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李镅 《教育导刊》2004,(10):46-47
春季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多发季节,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占儿童疾病的首位,应认真对待,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2.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严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好发于2岁以下小儿,尤其虚胖体质多见,发病季节多在寒冷之冬季,分布多以西北旱塬地区为主,病原体多为病毒,以呼吸道胞病毒为主,具有流行性特点。其发病部位为呼吸道终末段,主要侵及30um-75um直径的支气管,由于小儿呼吸道缺乏弹力组织,毛细血管极为丰富,病毒感染后侵入细支气管上皮细胞,致  相似文献   

3.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学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指在1年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下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的次数过于频繁,超过一定范围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儿童RRI病程较长,不仅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可增加其成年后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可能性,可造成永久性肺损害.近年来儿童 RRI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发病机制复杂,其病因涉及微生物学、免疫学、营养学等众多学科,是一种或多种因素存在并共同作用的结果.RRI的防治主要应从机体免疫功能、病原微生物和抗菌药物等方面分析与考虑.  相似文献   

4.
麻疹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冬春季常见。过去,此病多发于6个月至5岁的婴幼儿。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由于使用免疫疫苗,麻疹的流行强度已明显减弱,但平均发病年龄后移。最近,从临床中发现,儿童麻疹发病率正在呈增高趋势,且病人的年龄多集中于2~17岁。因此,对儿童麻疹病的防治,应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以下,将麻疹的发病特点、患儿临床表现及预防方法介绍给家长。麻疹病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儿童感染麻疹病毒后,有6~18天的潜伏期,曾接受被动或主动免疫者,可延长至3~4周。麻疹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病人自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内,眼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张家口市区儿童鼻咽部肺炎链球菌的带菌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的3~5岁儿童和幼儿园健康儿童,取鼻咽部分泌物进行肺炎链球菌的分离和鉴定.结果:100名健康儿童和100名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肺炎链球菌检出分别为18和24例.108名男性儿童和幼儿园健康儿童和92名女性儿童鼻咽部肺炎链球菌检出分别为22名和20名.结论:健康儿童和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部肺炎链球菌差异无显著意义.男性儿童和女性儿童鼻咽部肺炎链球菌差异也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6.
问:什么是流脑? 答: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脑膜炎”。它是一种由脑膜炎双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侵犯脑膜,是最常见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问:流脑的发病情况怎样?答:流脑的发病遍及世界各地,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发生。儿童发病占全部病例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学龄前儿童的发病率是相当高的。  相似文献   

7.
问:什么是流脑? 答: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脑膜炎”。它是一种由脑膜炎双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侵犯脑膜,是最常见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问:流脑的发病情况怎样? 答:流脑的发病遍及世界各地,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发生。儿童发病占全部病例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学龄前儿童的发病率是相当高的。流脑的流行开始于冬末  相似文献   

8.
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1%-4%),特殊人群感染后预后较差。病毒在人群密集地传播很快,以秋冬季节发病多而严重。该文主要从病毒来源与变异、甲流流行特点等五个方面阐述,便于防治和控制甲流。  相似文献   

9.
营养与保健     
秋冬季节,天气转凉,最易得感冒。不要以为感冒是常见的“小毛病”而掉以轻心。如不注意,会并发其它疾病,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据最新资料表明,呼吸道感染已占儿童死亡率的40%,急性呼吸道感染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感冒能并发鼻窦炎、中耳炎、乳窦炎、气管炎、肺炎、肾炎、肺气肿等数十  相似文献   

10.
杨峰 《启蒙(3-7岁)》2012,(11):34-35
有的宝宝三天两头感冒发烧,常令妈妈提心吊胆。其实,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小儿常见病,发病率达到20%左右。一般认为,0~2岁的婴幼儿1年之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超过7次,3~6岁的幼儿1年之内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超过6次,就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这样的小儿简称复感儿。宝宝为何反复感冒⒈存在慢性病灶。宝宝患  相似文献   

11.
缺锌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RespiratoryInfection,RRI)的发病率较高.据报道,儿科门诊病人的80%为呼吸道感染,其中30%为反复呼吸道感染[1],但其病因至今未明.本院自1996年至1999年门诊共观察测定儿童尿锌457例,发现锌的缺乏与反复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对象:测定儿童尿锌共457例,年龄为6个月~13岁.据尿锌结果分二组:缺锌组162例,男93例,女69例;正常组295组,男176例,女119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依据1987年4月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2.
陈秀华 《母婴世界》2011,(10):44-44,46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或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于各种致病原引起的支气管粘膜炎症,由于气管常同时受累,故又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在婴幼儿时期发病较多、较重,常并发或继发于上下呼吸道感染。发生支气管炎时,气管大多同时发炎,如果涉及毛细支气管,则其症状与肺炎相仿。  相似文献   

13.
肝炎防治     
《科技文萃》2001,1(7):168-172
甲肝 甲型肝炎是甲型肝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梁病。甲肝病毒的耐温、耐寒、耐酸的特性使任何人 随时都可以感梁上甲肝病毒,尤其以15岁儿童以下为主,感染率约为80%。我国甲型肝炎流 行特点有:1、农村高于城市。5—15岁儿童感染率城市明显低于农村,但30岁以上感染曲 线城市与农村呈平行状态。2、长江以北高于长江以南,西部地区高于中、东部地区。3、根 据各省市流行仍以儿童为主。4、流行率明显与卫生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4.
发烧在医学上称为发热,是人的机体对感染的一种反应。儿童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在6个月到5岁的小儿中,有一部分孩子可发生热惊厥,虽然多数为良性惊厥,可家长仍会十分恐慌。只要孩子一发热,就会抱他去医院打退热针。其实,这种做法会产生许多副作用,对孩子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PCR检测方法 ,并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编码外膜蛋白P6基因作为靶片段设计引物 ,分别用PCR方法及常规培养法检测 7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结果 :建立的PCR检测法可以检测 10~ 5 0个流感嗜血杆菌 ;7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PCR方法检出 4 2株 (5 3.8% ) ,常规培养方法检出 33株 (4 2 .3% ) ,培养法检测阳性者PCR方法均为阳性。PCR方法较培养法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PCR方法检测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比常规方法更快速 ,更简便 ,更敏感。PCR方法检测流感嗜血杆菌有可能成为临床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诊断的一种实用、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春季的天气变化无常,日夜温差较大,正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加上都市过于拥挤,空气污染严重,孩子偏食挑食引起营养不良等,均是导致儿童患病的高危因素。在春季,儿童易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手足口病以及各种传染病,其中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由于致病的病原体多种多样,发病率和死亡率仍高居儿童疾病的前几位。  相似文献   

17.
王安兰 《幼儿教育》2001,(12):26-26
维生素 A 是维持上皮组织正常结构与功能所必需的维生素,缺乏维生素 A 会导致呼吸道上皮细胞表皮角质化,这是冬季呼吸道感染的一个重要诱因。医学家通过对200例儿童进行实验后发现:增加食物中维生素 A 的含量能使儿童患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降低75%。另外,冬季光线相对比较弱。如果这时再缺乏维生素 A(维生素 A 还是组成视网膜视觉细胞的感  相似文献   

18.
异物误入了人体的喉、气管和支气管,统称为呼吸道异物。它是危及人特别是儿童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常见耳鼻喉科急症。在发病的儿童中,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占80%左右,其中3岁以内的儿童发病率最高,占70%以上。因为儿童喜欢将玩具、小物品如钮扣、硬币、套管等,食物如花生米、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在校学生(1992年-1995年)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监测和预防观察,发现ARI平均发病率为103.6%,其中大部分是与呼吸道感染有关,感冒占66.1%,肺炎占2.23%,上呼吸道感染(URI)和下呼吸道感染(LRI)发病率,新生第一学期是中、高年级相应时期的1.2倍和2.42倍,ARI发病率高峰季节为10月至1月,运用两种球蛋白对ARI发病率的预防效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小儿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病,反复感染可严重影响健康,导致小儿体质虚弱、生长发育迟缓。所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小儿被视作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生理发育特点小儿因其生理发育的特点,各系统功能不完善:鼻腔相对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