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教育》2010,(24):4-4
据《山东商报》消息山东省教育厅近日发出通知,指出各地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由于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校园,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山东省教育厅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教育厅2010年12月28日下发通知,要求规范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各地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时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此外,湖北省和四川成都等地的一些学校对《三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了删节,重新编排后再发给学生学习。这种做法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  相似文献   

3.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出《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表示部分地方和学校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由于甄别不够,致使一些“糟粕性”的内容流入校园,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对此,山东省教育厅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要有选择性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4.
徐梓 《中国教师》2013,(1):22-23
<正>山东省教育厅在2010年12月28日发出通知,要求全省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古典文本的内容。通知甫一发出,即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我曾应邀接受《光明日报》记者的采访和作为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的嘉宾,就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但因为编辑出于整体的考虑,在发表和播出时只能着眼某个侧面,进行了大幅删  相似文献   

5.
2010年12月29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表示各地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由于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校园,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很坏的影响。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要"取  相似文献   

6.
湖北很多中小学都开展了《三字经》、《弟子规》等诵读活动,在编印的经典读本里,昔孟母,择邻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句子被删掉。相关人士表示中国国学经典中大多数内容都是好的,但也有一些不科学或与时代发展相悖的东西。(《成都商报》1月3日)  相似文献   

7.
《湖南教育》2011,(4):49-52
2010年年底,某地教育部门发出一则通知,要求中小学校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要有删节地让学生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和古诗词等经典作品已成为许多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和深化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备受各方好评。那么,中职学校又该如何开展"读经典,唱红歌"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和综合素质呢?作为技工学校的一名教师,我在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9.
湖北很多中小学都开展了《三字经》、《弟子规》等诵读活动,在编印的经典读本里,“昔孟母,择邻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句子被删掉。相关人士表示中国国学经典中大多数内容都是好的,但也有一些不科学或与时代发展相悖的东西。(《成都商报》1月3日)  相似文献   

10.
《云南教育》2014,(3):27-27
1月2日,安徽省合肥市安居苑小学开展“拥抱2014经典诵读”活动,几百名学生齐声诵读《三字经》等经典著作,场面蔚为大观。学校希望通过引导孩子们诵读经典著作,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无独有偶,去年也有媒体报道称,武汉市教育局要求小学生每天坚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10~20分钟。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2月29日,山东省教育斤发出通知,表示各地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由于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校园,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很坏的影响.山东省教育厅要求各地中小学规范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时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学经典《三字经》包含了天文、历史、文化、伦理、生活等多方面内容,既是文化课本,更是道德教育读本。学校引导学生诵读《三字经》,对弘扬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将产生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诚然,在今天看来,《三字经》有一定的历史和时代局限性,其内容不一定完全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但其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德育思想,仍有着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力和一定的教育价值。教师应当在学校教育中,引导学生从《三字经》经典诵读中获得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的有效传承。一、协同开展经典诵读和德育系列活动作为有着多年实践经验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发现,学校只有开展贴近学生,寓  相似文献   

13.
去年,我县教育局大力提倡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内容有《弟子规》、《三字经》、《老子》等,并免费为学生发放了教材。在县教育局的号召下,我校的经典诵读活动也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相似文献   

14.
2005年9月,岫岩县岫光小学开始了又一轮的教学大赛。当五年七班的同学进入教室时,他们没有依照惯例在课前唱一首歌,而是齐声背起了《三字经》。课后,校领导对五年七班课前诵读《三字经》这一做法大为赞赏,并号召所有班级开展“课前诵读三分钟”活动。从此,拉开了岫光小学开展“祖国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序幕。追溯起来,我们可以把这次活动归纳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时下,一些中小学校热衷于国学经典的诵读与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启蒙读物备受推崇。或者被作为校园文化墙的主打内容,或者被作为学生诵读的重要素材,或者被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课程。没有任何一段时期,国学经典被这样重视过。诚然,以《三字经》《弟子规》为代表的国学启蒙读物,确实可以弘扬传统文化,教会学生正确地待人处事之法,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但是,国学经典之中的糟粕与负面教育因素,却不容忽视。因而,对于国学经典,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海南教育》2013,(1):42-43
<正>时下,一些中小学校热衷于国学经典的诵读与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启蒙读物备受推崇。或者被作为校园文化墙的主打内容,或者被作为学生诵读的重要素材,或者被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课程。没有任何一段时期,国学经典被这样重视过。诚然,以《三字经》《弟子规》为代表的国学启蒙读物,确实可以弘扬传统文化,教会学生正确地待人处事之法,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但是,国学经典之中的糟粕与负面教育因素,却不容忽视。因而,对于国学经典,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师翠影 《考试周刊》2014,(32):194-194
正《三字经》是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习《三字经》有利于幼儿积淀文化。《三字经》不仅局限于诵读,在教学中往往也会出现只会读而不知其意的现象,致使《三字经》成为一种机械化的方程式,没有让孩子真正理解国学经典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三字经》内容每两周开展一次诵读活动,引导孩子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孩子会讲述《三字经》、了解相关知识是直接的、外显的,而孩子的个性萌芽、接受的文化熏陶则是隐性的、不被人察觉的,但他们能长久诵读经典,这些烙在潜意识里的经典定会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闪光、发热、壮大,产生积极的影响。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下独生子女普遍存在心理素质、道德品质欠缺的问题,《三字经》中蕴含丰富的礼仪、诚信、关爱、坚持等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9,(14):2-3
当我校实施一年级诵读《三字经》时,引起家长误解,认为严重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其根本原因是在诵读过程中,教师采取的诵读方式、方法、策略不当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运用多媒体开展诵读活动,激发诵读兴趣,运用多媒体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激发学生诵读欲望,提升学生诵读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学生通过诵读《三字经》,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积累知识,发展语言,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提高思想修养。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98年南怀瑾先生将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推行的儿童读经典运动传入大陆以来,全国各地的经典诵读活动此起彼伏。温州市是倡导经典诵读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今年温州市教育局、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编制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经典诵读地方教材,进一步推进了经典诵读课程的开发。以上四位教师为我们展现了四节风  相似文献   

20.
何武飞 《广西教育》2014,(33):98-98
当下,外出打工的农民日益增多,农村小学中的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父母爱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位、沟通交流的缺乏等导致留守儿童在情感、心理成长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为了促进农村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诵读《论语》《三字经》《千文字》《弟子规》《增广贤文》等经典美文,能够达到文化熏陶、人格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