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一带一路"经济带发展战略备受国际关注,"丝绸之路"源头问题再次被提出。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考察研究,认为"丝绸之路"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应该有一个科学的内涵和外延,既可以高度概括当前"丝路"这一提法的本质特征,又可以概括所有不同发展时期的特征。而其源头,则将伴随丝织技术的发明而产生,其内涵又将伴随历史发展而被不断丰富完善。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古缯国,与考古发现的夏代、西周时期分封在中原地区的南阳方城古缯国吻合,又与西汉时期张骞封侯国博望紧邻,张骞封侯期间曾在"奉朝请"之余在侯国与其家人一同生活,这里出土有大量张骞出使西域汉画像石,无疑在我国丝绸之路的形成上,发挥了源头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课本第60页:“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张骞先后两次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根据《中学历史手册》中国古代史部分第136页: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是劝乌孙回河西故地,与汉共同抵抗匈奴,并加强与西域各国联系。可见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不完全相同。张骞之使命有二$宁夏固原县什字中学@樊珺  相似文献   

3.
《张骞出使西域图》在初中、高中教材中曾4次被用作插图,大部分师生从未感觉到这幅图有什么问题。实际上,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时候,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然而张骞、汉武帝却是光头、袈裟一派佛教装束,由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图》这幅佛教感应故事画“篡改”了历史。文章对《张骞出使西域图》详作考释,探究佛教感应故事画为什么要“篡改”历史,我们应当如何在教学中吸取类似的教训,并指出,以图证史,一要了解史料作者及其所处时代,二要注意辨别史料的真伪。  相似文献   

4.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1),多年来都被中学历史教材用作插图,说明汉武帝时期的中外交往。  相似文献   

5.
西北汉简是考察汉代西北民族关系的珍贵文献,其中关于胡奴、胡婢、胡客、胡译的记载值得关注。地湾汉简中的胡奴,可与史书记载张骞出使西域的“堂邑氏胡奴”相印证,参考南阳“胡奴门”的汉画像石,可知汉代有以胡为奴的情况。悬泉汉简记载的胡婢能用米汁治病,受到边塞士卒欢迎,是胡汉文明交流的体现。悬泉汉简记载的胡客,为西域诸国到汉地奉献的商人,他们“通货市买”而以献为名,受到边地驿置饮食住宿接待,促进了西域与汉朝的经贸交流。居延、玉门关、悬泉汉简中的“胡译“”匈奴译“”羌译“”羌胡译“”译者”等记载,可见汉代边地与少数民族交流的真实状貌。  相似文献   

6.
“再用汉画像石墓”分为两大类:即利用原墓进行修补后用来再次安葬和利用汉画像石作为建墓材料而再建的墓葬。其产生约在三力魏晋之间,社会动乱、经济衰退、薄葬之风,信仰转变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再用汉画像石墓是中国丧葬上一种特殊的现象,它的发现与研究对于澄清汉画像石墓在断代上的混乱,弥补魏晋考古发掘的不足有一定作用;也是研究汉末至魏晋这一历史时期不可多得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文章旨在研究南阳画像石艺术。画像石是汉代最具代表性的造型艺术之一,南阳是其主要出土地域之一。南阳画像石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而深受楚文化影响。浪漫主义的题材和夸张简练的造型语言、疏朗律动的结构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富有浪漫格调的汉画像石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南阳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艺术的典范之一,自发现之初就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虽然对它的保护和传承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但依然存在一些非常现实的问题。文章阐述了南阳汉画像石保护的历史,分析了南阳汉画像石保护现状,剖析了当前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历史学习是系统的学习,是在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地探究、分析、评判等训练学生思维。主要是通过揭示、比较、举例等方法,理顺历史发展的脉络,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例如“张骞出使西域”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如果学生掌握了其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打击匈奴,就可得出这是汉朝为了巩固拓展疆土、保护生产的结论。但张骞的历史作用远不止此,需要师生进一步挖掘这一事件的背景,比较汉以前的对外交流,就可看到汉朝至武帝时空前强大,具有了恢宏的气势和对外交流的渴望,能够在张骞第一次出使未果的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旅游种类很多,其中最有社会意义的有:出使旅游以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和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最为著名。张骞受汉武帝的派遣,两次出使中亚各国获得成功。郑和则受命于明成祖朱棣,先后七下西洋,经37个国家,是世  相似文献   

11.
董仲舒是我国西汉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针对汉代的社会经济问题所提出的很多经济思想特别是调节贫富的思想十分宝贵,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很多地方被后代思想想家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石盘汉墓彩绘画像石的发现,改变了晋陕两地画像石艺术形式的传统观念,再次拓展了对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全貌的认识。对该墓葬较为确切的纪年判断,关系到对该地区画像石风格特征、演变规律的研究,也关系到汉代彩绘画像石在中国古代美术发展过程中的位置等问题的研究。石盘墓的断代,其发掘报告中说得较为宽泛,"约在东汉桓帝、灵帝之间"。运用图像语言比较的方式进行分析,该墓画像石的图像结构与造型特征,均与桓帝和平元年画像石相去甚远,而与灵帝建宁四年、熹平四年时相近。因此,石盘墓的完成年代应该就在175年前后的数年之间。  相似文献   

13.
一、章氏族人所办网站有多篇文章依据不同地方文献都说浦城章文谷为南唐状元。鉴于这些网站系列文章中所涉及的古代章姓名人的事迹都能找到纸质文献依据;浦城章氏五代时期甚为显贵,众多子孙中有个把文采出众的不足为奇;章文谷的父辈在南唐做高官的较多,有利于他在科举考试中争取好名次,所以章文谷于南唐夺魁之说虽通行史籍未载,当亦不为虚言;其生卒年可大致推估为公元940-1000年;宋代不少名人或为其直系后人,或为其世系颇近的族人。二、文章又辑录核心史籍、地方文献、笔记、工具书及其它记载有关宋代状元毕渐生平的零星资料,并据此勾画出其生平大概。  相似文献   

14.
汉代篆书的成果因隶书的巨大成就而没有得到书家充分的肯定,汉代篆书名碑亦不能代表这一时期石刻书法的全貌。汉画像石题记作为刻石文字体例之一,率然纯真、风格多样,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当时书体的风貌及各种书体演进之轨迹。本文从汉画像石题记中搜集到的小篆与杂体篆来进一步阐述汉代篆书的发展以及汉代篆书风格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章邯是秦末镇压农民起义军的一名英勇善战的骁将,率领骊山徒和奴产子组成的军队,一路奋勇前进,败周章,破陈涉,灭魏咎,杀项梁,巨鹿之围时筑甬道以飨王离军,进退维谷之时投降项羽,后被封为雍王拒关中以抵汉军.他的战功卓著且辉煌,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被太史公立一传记,纵观其生平经历,可谓是沉痛悲凉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16.
《西安市长安区西北政法学院西汉张汤墓发掘简报》和《赤仄五铢钱的新验证——从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墓考古发掘谈起》两篇文章公布资料和论证有一些自相矛盾之处,如墓葬方向、甬道的概念、年代论证、论据与结论无因果关系等。该墓出土的五铢钱应是武帝时期的三官五铢,而不是所谓的郡国五铢和赤仄五铢钱,这就从时代上排除了该墓主为武帝时期的御史张汤的可能性。再从墓葬年代、墓葬出土铜印章等探讨该墓主不是武帝时期的御史张汤,两者只是同名同姓而已。文末探讨了赤仄五铢钱的相关问题,如其铸造年代、御史大夫张汤是否参与赤仄五铢的铸造,是否为专用钱以及所谓的新标准问题等。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继承传统的民族思想,站在歌颂和维护汉代大一统的立场,以史家独有的眼光和方式,条理化民族一元的思想,首创少数民族列传,丰富了民族区分的标准,在民族发展及民族相处等方面都有新的见解,对后世民族思想及民族政策具有深远影响。但是,司马迁因时代的原因,其民族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安作璋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从事秦汉史研究并取得卓越成就的著名史学家,其论著曾受到史学大师郭沫若先生的赞赏,被日本学界誉为"秦汉史之大家"。从20世纪80年代始,安先生践行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的治史思想,研究范围逐步拓展到中国通史、地方通史、文化通史、文献学等领域,建树颇丰,独步学林,至今已成为一代史学大家。通过阅读安先生的论著,与安先生面对面访谈,努力探寻他在史学多个领域独辟蹊径,不断前行的内因和规律,希望能够给读者以启迪。同时还邀请陈乃华、张仁玺、高志文三位教授撰写了三篇专题研究论文,与访谈录一同发表,以鄕读者。  相似文献   

19.
钱穆和张君劢都对宋明理学有研究,将张君劢作为参照,可以得出钱穆研究宋明理学的一些特点。从对比中,可以看出钱穆的看法:禅宗对理学有开启之功,理学兴起,实自禅宗启之;韩愈对北宋初期的学术有较大影响,但他不是理学的直接开启者;而宋初诸子则是将各种思想加以糅合,承上启下的关键;把朱熹置于中国学术思想史中去考察,从多视角揭示朱熹思想的精神,突出朱熹的历史地位;认为王阳明是理学的顶点,他解决了宋学里面所留下的重要而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旷世殊荣:清代名臣张廷玉配享太庙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帝制时代,配享太庙是君主对臣下的最高褒奖形式,所以历来要求都十分严格。纵观有清一代配享诸臣,张廷玉作为仅有的汉族大臣十分引人瞩目,且其一生无亲历戎行、开疆扩土之功,是配享功臣中唯一的文臣。他能荣膺配享太庙之典,与其过人的才识、非凡的德行息息相关。同时,雍正皇帝对其工作的高度认可与赞许和不顾满汉成宪对其崇信异数,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相互促进,成就了张廷玉如此的旷世殊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