美、音乐美,甚至情感美。在传统朗读教学中,我们常结合多种朗读方式,如自由朗读、教师范读、分角色读、男女分组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读等,让学生领略朗读所带来的文字中千姿百  相似文献   

16.
<正>1.读中想象,品味诗歌形象。诗歌鉴赏需要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读"的功效,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读出诗歌意境,品味作品形象。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白居易《村夜》时,对其中的"霜草苍苍虫切切"一句,可以反复读,读"苍苍",可以让学生在读中想象霜草苍苍、草色茫茫的情景,秋色浓重的意味就读出来了;读"虫切切",可以在读中想象秋夜里耳畔传来的虫鸣声,秋夜寂静的意味也就读出  相似文献   

17.
正诗歌不仅是经典的文学作品题材,也是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板块。如何让诗歌鉴赏教学更为有效,是值得教师探究的议题。本文将结合实例谈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并提出相关建议。一、有效整体感知的过程——美读诗歌是一种经典的文学体裁,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也占有重要作用。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要从整体层面加强学生对作品的感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学生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作品的领会离不开美读,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体会,也能加强学生对作品含义的感知。高中课本中精选了部分现代诗作,如《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舒婷》。这是一首非常典型的表达爱国情怀的诗作,诗中流露的情感,学生只有在美读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是有魅力的。语文的魅力首先来自于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著名小语专家张田若指出:"阅读教学,一是读,二是读,三还是读。"于永正老师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有效阅读的大师,他对于"读"有自己精辟的理解:"‘读’奥妙无穷,一切都在读中,读是再创造的过程,是把符号变为形象、场景的过程。语文教学抓住一个‘读’字什么都有了,离开一个‘读’字什么都没有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提高朗读水平呢?除了方法的指导外,对于学生朗读的即时评价也是一项很有  相似文献   

19.
诗歌之美,美在文字,美在形象,美在情感,但是一直以来古代诗歌教学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文字美的赏读:过于注重内容的理解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动:过于注重固定化的授予而忽视了情感美的感悟。更有些教师为了应付考试。指导学生背诵知识性的条文。如作者名字、作品名称、内容大意、地位价值等.而对于作品本身极少品味.这样做不仅抹掉了课堂应有的神采。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活动。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和朗读习惯的养成,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要靠学生去读去悟。因此阅读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训练。课堂上要给学生多读的机会。(一)要把朗读贯穿于阅读的始终。宋代学者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教师要把熟读每篇课文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让学生读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