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像”简化为“象”曾经有过30年的历史。但在语言实践中碰到不少麻烦,如“画象”就有歧义,可理解为偏正结构“画的像”,也可理解为动宾结构“画大象”。为了彻底纠正“像”、“象”的混用现象,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委《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中指出:“‘像’不再作‘象’的繁体字处理”。可是,三年多来,报刊上该用“像”而误用“象”的情  相似文献   

2.
《新闻知识》今年第7期,在《通讯员要有“编辑意识”》一文中写道:“……象猜谜一样……”;在《“明日黄花”绽新蕾》一文中写道:“……象田流这样的高手……”;在《人间都有真情在》一文中写道:“……象妈妈一样给小宝宝‘喂’牛奶……”。在同期其他五篇文章中也有此种用法。应当指出,以上列举的“象”都用错了,应该用“像”才正确。“像”简化为“象”曾经过30年的历史.但在语言实践中碰到不少麻烦,如“画象”就有  相似文献   

3.
“象”与“像”近年来使用很混乱,大家都希望有一个合情合理的统一规定。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1990年召开了各方面专家的讨论会。会上专家们作了充分的讨论、研究,取得共识。会后全国名词委征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有关负责人的同意,对科技术语上“象”、“像”的用法作了统一规定,在全国名词委审定公布的名词中已照此执行。《谈谈‘象’与‘像’》(《科技与出版》1993.4)一文所得的结论,在会上也曾讨论过。文中提到“凡是具体的经光学系统形成的图景,名词构成中用“像”,如人像、  相似文献   

4.
1 不应忽视的“说明”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时,有一个简短的说明(简称《说明》)。这个说明印在大标题之下,位置不很明显,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在《简化字总表》重新发表后四年有余的今天,乱用简化字的问题仍然经常在很多报刊上出现。例如:《说明》中指出:“‘叠’、‘覆’‘像’‘啰’”不再作“‘迭’、‘复’、‘象’‘罗’的繁体字处理”,而有的报刊在该用“像”字的地方,仍然使用着“象”字。  相似文献   

5.
释“七”     
《汉语大字典》释“匕’云:‘“七,数词。六加一的和。”这是“七”字的基本意义。在说解“七”字的字形及本义时,引《说文》云:“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卖出也。”并引了山《数名古谊),谓“‘七’古通作‘十’者,刊物为二,自中切断之象也……考其初形,‘七’即‘切’字”。丁山所谓古字,当是指甲骨文及六国古文。甲骨文“七”字与“甲”字相同,都像今日的“十”字以甲骨学小辞典》说“七”字的横比“甲”字的横较短,并非普遍如此人《说文》释“甲”云:“甲,东方之益,阳气萌动,从木戴车甲之象_一日人头直为甲,甲象…  相似文献   

6.
现在阅读一些报刊、公文以及新出版的书籍等,发现把“像”误作“象”的问题比较普遍。最近笔者抽阅了16家报纸,除《人民日报》一家能正确区分“像”与“象”的用法外,有15家报纸均未能把“像”与“象”的用法严格区分开来。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旧的习惯影响较深,对简化字的新变更缺乏了解所致。“像”简化为“象”,是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中《汉字简化第二表》列入的。在196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的《简化字总表》第一表中,“像”仍简化为“象”,并加以说明:“在象与像意义可能混淆时,像仍用像。”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时,对个别字作了调整,删去了“象(像)”,即“象”不再作“像”的简化字。也就  相似文献   

7.
“像”字简化为,“象”字,是1956年由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时,被列入《汉字简化第二表》的。1964年5月,中国文宁改革委员会编印《简化字总表》时,在“总表”的第一表中,“像”仍被简化为“象”。不过在“象”字下附一说明:“在象与像意义可能混淆时,像仍用像。”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中,对原《简化字总表》中的个别字作了调整。删去了“象[像]”。这就告诉我们:自1986年10月起,“象”已不再是“像”的简化字了。但由于30多年的书写习惯和使用的影响,许多出版物还没有把  相似文献   

8.
《新闻知识》1991年第11期黄长江同志的《写物以附意风言以切事——比喻在文章中的运用》一文中,有“古人有‘大雪纷纷何所似,鹅毛飞飞嗟可似”一句,此句引文有误。据《晋书》记载:“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莫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  相似文献   

9.
读《出版工作》1988年第11期《录“像”还是录“象”》一文,作者亦均同志认为应该作“录象”而不应该作“录像”,对此我有不同意见。按“象”、“像”二字在某些意义上本来相通。亦均同志文中引《说文解字注》也说:“按:古书多假象为像”;又说:“似古有象无像,然像字未制之前,想像之义已起,故《周易》用象为想像之义。”而亦均同志下文却据《现代汉语辞典》中“想象”一词的释义,推论出由“想象”派生出来的表示形状、样子意思的“图象、印象、形象、影  相似文献   

10.
看了《新闻战线》1991年第5期中的《“好新闻”异议》一文,也想发点“异议”。这倒不是我本人得过多少“好新闻”奖,对这三字有特殊的好感,主要是想表明自己对“好新闻”命名的问题“不要求全责备”的观点,并希望在这个问题上不要来回“翻烧饼”。宋振铎同志在《“好新闻”异议》一文中说:“众所周知,‘好’字的反义词是‘孬、差、坏’。对落选的作品而言,就容易使群众理解为‘孬、差、坏’之作。”这恐怕是一种“求全责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汉语里,“像”与“象”的正确用法是: “象”作为一个单音词,只有指“大象”这样一个意义。作为词素,有两个意义:1,名词性词素,指形状,样子,可构成复合词,如:“现象、假象、表象、星象、脉象、旱象、形象、印象、险象、怪象、幻象”等。2,动词性词素,指摹仿、摹拟,可构成复合词,如“象形、象意、象声、象声词”等。“象”字不再用于动词,是区别“象”  相似文献   

12.
2013年6月14日“360问答”对“用‘由于’‘如饥似渴’‘终于’造句”给出的答案是:“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由于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他们如饥似渴,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这段话里的“如饥似渴”用得对不对?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史料》2005,(2):80-80
著名漫画家丁聪在《初试画笔》一文中曾谈到自己笔名的由来。他说:“现在我已经八十八岁了,但是我画上的签名仍然是‘小丁’,很多人对此感兴趣,问我为何签‘小丁’。刚开始画画时,我签‘丁聪’,因漫画尺寸一般都不大,‘聪’  相似文献   

14.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09,(20):61-62
“过犹不及”语出《论语&#183;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胜过)与?’子曰:‘过犹不及。”过,过度,犹,像;不及,不够。后来就用“过犹不及”指事情做过了头,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相似文献   

15.
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时,公布“像”不再作为“象”的繁体字,而成为规范字。为了更好地使用“象”“像”二字,首先必须抓住二字区分的关键,即“象”字不再用于动词(指现代汉语);其次,“象”“像”二字在分别作为名词语素构成名词时,仍有易混淆之处,故应予以研究。例如,是影象、图象、天象、旱象,还是影像、图播、天像、旱像?1989年版《辞海》第685页上对“像”字的义项中写道:“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学系统(透镜、镜、棱镜或它们的组合)后形成的与原物相似的图景。”据此,该书采用了影像、实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科协将省科普作家协会、科普美术研究会1996年工作的重点,确定为“全面推进‘科技之文’、‘科技之画’、‘科技之声’、‘科技之光’行动,迎接科普的新春天”。这一主题的确定,既为湖北科普工作从“八五”到“九五”的衔接指明了方向,也为湖北科普工作在“九五”期间全面起飞奠定了基础。在更大的背景上,“文、画、声、光”行动顺应了以信息高速公路为龙头的多媒体世界信息产业发展趋势,为科普工作进入信息高速公路做了铺垫。因此,无论站在现实的角度,还是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或是站在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篇文章,都应当除去冗字贅詞,使之干干淨净,不拖泥带水。关于这,高尔基曾作比設喻,說“在小說当中,就像在机器当中,不应該有一顆多余的螺絲釘”。此处所說的多余的螺絲釘,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冗字贅詞說的。我国古书中关于冗字贅詞的論述。多到不胜枚举。这里随便举个例子。《汉书·张蒼传》有一句說:“年老口中无齿。”这一句就有几个“多余的螺絲釘”。唐代刘知几在《史通·叙事》中就一針見血地指出:“盖于此一句之內,去‘年’及‘口中’可矣。本来齿生于口,三岁孩子都知道,不写明“口中”,讀者决不会誤会。去了“年”字也  相似文献   

18.
我1978年进县广播站当编辑,一位好友开导说:“那是个‘出生入死’的地方,不可呆长。”我听了有点摸不着头脑:“啥叫‘出生入死’?”他说:“广播这一行待遇差,‘进步’慢,入了行就甭想有什么发达,只能当一辈子末流编辑”。我就此请教一位老编辑,他反问我:“你爱不爱广播这一行?”我说:“爱呀,不爱咋进  相似文献   

19.
谈“像”与“象”的用法编者按:本刊曾于1993年第4期发表了聂方熙同志写的《谈谈“象”与“像”》。同年第6期发表了卢慧筠同志写的《也谈“象”与“像”》。之后每年都有几篇来稿讨论“象”与“像”的用法问题,本刊便没有再刊登。现在刊登张小白同志写的《谈“像...  相似文献   

20.
看了《新闻战线》1991年第5期中的《“好新闻”异议》一文,也想发点“异议”。这倒不是我本人得过多少“好新闻”奖,对这三字有特殊的好感,主要是想表明自己对“好新闻”命名的问题“不要求全责备”的观点,并希望在这个问题上不要来回“翻烧饼”。宋振铎同志在《“好新闻”异议》一文中说:“众所周知,‘好’字的反义词是‘孬、差、坏’。对落选的作品而言,就容易使群众理解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